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备课时间 主备人 用奇谋孔明借箭 5.16 授课时间 审核人 5.24 学科 语文 编号 第(13)周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三国演义》是小说,虚构成分极多,正史中“草船借箭”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孔明用奇谋借箭”的“奇”。并尝试用“讲评书”的形式来体会人物品格。(重点) 2.通过对《三国演义》人物及相关故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资源 教学基本 1.点明课题,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 2.检查课文的理解。 3.拓展与运用: (1)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再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2)走进“三国”。 读书时,要充分利用读书笔记和读书卡。关注“三国”中的人物、故事、典故。 (3)学讲评书。 评书是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演绎历史及现代故事。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身着传统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用桌椅及折扇、 醒木等道具,而是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固定。 4.关于草船借箭衍生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草船借箭——有误 (雾)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