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群言堂 2006年第8期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晌因素分析 O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公司河南分行马育红张国锋张娥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 货币受到商业银行的限制,主要有下因素:①商业银行的融资渠 变革所创造或引起的新事物。通过这一表述可以看出金融创新 道拓宽: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使商业银行在筹资及受到资金管 的主体是金融家.他们是金融活动的策划者、发起者和维护者; 制时.不用单纯依赖中央银行的贷款及拆借市场;国内供应资金 同时,这一表述指明金融创新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的主体多元化。②融资方式多样化,银行资金基本上能通过市场 我国的金融创新经过了2O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融资来解决,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使商业银行更容易逃避管制,提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制度上的创新。建立了统一 高资金流动性。③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在银行系统的广泛应用, 的中央银行体制.形成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多家股份制银 提高了商业银行临时调拨资金的能力及速度。④金融创新减少 行为主体的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城市信用社也改成了城市商业 了货币需求。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节约头寸,加快了货币流通速 银行。建立了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放宽了外资银行 度.改变了货币供给的相对量。 分支机构和保险业市场进入的条件,初步建立了外汇市场,加快 2.货币乘数放大且不稳定 了开放的步伐。(2)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中央银行从纯粹的计划 货币乘数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金融管理制度转变为金融宏观调控,调控方式由计划性、行政性 的重要依据。其是否稳定和能否被准确预测是影响中央银行能 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向经济和法律手段转变.调控手段上逐步 否有效控制货币总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货币乘数很不稳 启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业 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忽快忽慢。货币供应量难以控制。例如 务管制有所放松.各专业银行可以开办城乡人民币、外汇等多种 1996--1998年M1的乘数为1.15、1.17、1.3O。M2的乘数为2.97、 业务.公平竞争;企业和银行可以双向选择。对信贷资金由原来 3.O3、3.47。 的“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改为“总量控制、 1 根据货币银行学原理,货币乘数m: ÷I'O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3)金融市场创新。建立了同业 -I-C-I-errtL =,其中rd为活期 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 存款法定准备金率。c为现金漏损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r.为定期存 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 款法定准备金率.t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率。金融创新 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在资本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就是通过对上述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各个因 市场方面,建立了以承销商为主的一级市场,以深、沪市为核心、 素产生影响来实现的。具体表现如下:①金融创新使现金漏损率 以城市证券交易中心为外圈、以各地券商营业部为网络的二级 下降。金融创新提高了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各种金融工具的出 市场。(4)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从负债业务上。出现了三、六、 现和应用.提高了金融资产的整体报酬率,活期存款账户也可以 九个月的定期存款、住房储蓄存款、委托存款、信托存款等新品 产生收益,如NOW、ATS。使公众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加大;金融 种;从资产业务上,出现了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按揭贷款等品 交易、支付及清算技术的电子化和创新,降低了转账结算、支付 种;在中间业务上出现了多功能的信用卡。从金融工具上看.主 的成本.并使速度加快,使公众减少了通货的持有量。②金融创 要有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 新使银行超额准备金下降。这一比率取决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 单等资本工具和长期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期 策。因收益较高的贷款及投资机会增多.加大了持有超额准备金 货、受益债券、股权证、基金证券等。 的机会成本: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增强及融资更为便捷,在需要时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可以较容易地以低成本补充资金: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机会成 从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来考虑,货币供给由基础货币和货 本提高,对通货的偏好减弱。对银行的通货需求降低。③定期存 币乘数决定,而金融创新对这两方面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变化不定.货币乘数稳定性下降。这一比率 1.基础货币投放总量表现出较强内生性 取决于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在金融创新环境下,金融市场证券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 化的趋势使银行存款以外的金融资产收益性、安全性及流动性 投放总量,二是投放结构。现阶段,在我国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 都增强,但是同时定期存款的新品种也不断发展,因此,其对公 币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公开市场业务成为主要的货币供给方式; 众的吸引力并不确定.在金融创新条件下这一比率时高时低.导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减弱,央行对商业银行供应基础 致货币乘数不太稳定 ・4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6年第8期 ●群言堂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货币供给主体的扩大,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在 1.货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中央银行的下一个传导环节发挥作用。