借助校园文化 构建德育网络 提高教学质量
太仓市金浪中学
2012.3.21
什么是德育?教师怎么进行德育?我国古代把“教”字解释为“觉悟”,就是说“教”就是提高人的觉悟,即德育的意思。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特别要求统治者善于教化民众,“得民心以治天下”。我国古代名著《学记》里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我觉得德育就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们的主要做法归结为三方面:
一、学校德育
1、将德育呈现于教师的言行示范中。
教师的思想、语言、行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德育教育方面来说,理论的说服,只有伴以榜样的示范,才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我校的德育前提是,育人以身正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要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教,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事实证明,我们教师,谁抓住了学生,谁成功引导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正确的引领了学生的道德航向,真正培养起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内驱力,谁就开启了学生主观心智之门,谁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也将最终占领教学质量的制高点!
2、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活动这一渠道来实现。因此,只有把德育引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时空的保证,产生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之效。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德育有着密切的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该学科的特点,使知识的掌握和德育做到有机揉合,自然的渗透。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智力和能力,就会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建立在更加牢靠的科学基础上。而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德育的范围很广,如:语文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历史课上的国情知识教育,数学课上崇尚科学教育,美术课上的审美意识培养,历史课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等。良好的德育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德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德育与智育齐抓,育人与教书共管”。
3、将德育贯穿于校园文化的构建之中。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环境育人,就是指校园文化育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体的凝聚功能。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心理意识和价值取向,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使学校群体产生了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了坚强的集体。二是行为的约束功能。如学校各类组织的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和校园风气和舆论而形成的潜在压力。三是情感的陶冶功能。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井井有条的校园秩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等,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校非常重视构建校园文化,每月都会确立不同的教育主题,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
围。如:
二月份: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三月份:
我们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以2012年吴健雄博士诞辰10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弘扬健雄精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我眼中的健雄”黑板报评比、班级文化建设:图书角、文化墙布置。弘扬“求是、创新、爱国、至善”的健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四月份:
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以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抓手,培养我校学生的公民意识。继续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体验、重实践。
五月份:
我们进行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举行“唱响红色经典”红五月歌会和“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活动。继续开展“健雄在我身边”演讲、征文、画信等比赛活动。
六月份:
我校举办安全、法制教育。借逃生、消防知识讲座演练敲响安全
警钟,进一步开展安全宣传与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和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原则,进一步规范落实“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各项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积极开展反邪教和拒绝毒品教育活动,加强网络管理,崇尚科学,严防邪教和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校园的渗透。
校园文化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生命力。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健康而丰富的学生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空间,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挖掘学生潜力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家庭德育
“教先从家始”,家庭式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开办家长学校,班主任和家长采用联访单,协调统一教育,使家长能根据学校德育的目标、要求、内容,配合督促检查子女,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1、统一要求,协助教育。
每学期初,班主任把德育计划、要求介绍给家长,这样做可以对学生做到统一要求。
与家长统一阵线,建立德育联系制度。
2、家长学校,传播理念。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家庭教育陷入误区。因此,我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培训班,提高教子艺术,从而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有了家长的正确的,全面的支持、配合,教学质量也就随之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社会德育
社会是学校教育必须争取和依靠的力量。学校根据德育目标与要求,充分挖掘地区的德育资源,来丰富学校德育内容。
1、开发社会德育力量,充实德育力度。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我校充分利用各类校外辅导与九曲派出所的就近优势,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我校邀请法制副校长、老一辈革命家、港区警官、优秀学生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和实践活动,现身说法,警示提醒,为学生了解社会,端正品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社会实践,检验德育质量。
我校积极参加校外德育基地,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里检验自己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走出校门,关心社会,了解现实,增强为建设祖国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学生来自于各个家庭,学校又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应利用各种德育力量,重点借助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构建有效的德育网络,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工程,发挥整体教育功能,使学生不仅在校内,而且在校外也时时置身在受教育之中,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具有真正的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