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良好师德 做称职教师
学校:栾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胡 晓 霞
日期:2014年8月
树良好师德 做称职教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坐在这里,我心中有万分感慨,既有幸福又有激动。幸福,是因为我得到了咱们教育大家庭里的前辈、同仁们的倾心引导和鼎力相助,是你们才使我不断成长起来。感谢你们!激动,是因为我深深知道,在我身边有很多更优秀的老师,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为师一任、教泽一方的神圣使命,你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所以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既是对我的一种鞭策,更是我今后进步的动力。再次感谢你们!我发言的题目是《树良好师德 做称职教师》。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红烛,面对这些赞美和敬仰,作为教师的我无疑是自豪的。可怎样才是一名称职的好老师?刚踏上三尺讲台时,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说教会孩子知识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可现在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究竟怎样的教师才是学生眼中称职的好教师?我也常常回想,我的老师中,哪些是我眼中的良师,他们身上的哪些品质,即使很多年过去,依然在我心中熠熠生辉。
我也看过一些有关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问卷调查的答案,同学们的回答是:这个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任;很和蔼、亲切,平易近人,几乎不对我们发脾气,常对我们微笑;理解、关心我们,有耐心;经常鼓励我们;讲话风趣幽默,懂得多,课讲的好,上他的课很轻松、有趣;肯听取我们的意见并采纳我们的合理建议;公平,一视同仁,尊重我们,并不歧视学习差的;值得信任,可以当朋友一样讲自己内心话。
我想这些答案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人们常说:“师道不立,其教不成”。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正是因为这一伟大的人格力量,教师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为范”,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成长就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成为一名称职的好教师的先决条件。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
我们为什么要爱岗呢?我认为原因有三:(一)它是我们的衣食来源,我们有岗位,才有工资,才能养家糊口,没有了岗位,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个岗位,我们拥有时,不觉得珍惜,一旦失去她,才会知道她的价值。(二)它来之不易,这个岗位的拥有,都是我们几十年奋斗的结果。(三)只有我们爱岗,才会惜岗,只有惜岗,才会敬业。才会真正的把它当成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就会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智慧投入其中,就会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就自己非凡的人生。上苍是公正的,你在岗位上朝三暮四,得到的是失意,失去的是成功。你在岗位上踏实肯干,尽心尽力,失去的是烦恼,收获的是幸福。
2
二、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因学生而存在,也因学生而崇高。我们每天接触学生,面对学生,应该理解、尊重和爱护学生,尤其是那些较差的学生,有性格障碍或遭遇过特殊变故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当你以一位朋友,一位体谅的长辈的身份与他们交流,真心关心他们的成长,他们才会信任你,听从你,这种爱的影响,可能从此改变他们整个人生。
大家都学习过汤普森夫人的《爱能改变一切》这篇文章,我感受颇多也受益匪浅。文章从汤普森夫人不怎么关注泰迪,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过了不久,学校要求老师对每个孩子过去的记录进行审阅,她把泰迪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然而,当她看泰迪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看了泰迪档案才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开始特别关注泰迪,与他一起学习,他的大脑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以至最后成为一名医学博士。这些都说明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这种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从而使我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也要抓住机会,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推动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交流,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好,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
3
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几句简单的话语,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再如:教师在批发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你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学生们也从老师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一做法,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帮学生辨明了是非,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老师的爱心换来了学生进步的信心;老师的热心、诚心赢得了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颗颗纯真的心。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精神的家园。他们需要的是爱,只有爱才能让他们鼓起奋进的风帆;只有爱,才能让他们看到铺满鲜花的大道;只有爱才能改变一切。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都说明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为人师表的重要性。学生普遍还是未成年人,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品德、人格正在形成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定型,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作为学生眼中文明的楷模、道德的标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小视。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规范自己一言一行,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和高贵的品格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使学生
4
心悦诚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产生积极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一个具备了人格魅力的教师,势必会在学生中有更强的威信和号召力,教育教学也能事半功倍。
四、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主战场就是课堂。课堂不仅是孩子接受知识,同时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渠道之一。小学阶段,孩子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但注意力却不能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堂上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快乐、游戏中获取知识,得到成长。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还给孩子,让教学活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让学生爱上课堂,主动学习。所以,我们教师要终身不断学习,不断开拓,更新自己的知识。正如加里宁所概括出的辩证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
五、育好人是师德的归宿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我们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神圣职责,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有才又有德的是人才,只有德没有才的是次品,只有才没有德的是危险品,无才又无德便是废品”这充分说明道德品质对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工程师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事事处处都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品德高尚,习惯良好,心理健康,积极
5
向上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好公民。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但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许多老师淡化了这一职责,重智轻德,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轻良好品质的形成,学生做错一道题,我们绝对紧盯不放,直到学生改正为止,而对学生的一个坏习惯,有可能熟视无睹,任其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牢记我们的神圣职责,育人是我们的最终的使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师德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但这首歌、这条路上一定有你有我!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树良好师德做一名称职的好教师! 谢谢大家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