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来源:世旅网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遭到五雷轰顶”。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4、 以下是《宋史》中出现的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由此可见,宋人取名深受当时哪一思想的影响( )

A.佛学 B.道学 C.理学 D.法学

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7、“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伏尔泰 D.王阳明

8、提出“认识你自己”名言,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的是( )

A.普罗塔格拉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9、148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了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该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10、假如你是《十日谈》作者的朋友,那么你在与他的交往中会了解到他的哪些思想( ) ①讴歌人性 ②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腐败 ③揭露、批判封建等级观念

④提出人类平等 ⑤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歌颂人间的仁爱与友谊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11、雕塑家罗丹(1840~194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2、马丁 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他的核心思想是 ( )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禁欲主义 13.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

①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②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 ③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 ④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第 1 页 / 第 4页

A.○1○2○3 B.○2○3○4 C. ○1○3○4 D. ○1○2○3○4

14、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15、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16、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说“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贡献密切相当(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贝尔

17、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写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

20、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21、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22、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激进民主派

23、1917年2月,《新青年》上发表了胡适的《湖上》,“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并排着,轻轻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渐渐地并作了一个。”该诗( )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2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依据包括( )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第 2 页 / 第 4页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 ) ①喜欢画中国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关于近代科技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动摇了欧洲中世纪神学的理论基础

B.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C.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D.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社会由此跨入蒸汽时代 27、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 )

① ② ③ ④

A.③②①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8、《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 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 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 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 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

29、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推动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 ③使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引起一场学习的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0、下列表述能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具有人类思想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 ①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②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奠定了现代进化论的生物学基础 ④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自然史依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7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 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第 3 页 / 第 4页

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三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3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4分)这两种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3分)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4分)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4分)

(4)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6分)

高二级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题(1—4单元) 第 4 页 / 第 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