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

来源:世旅网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B)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和转运使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A、 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B、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南方统治者实行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D、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3.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 ①封建经济的发展,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 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 ③遏止了土地兼并的势头 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A)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4.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包括

①府兵制 ②募兵制 ③行省制 ④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这里的“衰弱”最主要是指 (C) A、封建专制空前加强 B、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产生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西欧文化影响日渐扩大

6.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C)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东南沿海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中国出现第一批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7.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它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用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洋务派压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合股办企业

8.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他说的“大梦唤醒”的最主要表现是

(C)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救中国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反清斗争高涨

C、认识到民族危亡,资产阶级领导的救国运动兴起

D、认识到日本比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纷纷赴日留学

9.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的最大成果是 (C) A、机器工业的出现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民主政体的建立 D、传统观念的转变

10.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C) A、实现民族主义 B、实现民权主义 C、实现民生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

1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结果 ①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的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B)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下列对五四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D)

①是当时中国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为党

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遵义会议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 ②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这次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④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B)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其主要原因是 (C) A、农业集体化道路的起步 B、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D、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建设

15.比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二者的共同点有 (D) A、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B、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6.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其长远意义在于 (A) A、促进产业结构变化和现代化 B、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C、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1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D) A、 结束了“左”的错误,重新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 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C、 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8.世界市场的形成始于 (A)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19.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C)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0.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 (B) A、改革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B、改革前有激烈的武装冲突 C、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是由君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C)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各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日益成熟 C、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强

2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倡议,但结果是国际联盟为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国联,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B)

A、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 B、西欧仍具有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C、英日同盟在远东牵制了美国 D、国内的种族矛盾削弱了美国的实力

23.1945年日本投降,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对中国的政策是 (C) A、直接出兵参与中国内战 B、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 C、扶持亲美反共政府 D、出兵占领中国台湾

24.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达,正确的是 (D)

①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②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明显加剧 ④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有增无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世界大国普遍重视发展航天技术,下表反映这一领域的重大成果。表中成果不能表明(C) 年份 国家 成果

1957 1961 1969 1970 1971 1981 2003 苏联 苏联 美国 中国 苏联 美国 中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飞船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第一个空间站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A、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B、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奋起直追

C、世界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共存共荣 D、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① 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朝代对外交往的历史史实。

图一是汉朝,图二是唐朝(见教材)

② 根据两幅地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个朝代对外交往的不同特征。

汉朝虽有海上通道,但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

汉朝以商贸为主;唐朝世界交往、商贸往来、文化交往全面展开

汉朝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朝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贸易大为增多 汉朝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

③ 分析造成上述两个朝代对外交往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

汉朝江南经济较为落后

唐朝疆域广大,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唐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业发达 唐朝政府对外政策比较开明

27.材料一 (建国初期)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工业的第二位,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允许其存在,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

材料二 解放后,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但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常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生矛盾。……从1953年起,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出现企图摆脱国营经济的领导,盲目发展,自产自销、套购、抢购重要物资、抢购粮食、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破坏国家经济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进入1956年后,公私合营急速转入高潮。其中北京仅用了10天就完成了全市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

国私营工商业企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企业人数的85%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纳入了公私合营。

——《走向历史的深层》

材料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他们进行监督管理。

——江泽民在十五大上报告

回答:依据材料分别说明中共对私营工商业的态度或措施,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共允许存在并合理调整工商业 因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材料二和三中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常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生矛盾,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材料四中共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进行监督管理 非公有制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 家 英国(1851年) 法国(1851年) 俄国(1851年) 美国(1850年)

总人口(单位:万人) 约1800 约3600 约5900 约2300 农村人口百分比 48% 75% 93% 87% 城市人口百分比 52% 25% 7% 13% 回答:

① 从世界历史看,城市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 比较统计表中列出的各国城市化程度的不同。

英国人口中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其他各国。 法国、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所发展,但水平与英国有较大的差距。

俄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没有展开,农村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中仍处于绝对优势。

③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英国于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通

过推行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法国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影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美国独立后,南方存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同时也使大量人口无法自由从农村城市流动。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尚未开始工业革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三.问答题

29.概述东晋南朝、隋唐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明朝中后期江南经济有何新的突破与发展?简要分析这三个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答案:

六朝:成就: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存在问题:各地发展不平衡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隋唐:成就:江南经济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江南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存在问题: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 影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明朝中后期:新突破: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也表明封建经济日趋衰弱,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0.结合19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政治上: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③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加剧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光绪帝任用维新派实行变法。 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正在酝酿发展。 ⑤在甲午战争和战后受害最重、列强争夺最激烈的山东地区首先兴起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经济上:①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其经济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②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说明:甲午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又在客观上促使中国民主革命的因素得到了发展。

31.概括19世纪晚期的德国和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和共同成因,并分别指出这两次发展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共同特点: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居世界领先地位。 原因:①采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②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相对稳定的政局和外部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④都得到外来的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19世纪晚期,德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要求获得广阔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以英、德为核心的两大军事集团,冲突加剧,一战爆发。

联邦德国二战后经济崛起,与西欧、日本共同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有利于政治格局多极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