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观浅谈
作者:聂学颖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10期
摘 要:从学习美术到学习设计的过程,我的设计美学观处在一个感悟、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从最初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到感悟到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再到以“自然”状态为目的的设计,描述了一个从开始学习设计经过探索思考设计的过程到领悟设计的阶段。 关键词:自我;生活;自然;设计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193-01
细回想,从中学时期正式学习美术课程,老师教导我们如何欣赏静物中光与影的关系之美,到大学时期开始学习设计,探索什么是美的设计,一路走来,纵观我的设计美学观实际是一个从“自我”到“生活”到“自然”的不断感悟、探索、进步的过程。 一、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美学观
中学时期的美术学习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光影中静物所呈现出的光感之美,与光线中石膏像所勾勒出的线条之美,以及灯光下各种静物颜色的融合之美,这些美的领悟对我以后的设计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观念。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以主观感受为设计来源进行设计创作,更多的是运用设计者的激情来进行设计。关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我最欣赏的设计师就是卢吉·科拉尼。在这个时期科拉尼的设计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的《我的世界时圆的》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位天马行空、无所束缚的奇思妙想的设计大师,从鞋子、笔、宇宙飞船、单轨列车,一直到起居用品等等,科拉尼证实了设计不单单是一个创作行为,也是一个诗意的行为。的确,这是一个乌托邦的设计境界。这个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美学观使我彻底放开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和无所束缚的想象空间。这也为以后的设计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二、以“生活”为中心的设计美学观
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设计的内涵,设计不仅仅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传达出来营造一种感受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使设计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行为变得有用、能用,这是一种更为“生活”的状态。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飞利浦设计思想》中的一篇名为《祖父镜中的微笑》的文章:作者的祖父是一名传统的西服裁缝,每次有顾客来做西服的时候,祖父总会很耐心地从西服的样式到纽扣的排数,数量,肩膀,袖子以及面料,花纹和颜色,尽力满足来这里的每一位顾客就是祖父最大的愿望。在客人穿上西服时,祖父看到顾客在镜中露出满意的微笑时,作者称这一刻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魔术般的瞬间”。那么,就设计来说,我们做设计的最终目的又何尝不是为了顾客微笑时这“魔术般的瞬间”呢?
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设计美学观,我把设计的美定位于日常生活,当人们看到你的设计,嘴角留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这一刻,才是设计过程中最美的一刻。 我努力在生活中寻求最美的瞬间,在真实生活中寻求我的以“生活”的设计美学观。 三、以“自然”为中心的设计美学观
首先想要介绍的是我游玩南方水乡的经历,那种远离了现代气息、返璞归真的感觉美得让人窒息,让人顿时忘却纷繁复杂的现代都市烦恼,回归到一种最初的自然状态,这种快乐和轻松恰似孩童时拿到一块糖而欣喜若狂的感觉。这让我开始感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要保持怎样的一种设计美学观。
我开始对比两种不同的美:北京的宫廷大院与南方的水乡小镇。毫无疑问,北京的皇室建筑是设计中的精品,即使是小小的壁砖也是挖空心思,细心雕琢,更不用说故宫那雕栏玉砌、巧夺天工的建筑。规规整整的四合院正是老北京的代表,不管是黄家大院还是平民百姓都穿梭于这千百年的四合院中,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四合院这么简单了,更多的是四合院中所蕴含的礼数、文化和规矩。老北京给人的感觉是规规矩矩礼尚往来,从来不允许有逾越阶层束缚的行为。这是一种象征权利的庄严之美。而南方的水乡小镇,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却有浓妆淡抹总相宜自然之美;虽然没有繁华闹市的热闹之音,却有清脆荡漾的山泉之声;虽然没有高官厚禄的丰裕享受,却有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悠然自得。当然,这两者都是美,一种美的庄严,一种美的自然。或许我们厌倦了这种庄严之美的时候,也该寻找一下悠然自得的自然之美。
当然,除了“自我”、“生活”、“自然”的设计美学观,还有很多设计美学观值得大家仔细研究,但是就我自身而言,一路走来,我发现不是伟大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最自然最感动人的设计才是美的。我只是希望所有的设计师在不断忙碌前进的过程中偶尔停下来回望、思考一下自己的设计美学观,有时候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极好的答案。不妨你们也试一下放慢脚步,慢慢审视,也许你会捡回许多遗失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著.人间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卢吉·科拉尼.我的世界是圆的.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