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说课稿春望

说课稿春望

来源:世旅网
 《春望》 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望》。这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四首中的一首。(老书)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1:说地位与作用: 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本单元总共5篇课文,选择了古今中外的不同文章和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

2:说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诗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能力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3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 、 说教法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 ,还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 、 说学法 学生在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还运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而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是: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四 、 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接着请同学起来介绍杜甫的相关资料。 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

2、品读感悟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抵:值 浑:简直 胜:承受 簪:zān 。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

3、分析讲解诗歌 1).学生先结合课下的注解以及小组的讨论尝试翻译下诗歌。 2).请一位同学翻译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 3).讲解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确定首联和颔联的联系。 首联:一幅国破后的衰败凄凉的画面 颔联:以“花”“鸟”为主体的观画伤情。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在分析诗歌的诗歌可将这一思想贯彻在分析中,

首联勾勒出了一幅衰败的景象,通过和学生一起的分析出这幅画面,而紧接的颔联我们可看到“花”“鸟”两个物象说到“花溅泪”“鸟惊心”那么就可由此提出问题:花为何溅泪,鸟又是为何惊心?这样两联的联系也就确立了。 所以在这里主要的提问有:1,首联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2,花为何而溅泪,鸟又是为何而惊心? 4).分析完两联之后可让学生朗诵首联,朗诵时可在脑海中勾勒出刚才的分析出的画面,然后再由勾勒的画面尝试背诵这两联。 5).请学生翻译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6).讲解颈联和颔联,确定这两句的联系。 颈联:国家战乱,思念家人 尾联:一个频频搔头的白发老人的形象,颈联的结果。“白头搔更短”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残酷的痛恨。所以以此作为连接点建立两联之间的联系。 主要的提问设计:1,为什么会“家书抵万金”;体现了什么?2,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 7).学生根据两联之间的联系朗诵颈联和尾联,脑海中浮现一个频频搔首的老人形象,然后再由这个老人形象尝试背诵这两联。 8).根据刚才的分析,尝试背诵全诗。

4、探究感悟 1)分析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互文修辞手法。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两个部分,看似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情。 诗句理解:由于为国事担忧,为离别感到遗憾,花儿也不禁落泪,鸟儿也为此惊魂。 2)分析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典型的爱国人物形象。 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5、课堂总结:具体问题设置如下: 1),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诗歌,他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充满了怎样的情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来诵读这首诗歌? 2)本诗歌的名句是哪句,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通过问题的探讨感受作者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体会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课后练习:再搜索一首杜甫表现爱国情感的诗歌,并对其进行分析,体会是怎样表现爱国情感的。 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介扼要,要能清晰明确的反映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板书设计的方面,我选择板书各联描述的主要内容,并使这些内容能够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够浑然一体,而且通过这个板书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画面,而由这幅画面能够背诵出这首诗歌,做到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春

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首联:一幅国破的衰败凄凉的图画 画→观画 颔联:以“花”“鸟”为主体观画伤情 颈联:国事战乱,思念亲人 为什么“白头搔更短” 尾联:一位频频搔首的老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