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

来源:世旅网
XINN0NCCU 20l 1.1 l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效率与公平 林志远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农,t-t&共产品供给始终存在效率低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 会进步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深入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在我国农村改革已进入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新阶段,增加农村公共产 品供给,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以效率和公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农,t-t ̄'-共产品供给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济效率 经济公平 法制化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 1.公共产品的定义 公共产品一般是和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一般公认的 公共产品一涮的严格定义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在《经济学与统计评沦》1954年11月发表的《公共支出 的纯理沦》(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s)中给 出的。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概念定义如下:“纯粹的公共 产品指的是这样的物品或劳务,即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 费,部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如:社区的 和平与安全、国防、法律、空气污染控制、防火、路灯、 大气预报和大众电视等。 2.农村公共产品的定义 马克思说:农村是“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 庭;旁边是 一小块土地, 一个农民和 一个家庭。一 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 个省……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 的那样”的地方。美国学者R.比勒尔等认为: “在美国 早期历L史上, ‘农村’一测指的是人U稀少、绝对面积不 大、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的地方。” 农村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经济概念,还是一 个社区概念,具有经济功能、生活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 功能。包括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等方面的内容。如果 我们把整个社会划分为城市、农村两大社区的话,那么, 在我国,应该说县城(色括县级政府驻地所在镇)以下的 广大地区(乡村、集镇)部属于农村的范围,该地区以农 业和农副业为基础产业,多数农民从事种植、养殖业,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并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由 此可见,农村公共产品不仅为农村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 提供服务,而且还为农村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服务。 所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农村公共产品服务的对象 和内容出发,农村公共产品区别于城市公共产品,是农业、 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需要的,具有一定“典型特征” 的产品或服务的总称,并且在消费上具有不同程度非竞争 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 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 1.供给总量不足 2006年,我国全面免征农业税,解决了对农民“少 取”的『u】题。我国正步入公共产品需求的扩张时期,尤其 是9.4亿农民正在由对满足温饱需求开始转为对教育、医 疗、卫生等社会性服务的需求。目前,无论是农村的生活 性公共产品还是生产性公共产品都远远没有满足农村经济 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严重不足。 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靠政府资金投入,但随 着我国财税制度的改革,国家把更多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 给任务转嫁给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农村 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比如大型水利设施、道路、电信、 电 等均严重短缺,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农业现代 化的发展,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进程。二是 关乎农村民生的生活性公共产品短缺。农村的义务教育、 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部应该是政府所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 这些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的持续发展具有重 大意义。但是这些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反而成了农民的 主要负担。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农民 病致贫,凶病返贫现象逐年增多。还有,农村的义务教育 更多的是要靠向农民摊派,造成了大部分的农村义务教育 供给不足,而且质量低。 2.供给结构失衡 在此点上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 供给不足,农民不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 首先,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近年来,自然 灾害连绵不断,涝灾、旱灾时有发生,各种病虫害、疫情 不断侵蚀着农作物和家禽的生长,给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农民对公共产品的依赖性有增无 减。虽然国家已经关注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 题,并 加大对其投入的力度。