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01.28 No.388 (S)8.2010.76. 物理教学探讨 第28卷总第388期 JournaI of Physics Teaching 2010年第8期(上半月) 试述有效作业的设计 蔡千斌 。 1、浙江大学物理系, 浙江省杭州市310027 2、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浙江省温岭市317502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有效教学的设计,较少关注有效作业的设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作业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0)8(S)一0076—2 有效设计的思想 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有效作用;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教师普遍注重有效教学的设计,较少关注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到运动场上观察后回答。” 1.2 简约 有效作业的设计。作业实施中存在形式单一、缺 乏情感、量大质差等诸多弊病。造成的结果是:教 瓶子装水太满,就没有了再容纳的余地。学 生作业过多,就丧失了自由发展的时空,失去了 再发展的潜力。有效作业倡导简约,量不在多而 师布置的作业多,学生麻木应付,不愿总结解题 的得失;教师布置的作业少,学生无所事事,不愿 看书读资料;教师布置的作业有重复现象,学生 心理厌烦;教师布置的作业基础题多一点,学生 觉得浅显不愿做,实际考试时碰到这些基础题却 立马就错}教师布置的作业深一点,学生又懒于 在精。新课作业约十道左右,阶段复习作业约十 五道左右,高三复习作业约十二道左右。对于学 困生来说,教师还要帮他删掉若干个题目。对于 优秀生来说,完成必做作业后,即可享受到自主 学习的时间。他们做完后即可看看教科书做复习 或预习,或看看教辅资料,自由地选几个例题看 看、选几道习题做做。只有作业精简下来,才能满 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如何精简?有效作 业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 思考;还有,日常作业呈现的多是冷冰冰的习题 少有满含情感设计的习题。习以为常的作业导致 教师累,学生苦,效益低。它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 的进一步提高。于是,有效作业的设计呼之而出。 所谓有效作业是指学生通过练习可以理解 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清晰的知识结构、获得基 本的技能技巧、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 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业。 1 有效作业的设计思想 1.1 适时 际情况来进行,注重基础,抓住重点、难点,突出 关键。 1.3 情感 有效作业不能仅仅为解题而解题,应提倡将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融人到日常的 作业中去。比如,“古人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 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 速圆周运动。开普勒在对大量的科学数据分析 后,首次对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提出了怀 学生感到作业过难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教学 的一步到位思想,造成高三题目高一做,使学生 不堪重负。所谓“农民种田不违农时” 学生作业 也应当不违“学时”。高一学生就练高一阶段的作 业。高三复习时才需掌握的一些能力要求较高的 题,如高考压轴题之类的就不必在高一时让学生 练习。而在碰到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知识时, 疑,认为行星的运动轨道应当是椭圆。你认为,椭 圆轨道的运动是否还是和谐的,开普勒修改行星 运动轨道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科学家怎样的修 养?开普勒在贫病交加中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后,高呼“16年了……我终于走向光明”,在你的 生命历程中,有过类似的体验吗,16年的艰辛换 来那一刻的幸福,你觉得值吗?”这种作业对学 生的近期成绩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学生理解物 理、提高科学素养、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拼搏的精 教师就要适时地设计成有效作业。比如,利用校 运会上学生都要到运动场地上的机会,结合学生 要掌握的知识设计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 验、完成,效果就很好。要让学生澄清“位移”的 概念,可设计成这样的有效作业:“有同学说, 200m决赛时的位移是100m决赛时位移的2倍, 第28卷总第388期 理教学探讨 Vo】.28 No.388 2010年第8期(上半月) of Physics Teaching (S)8.2010.77. 神却有着久远的效应,也许一道题就影响了学生 来设计:“在计算同步卫星离地高度时,甲同学的 的一生。 解法是……,乙同学的解法是……,请判断他们 2 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的解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给出 有效作业要从量上控制,质上提升。量上控 正确的解答。”在这里,将学生的两种错误解法 制不难,关键是质上的提升。如何在质上提升有 巧妙地融于一题。这样的变式题,虽然解题方法 效作业呢?其设计策略如下。 类似,但学生觉得耳目一新,绝不会有重复的感 2.1 适当设计“解后小结” 觉了。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尤其是理科作业,主要 2,3 题组设计达成迁移 是选择、填空、计算三种类型。学生即使解对了也 一些问题单独一题列出时,思维难度很大。 往往不做解后的思考与总结。有效作业要求学生 可实际上它同另一思维要求较低的基础型题目 能做解题后的小结,以提高解题的效益。比如,在 解法一致。如将两者组成一个题组,依由浅至深 某几题解后,再附上一小题:“第×题和第×题 的顺序前后列出,可大大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 中,所用的基本方程是什么,这一基本方程适用 顺利达成思维的迁移。 于哪些情境?”,“上述问题求解中有一个共同的 比如,“求星球密度的问题”可设计如下的 特点是什么?”,“通过以上的计算,你对求…… 题组。 有何体会?”……这样,促使学生形成解题后做 题1 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 一小结的习惯,达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周期为丁,引力常量为G, 的目的。 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2.2 变式设计二次作业 每次作业后,教师都要做好学生错解的病历 A. 丌 B.器 b』。 档案。分析学生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了。便于 在后续的练习中,设计出二次作业。设计二次作 c。 ̄/ GT 2 D。 业的常规方法是原题呈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如 题2 宇宙飞船在一个星球表面附近做匀 让不同年级(六年级及九年级)的学生用连续反 速圆周运动,宇航员要估测星球的密度,只需要 复学习的方式识记文艺作品、自然科学和社会政 测定飞船的() 治材料,结果是第二次重复学习后比第一次学习 A.环绕半径 B.环绕速度 后识记效果提高18 ,第三次重复学习后比第 C.环绕周期 D.环绕角速度 一二次重复学习后提高7.5 ,但到了第五次重复 般学生都会解题一。而将题二单独列出却 学习以后就没有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报酬 能难到大多数同学。将两者组成一个题组时,虽 递减”现象。为了避免“报酬递减 的发生,有效 然还是有较多的学生不会求解题二,但教师将题 一作业的设计要求变式设计二次作业。 、题二联系起来,稍加点拨,学生即能明白其中 比如,第一次作业是:“已知地球半径为 的道理。在该题组中,题一就是解决题二的一个 6400km,试估算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为多少?”在 脚手架。学生从题一人手能较为方便地求解题 计算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中,有学生在立式时选用 二。通过题组训练,实现多题一解,还能提高学生 了地球的公转周期。针对学生的典型错误,可这 的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 样设计二次作业:“据报道,一颗天文探测卫星被 3 结语 运载火箭送人离地面735km的地球同步轨道, 有效作业的设计使学生的练习从单一走向 用于观测太阳大气。你觉得它有科学性问题吗? 多样,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效走向高效,从忽视 然后提供引力常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地 情感的设计走向洋溢情感的设计。有效作业的设 球半径、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的具体数据 计要求教师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把握重点、通盘 供选用。”在这里,一次作业中提供的信息量少, 考虑,从而递进设计内涵丰富、学生乐于完成的 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二次作业中提供的信 作业。有效作业的实施从源头上直接控制了学生 息量大,在变式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是, 练什么的问题。它是落实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立式时既有忽略地球的半径的,也有选用地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帮手。 球公转周期的。再次设计二次作业时,也可这样 (栏目编辑 张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