金融市场的扩大、传导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在通货膨胀下物价水 经济变量的增加、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使得货币的传 平的上升,都会导致货币需求绝对数量的增加,金融创新却降低 导途径显现出多元化,即货币政策通过多条路径向最终目标施 了对货币的需求并使货币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金融创新涌现 加影响。 出大量货币性极强的新型信用丁具和存款种类、兼具流动性与 四、金融创新对三性的影响 收益性的证券,这些新型金融工具模糊了各层次的货币供给量 在金融创新的环境下,来自于货币供求、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之间、货币与收益性资产之间的界限.在金融电子及支付清算系 等各方面的变化使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 统的推动下降低了收益性资产变现为货币、广义货币变现为狭 性、可测性及相关性都受到了严重挑战,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中 义货币的成本,给投资者带来较高收益的同时。又确保一定的流 介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日益下降。 动性,促使公众在资产组合中降低了通货M1、M1占M2、M2占收 1.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 益性资产的比率 非银行金融机构介人信用创造使得传统上以商业银行业务 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 为范围对货币供给量的界定并不准确;大量兼具流动性和收益 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持有货币有三种动机:交 性的新型金融_T具使传统的M1、M2、M3定义变得模糊。金融资产 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是实际收人 之间的替代性空前增强,交易账户与投资账户之间、狭义货币与 的函数,投机动机是利率的函数。金融创新创造了许多流动性很 广义货币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货币的定义和计量日益复杂化; 强的金融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从而 由于金融创新的持续性.货币供给量各层次的定义必须不断修 改变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对交易性及预防性货币需求下降, 正并细化。金融创新的这些变化给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 投机性货币需求上升。一般的理论认为.实际收人在短期内是相 币供给量的测量带来了困难。 对稳定的,因此以实际收人为白变量的交易和预防性货币具有 2.金融开放使得现有的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有所减弱 可以预测和相对稳定的特点;投机性货币需求受市场利率、个人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是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目标。按照国 预期等因素影响,具有易变且难以预测的特点。金融创新使前两 际惯例(IMF要求成员国进行金融规划时应采取的方法),在我国 种货币需求的比重下降、投机性货币需求比重上升,因此动摇了 现有的货币供应量M2统计中.遗漏了两项内容:一是外资金融机 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构存款,二是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这两项内容所涉及的金融 , 3.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 业务量(以资产度量)占国内全部金融业务量的14%,对于货币供 货币供给量最终是以流量的形式作用于总需求。货币流通 应量中介目标的实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以15%为货币供应 速度直接影响到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实施效 量M2调控目标,粗略估计.遗漏部分影响到货币调控目标的2.1个 果。1994年以来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不规则减缓的趋势。1996— 百分点。加人WTO,如果到2010年外资银行业务与国内金融机构 1998年M1的流通速度为2.71、2.40、2.29,M2的流通速度为1.0l、 外汇业务之和占比可达到28.6%,仍以货币供应量M2增长15%作 0.91、0.83,波动很大。导致货币供给量很不稳定,难以达到中央 为假定的调控目标。那么这两项“遗漏”会影响到货币调控目标 银行的调控目标。1996--1998年M1年增长率分别为18.87%、 的4.3个百分点。这样。即使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百分之百有效”, 16.54%、11.85%,M2的年增长率分别为25.17%、17^32%、15^34%。 实际中介目标的有效区间也只可能为(10.7.19.8)。可见,中介目 从1994年N2ooo年7年间.M1实际值与目标值相差不到一个百分 标可控性在现有的货币这政策框架下因外资银行业务的扩展而 点的仅有1996年 降低。 由于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套期保值、套利等金融创新业务的 3.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指标与经济增长率、物价的相关性减 出现,金融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金融市场交易量增加。使金融 弱 交易比商品和劳务交易具有更高的收益。其结果就是金融市场 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上,我们过去一直强调,为控制通货 的交易能够有效的从GDP市场吸收货币.使货币收人流通速度持 膨胀压力,M1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加物价上涨率之差一般应控 续上升并显示出不规则性 制在4%的水平。而从1995年第1季度到1999年第2季度,这一差额 三、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呈快速上升趋势。从1995年第1季度到1996年第4季度,这一差额 1.金融创新扩大了原有的金融市场 从一2%上升到4.6%.物价上涨率从18.7%下降到4.7%;从1997年 以相关资本市场为基础衍生出来一些新的具有更高效率的 第1季度到1999年第二季度.该差额从5.1%上升到10.7%,物价上 金融市场,相关的价格信息能够更迅速地在其价格上得到反映. 涨率从4.4%降到一3.4%。另外我国一方面M2/GDP比率自1998年 并在运作机制、市场功能、市场关联、国际化等方面显现新的特 到20oo年直线上升,三年分别为1.31、1.46和1.52,在全球为最高; 点。 另一方面.尽管近几年货币供应速度不减,尤其是M1增速更快, 2.金融创新增加了新的经济变量 但经济增长速度却趋于平稳稍降,物价甚至出现了下跌势头。尤 金融创新在增加金融市场内容的同时,使整个金融市场各 其是从1998年起,M1与物价出现了明显背离,物价在M1快速增 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变化。金融创新造就了新的经济变 长的情况下持续下跌,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甚至出现了城镇就 量。改变了传统的金融体系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使宏 业人口绝对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与 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现了新情况。这些经济变量往往 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已 现了明显问题。 可以作为预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如证券回购利率可以作为 收稿日期:2006-07-10 一种货币市场的重要监控指标。 责任编辑:杜咏梅 3 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多元化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