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2卷第11期 2 0 0 6年6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I.32 No.11 Jun.2006 ・25・ 文章编号:1009—6825(2006)11—0025—02 浅谈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 李雪玲 摘要:指出了建筑设计理论的主流是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按照新的社区规划模式,分别就小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设 计、生活配套设计、健康休闲活动场所设计及住宅设计做了详细阐述,从而使建筑空间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设施等几大类。生活配套除了一些主要的设施如幼儿园、中 车库、商场等外,其他方面应该做到小而全,这样,才能充分 是一种文化现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更重视人的人性 小学、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城市郊区 化、情感化、多样化和舒适化,以克服生活的单调紧张、人际关系 体现对住户的关心,淡漠、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弊端。 的小区,在配套方面尤其要重视,尽量考虑的周到些,只有这样才 才能尽可能地方便住户。不同内容的配 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还将体现在对整体布局中地区文化特 能提高该小区的竞争力,征的重现,生态环境的优化,住宅建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套生活用房应设在小区适当的位置,既要便于为居民服务、便于 上。因此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指导思想将成为建筑设 管理,又要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最大效益。计理论的主流。下面按照新的社区规划模式,分别就小区的外部 3会所 空间环境设计、生活配套设计、健康休闲活动场所设计及住宅设 计做一阐述。 会所这个新的概念是前些年从香港引进的。何谓会所,顾名 思义就是只有获得会籍的会员才能享用的健康休闲活动场所。 对于小区的会所,其会员自然就是小区的住户了,因此会所自然 1小区外部空间环境 1.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就成为住户的一个健康、休闲的活动场所。会所的出现是社会进 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消 小区室外环境设计应重视利用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如地 步、会所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现在 形、水系、林木、景观等使之与小区道路骨架、建筑群体布局、绿化 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时,和空间序列设计相协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小区创造优美、 宁静、舒适的室外环境,在满足居民各项生活要求的同时,满足居 广州新建的小区都以自己小区的会所作为推动销售的一个主要 卖点,可见会所在小区中地位的重要性。同时会所也补充了一般 生活配套所没有的功能,从而使小区在功能上更趋完善,提高了 整个小区的档次。 民的心理要求,使小区富有亲切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进行小 区环境设计时,还应该重视改变原有的一些不利的环境因素。 1.2实用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小区内室外空间是人为创造的各种各样具有特定功能的室 4理想家居 住宅建筑是小区环境的一部分,而每套住宅本身也是一个个 外环境,在小区中住宅建筑和配套公建的群体组合、单体建筑的 小的环境。在考虑小区整体环境的同时,一定要考虑住宅的设 墙面、各种建筑小品、树木、绿化和不同材料的铺地,都是限定空 计,只有在规划过程中将两方面不断地协调,才能规划出一个好 间的因素。 的小区,才能给住户提供一个好的室内及室外环境。 下面谈一谈住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空间包括活动空间、静止空间及联系这两个空间的过渡空 间,应该合理布局这些不同的空间,使其分布合理,相得益彰。 4.1 平面功能布局 住宅平面布局要使住户感到舒适,为住户考虑周到,让住户 住得放心。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方面才能称得上是合理的布局。 1)住宅公共部分的设计。住宅的入口处最好设有人口门厅, 1.3层次分明的室外空问及完整的空间序列设计 在室外环境设计中空间层次的划分与建筑群体布局有密切 的联系。过去建造的小区大多是行列式布局,横竖贯通很难进行 空间领域的划分。但行列式布局也有建筑朝向通风较好的优点, 要吸取其优点,打破其单调。采用将住宅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布 不要象以前的住宅那样,人们一进人住宅楼面对的就是楼梯。门 厅不仅让人有一个缓冲的空间,给人一种归属感和温馨感,还能 便于管理,给人安全感。不管是高层住宅还是多层住宅,交通厅 或楼梯间应该有直接采光通风。小区住宅的首层可以考虑架空, 置手法,使住宅建筑便于围合成内向型院落,满足居民对日照通 风等要求的同时有利安全、防卫和日常管理,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使室外空间领域更加明显。 只有认识到上述小区室外环境设计的特点,才能充分利用地 形,利用各种建筑环境处理手段来为人们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园。 使人们的心情更加舒畅,形成一种新的小区文化模式。 只设人口门厅及交通厅,使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也使整个小区 的空间环境更加丰富、连贯。建筑的屋顶也可以充分利用,种些 花草树木,设置一些休息凳、休息亭,这样不仅增加小区的绿化, 丰富了小区的绿化层次,还大大提高了顶层住宅的隔热效果。 2)住宅内部的间隔。住宅根据其规模可分为一房一厅、二房 一2生活配套设施 厅、二房二厅、三房二厅、四房二厅等不同的类型。不管是哪一 生活配套的设置在满足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上 种类型,厅、房、厨、厕、阳台是组成一套住宅的基本元素。