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 马丽娜
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 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 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 2、 能力目标:汲取扎染这一 民间艺术的营养,巧用身边易于寻找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学 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仿民间艺术制作一块方巾。 3、情感目标: 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激 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 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 感受材料的特性,紧紧围绕 “扎”字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
动, 体验扎染过程中色彩的肌理和色晕所带来的自然朦胧的美。 即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布料、和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 并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
难点 :染出美丽纹样的关键 —— 扎 三、 教具: 多媒体,实物展示 四、教案过程: (一)
导入: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教师出示几块扎染布, 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 学生回 答后,教师总结)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染上去的吗?
1 / 5
(二)新课讲授:
1、这种技法有着悠久历史,现在以我们周城白族最为著名,虽然我
们没有条件亲身去那里感受这种传统工艺的技法, 但老师给同学们找 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先来通过视频 ,初步去感受这种传统工艺所带 来的艺术魅力。 (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学生习兴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 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 )
2. 通过这段视频,大家因该已经知道,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民
间 传统工艺技法叫 ---扎染并引出课题“扎染”
思考什么是扎染?课件出示扎染的定义。 扎染古称扎缬、
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 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中国 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由定义中了解扎染的工具材料、方法步骤。并使学生明确,扎是为 了“防染”,扎法不同染后的效果也不同。)
2、历史发展: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
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 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 408年东晋时期。 目 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 它的扎结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多样,不到最后工序不知道它的真面目, 致使扎染手工艺被倍受关注。
2 / 5
3、课件:图片展示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在不断的发
展过程中, 也在简单质朴的造型中增添了很多时 尚元素,比如,扎染在服装、装饰品、生活用品中的运用。
4、那么,手工扎染的蕴含着怎样的工艺特点呢: 我们从两方面来了
解: (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到扎染对材料的要 求是什么) (1)扎染的面料 (2)扎染的染料。
5 扎染制作流程
出示课件,展示基本制作过程
6、扎法
(1)捆扎:先捆后扎,注意扎捆时松紧的把握。
( 2)包扎:教师先做演示 提出问题包在里面的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 料代替。
(3)夹扎:布的折叠方法决定最后所产生的效果 (4)缝扎:向学生做简单介绍。
(教师采用提问、 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并总结出扎捆的 松紧程度决定最后的染色效果) (三)学生尝试——扎染方巾
1、教师讲授扎染方巾的一般方法 如对称图案,可以先将布折叠后再
用各种方法扎结。
2、4 位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块扎染方巾,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扎
法。
3 / 5
3、学生扎结,教师巡回指导。
4、扎好作品放到染料中浸染,展示效果。 5、作品展评
(四)小结 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在我国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其 间曾一度衰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扎染只是有了一些了解,如果 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在课余多作尝试,相信你会一次比一次扎的好, 因此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扎染。
板书设计:
扎染
一、 定义:先扎后染
二、 历史发展:黄河流域——新疆 公元 408 年东晋 三、 引用广泛
四、 工艺特点:面料 - 棉 染料—天然 化学 五、 扎染制作流程:扎 -染- 去浮色-拆线- 整理 六、 扎法:捆扎 包扎 夹扎 缝扎
个人简历
姓名:马丽娜 年龄: 27
毕业院校:新疆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单位:新疆师大附中 工作时间: 2007年 8月 承担职务:美术教师
4 / 5
教龄:4年
个人获奖情况:
1.2008 年自治区美术教师课件大赛 一等奖
2.2008 年自治区美术论文比赛《地方资源利用与美术校本课程的开
发与利用》 一等奖
3.2009 年自治区美术论文比赛《新课程下的美术教案》 一等奖 4.2010 年乌鲁木齐第 20 届中学生现场绘画大赛 优秀辅导员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