但是,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还是比 较匮乏。如大型的水利灌溉设施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 公共产品——教育、医疗保障和农村的环境保护等严重不 足;其次,农民不需要或较少需求的公共产品却供过于求, 出现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公共产品由上级政府 决策者根据考核指标或任期政绩来安排,是一些所谓的超 标准、大而无当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二是有些 地方政府决策者不顾农村的客观条件,热衷于投资一些见 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如,各类达标升级 活动、小康工程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uJ题,如重大中型 水利设施建设,轻一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生产性基础 设施建设,轻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等。 三、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理论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是一个舶来品。效率在英文中的单词是 “efficiency”,其在朗文词典中的释义为“做的又怏又省又 好”。关于效率的含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 “效率是 功效、功用的概念,哲学意义上讲的效率是指人类价值活 动过程中付出与成果之问的比较。经济学的效率概念一般 201 1.1 l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效率,即生产要素投入与产 出的比率;二是指社会经济效率,关键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即在资源有效配置前提下经济效果的较高增长”。在现代 法理学论著中把它定义为“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 大的产出,即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矧样多的效果,或以 剐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还有,以意大利经济 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效率”是讲: 以价值最大化的方式配置和使用资源,从而达到对有限资 源的充分利用。 2.公平的含义 般认为公平就是公正、平等,也就是i兑公平概念是 公正概念和平等概念的合称、合用。汉语的“公平”一讧J 是“公”与“平”二字构成。“公”字是一个与“私”相 一XINN0NGCUN 域 户籍等而受到不同的待遇,政蓄府襄 为每謇 个公蠢 民提簇供 享萋一 受圜 冒 民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弱,要_ 化农有村通,公过逐共法步产律加品的快供规农给定村的,公机使共一会农产公村品平公供也共给必产制须品度要的化有供、法给法律法制的律化保化的障、桑国步。规伐范只,瞬_●■ 对应的,具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性含义的概念。在《管子· 形势解》中、兑到:“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 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还有苟子所说的“公平者,职 之衡也”。经济学中的公平指的是: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 公平分配的特性。凶此,公平兼有公正与平等之义;公平 作为一定社会道德体系所认可的正当的相同性,是正当的 平等;同时,公平作为描述人类对道德和善的诉求的应有 的分配行为,又是分配公正。公平作为正当平等与分配公 正是社会基本价值观念与分配行为准则。 3.效率与公平是一种结构性存在 效率和公平是一种结构性存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也 是一种结构性关系。从现代的视角进行观察,效率和公平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社 会效率和社会公平,人类效率币¨人类公平。本文主要从第 层次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分析,所以主要阐述一 下经济效率和经济公平的相关理论。所谓经济效率,是指 单位时间内物品或劳务的质量和数量与效用、效益的统一, 直接表现为效益和成本的比率,是物与物,人与物以及人 一与人关系的组合与配置状况。与经济效率相对应的经济公 平,实际上可以具体分解为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 平三个原则。机会公平原则是指进入市场中的人,不凶其 家庭背景、自然禀赋和特定环境而丧失或多得到某种参与 竞争的机会。规则公平原则是指市场规则对任何人都一视 同仁。结果公平原则是指分配尺度公平,即按蚓样的标准 或尺度对每一个参与市场竞争者所实行的收入分配。我们 认为“经济公平是起点和前提,经济公平的原则愈能获得 提高,二者呈正相关变化。” 参考文献: 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制化:实现农村公 I3】史瑞杰: 《效率与公平:社会哲学的分析》太原:山西教育出 共产品供给的经济公平的根本保证 版社.1 999. (上接第017页) …马克思,恩格斯: 儡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 972. 【2 J张文显: 《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主要是小麦留高茬、麦秸麦 配货车辆,组织秸秆输出。一是输出到造纸企业,作为造 糠盖出。省工省时,便于操作。好处是保水保墒,防止杂 纸原料,增加效益;二是输出到内蒙、新疆等牧区,解决 草滋生,同时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据试验:后茬作物 牧区冬季饲草短缺的矛盾。 可增产1O%以上。 4.发展生态农业 2.大力发展当地畜牧业,实现秸杆过腹还H|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很好方向。可利用秸杆栽培食 可规模化养殖牛、羊、兔等,实现小麦秸秆过腹还蹦。 用菌,菌渣作饲料,饲料用于养殖,粪便入沼气,沼渣还 不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且可生产出优质有机肥, 田,构成农牧一体化,相互促进和依存。大量增施有机肥, 还削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保水保肥能力,克服秸秆直接 平衡施用化肥,不断培肥地力,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还}H带来病虫害偏重发生的问题。是很好的还出方式。 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组织秸秆输出 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增/ ̄tld', 有计划的建立小麦秸秆存储场,就地加工打捆,利用 麦秸秆效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