在进行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一般包括文化教育、商业服务、物业管理 住宅布局时,首先要将污洁分开,动静分开,公共空间与私密性空 收稿日期:2o05—11-15 作者简介:李雪玲(1971一),女,工程师,广州市尚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6・ 2 0 0 6年6月 第32卷 11 山 西 建 筑 一 一 ~ 住宅的外观造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造型处理得好, 间分开。还要注意各用房的朝向,避免与相邻住宅互相干扰等方 面的问题。 不仅能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还能使小区的居民引以为豪,更加 喜欢自己的家园。住宅的外观宜以淡雅为主,体形宜简洁,用一 4.2住宅套型的多样性与住宅内部间隔的灵活性 对于一个小区来说,住宅套型的设计不能过于单调,单一的 些水平或者垂直的线条装饰,细部处理不要过于花哨。对于整个 住宅的建筑风格一定要统一,但局部也应有些变化。 套型只会给买家的选择带来局限。套型的多样性包括两方面的 小区而言,这些局部的不 含义,其一为每套面积大小应该多样,例如有一房一厅、二房一 例如局部的用色不同、局部的细节处理不同等等,厅、二房二厅、三房二厅等不同大小套型可供买家选择;其二为档 同处理应该以每个组团为一个单元。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区在统 中有变化,而又不至于显得凌乱,也使每个组团容易区别方便 次的多样性,应该有低档的、中档的、高档的。住宅内部间隔还应 一小区的建筑体量还应该有高低错落。合理地安排不同 考虑其灵活性,因为不同的住户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有不同 住户辨认,能使小区的空间显得更加丰富,同时也丰富了小区 的间隔要求,因此必须充分考虑间隔的灵活性来满足住户的要求。 体量的建筑,4.3建筑造型 的天际轮廓线。总之,住宅的造型一定要反映出住宅的特征,要 与小区的环境相协调。 Planning design of residential quarter LIXue-ling Abstract:The main design idea of archit ̄ture focus on r ̄arding human being aS the basis.Accordig tno new community plannig mode nde— tail introduction is made on the environmentl desiagn of external space,design of livig facinlitis,place eof entertainment and busig densign in order to make the desin of agrchit ̄turN space mor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Key words:residential quarter,pla ng,desin,envigronment (上接第5页) 验时间为1 445 airn,A3试验时间为1 505 min。虽然这些试验冷端 位移传感器,关上箱门,打开供水装置。 3)试验及温度控制结果 温度均为一12℃,但试验要求冷端直接从初始温度变为一12℃, 因此实际上它们也属于冷端温度变化的情况,从+6℃变为 一试验过程中每5 min采集一次位移及土体内各点温度等数 至设计温度。试验结束后,将试样按13等份进行切样测量其含 水量分布及总含水量。 时间/arin 500 1 000 1 500 2 000 2 500 3 000 3 l2℃。见图2是三个试验的初始温度分布和冷端温度随时间 从图2可以看出,三个试验的初始温度值和趋势都很接近, 据,每2 h记录一次补给水位,并按照试验方案随时调节顶板温度 变化情况的比较。 A2和A3的冷端温度随时间变化几乎相同,A1的不同主要是由 于试验中没有采取试验步骤中描述的冷板预冷措施,因此土样冷 端的温度在达到一12℃之前有一个渐变过程,但在200 min的时 候AJ的冷端温度变化曲线就和A2,A3的基本重合了。总的来 说,三个试验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几乎相同,且从试验结果(限 于篇幅,这里不再给出各个结果)来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A1~A3冷端温度和时间分布 赠 磐 愈 ,A1 A3 参考文献: [1]程桦.城市地下工程人工地层冻结技术现状及展望[J].淮 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20(2):11—12. [2]高树峰.冻结加固技术在城市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 赠 探矿工程,2000(4):33—34. [3]陈瑞杰,程国栋.人工地层冻结应用研究进展和展望[J].岩土 工程学报,2000,22(1):41—43, 深度/an [4]翁家杰.冻结技术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 术,2005(7):25—26. A1~A3土样内初始温度分布 图2 A1 ̄A3的初始温度条件和冷端温度对比 [5]徐学祖.冻土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9—50. [6]王建平.人工冻土冻胀融沉规律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 1999 一AJ~A3的设计初始温度均为+6℃,冷端温度均为一12℃, 直维持到试验结束,不同的是AJ试验时间为3 475 rrifn,A2试 Cold end temperature-chang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artificially frozen soil SHANG Xiang-yu Abstract:The paper carried out the freezig n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artificilly afrozen soil,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boundary temperature d r mpi&y.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soil freezig tenstS can present good reproducibility through controlling one freezig snoil s跏一 . ple’S cold end temperature and iS itnitil teamperature field aS same aS the other one usig the autbnor’S methodKey wolds:freezig,artifnicilly fraozen soil,boundary temperature,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