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欲一情一爱一一一浅析话剧《青蛇》 任奕蓉山西大学文学院 摘要:对于《青蛇》,无论是小说、电影还是话剧, “别过此生,我将踏入荒芜,我不记得雷峰塔,只记 都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层次的解读。在文中就从欲、情、爱 得姐姐的双眸,许仙的伞,袈裟,和禅院的钟声。” 这从古至今都不变的话题分析话剧《青蛇》,以期可以对 二、从法海看欲、情、爱 话剧《青蛇》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法海不懂爱”,这是后人对他的认知。那么话剧《青 关键词:青蛇:话剧;欲;情;爱 蛇》里的法海也亦是如此吗?当然不是,辛柏青所饰演的 法海在这里反而成了最懂爱的。他不同于之前人们脑海中 无论是李碧华先生的小说《青蛇》,徐克导演的电影 法海的形象(斩妖除魔)。他食人间烟火,还有一点冷幽 《青蛇》,还是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每个人都有自 默,对世人慈悲为怀,传道授业解惑。兢兢业业坚守寺庙 己不同的解读。而话剧版的《青蛇》是带有宋代传奇的气 工作。用他开场时现代化的对白就是:“鄙人法海,寺庙 质,又立足于当代,具有东方禅意。如果说前几个版本都 里第一任最高领导人。”他是有信仰的和尚,身披着袈裟 在讲述情欲的纠缠,那么话剧版的则重在讲述情欲的出 的和尚。可单纯的青蛇可看不到这些,她只看到一个活脱 路,更意在打破人们对传统青蛇,法海,许仙,白蛇的认 脱的男人,而且是她想要睡觉的男人。 知,重新塑造具有宋代气质,当代演绎的人物形象。 “阿弥陀佛”法海他还真是个男人,还如此的年轻英 这是关于两条蛇拼命想要做人,终来到人间,从此爱 俊,小鲜肉一枚啊。欲望是他做为人本有的,情欲是他无 恨情仇,万劫不复的故事。 法阻挡的。况且青蛇如此色诱他。可是法海说了:“他一 在这人世间,欲,情,爱。是我们人所特有的。妖若 出生就有心脏病,一心动他就要死。”所以面对情欲,他 想成人,那就要有欲,情,爱。 砰然……但不能心动!他懂爱,他用大爱普度众生,为大 一、从小青看欲、情、爱 爱而舍小爱。相比懦弱,无情的许仙,他更有情有义。民 欲望是人的本性,可以将人的一切行动看做是欲望的 国1924年,当五百年的轮回,青蛇转世,即将圆寂的法 体现。没有欲望的人就体现不了他们存在的价值。欲望是 海忽生顿悟,决心发愿再来普度众生,最后还说:“小青 推动着人类探知世界,认知世界的诱因。五百年的青 你等我回来给你授业解惑。” 蛇想成人,那就要有欲。做人要先修情欲。 三、话剧《青蛇》中的戏中戏 爱是宽泛的,爱是不离不弃的,爱是无私的,爱同样 整部话剧里,法海和小青的爱更让人感动。以及法海 也是自己的。爱有小爱,同样也有大爱。 的大爱,坚定的信仰,小青爱的真诚,活的率真。她比人 而情是对事物的无私关心和牵挂。情和欲结合便是情 活的更像人。 欲,与爱结合便是爱情。 此出话剧更有戏中戏的感觉,台上的演员在表演过 秦海璐所饰演的小青。天真,任性,纯粹,勇敢,却 程中总是会时不时的提醒观众这是在演戏,正如法海所 从不按照常理出牌。她此次来人间目的很单纯:就是想做 言:“本次法事是在演戏,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既然是一 一回人,拥有人的眼泪,人的脑袋,还有人的心。妖想成 场戏,它就有自己发挥的空间。所有的观点都是导演的解 人。小青做人就像一个小孩成人的过程。对世间的事物充 读。这出《青蛇》是田沁鑫导演与青蛇,白蛇。法海,许 满好奇心,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活的特别的纯粹。因蛇 仙的私人对话。 性属寒,做人修的第一道就是有情欲。有了这样的欲望, 从舞美来讲,舞台简洁,但同样的梦幻。灯光和音乐 她就开始和人睡觉,宋朝市井里的男人们她都要睡,最后 的配合为这出话剧锦上添花。在青蛇和白蛇出场时真彷如 连自己的姐夫许仙都要睡。如此反叛约定俗成的旧有的道 从那烟雾弥漫的幽暗的树林中走出。很好的打破了受舞台 德观和社会规范,那么就会遭到众人的非议,姐妹的离 空间局限的不足。 弃。可她自己等睡完了才知道,这世上的女人要三从四 除此之外更为独特的是现代气息的融入,台词中不 德,在家从父母,出门从夫君。就像姐姐白素贞那样,一 时有流行话题的加入,让三个小时的话剧更具有别样的 生一世只爱护一个人。然后她就一个劲的跑去寺庙决定要 趣味。 爱那英俊的法海。她要和法海亿万斯年,永不止息。 妖想成人,人想成佛。可不管是妖,人也好,佛也 小青真是敢爱敢恨为了姐姐,她果断放弃自己的小 罢。这三种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灵智。都代表了我们人类 爱,为了自己的小爱她又愿放弃转世做人,对爱不离不 身上有的所谓的人性,妖性,佛性。但我们往往在三界间 弃。青蛇懂得了如何爱,获得爱的冲突过程成为全剧的灵 穿梭游走,我们不想选择,但困惑期间。 魂。来人间的这一遭小青是被世间人类摧毁的伤痕累累, 但依然活泼地呈现着她作为一个纯粹女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纵然她是披着人皮的妖,妖性尚在。但她的爱让人悲 [1】张明芳.话剧《青蛇》人物形象分析[J].写作(上旬 叹。肃然起敬。 刊),2016,(02):57—58+71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