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能硅业干煤棚网架焊缝检测指导书
工程概括及主要结构
工程地点: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结构型式:双层网壳落地拱结构,干煤棚两端设山墙,墙上预留皮带廊洞口及通道口。 网架形式:焊接球节点正放四角锥网架,网格尺寸为4 m×4 m,网架矢高为3.0 m。 网架尺寸:跨度97.2m,纵向长度148m,拱高34.98 m,覆盖面积14385.6㎡。 支承形式:上下弦对边多点支承,支座与埋件焊接,为刚性连接。
1概述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网架焊缝的检验检测。
2编写细则的依据
2.1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2.2 JGJ 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2.3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4 GB/T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分级》 2.5 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3需要委托方提供的文件
3.1申请单位和制造单位信息
申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制造单位名称、地址。 3.2钢结构设计文件和施工单位自检报告 3.3特别说明资料和其它必要资料
特殊环境使用要求的说明资料及其申请方认为其它需要说明或者提供的资料,及检测人员要求补充的其它必要资料 4检测程序
检验前准备
设计文件审查 委托方要求 检测方法数 量 清理打磨 不合格 检测 合格 出具报告 复探合格 返修
5 人员和仪器
人员:从事检测的人员应持有相应可和组织颁发的II级以上资格证书。 仪器:超声波探伤仪CTS-2200\\CTS-9006型。
仪器的性能应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并在计量检定周期内。
图1检测程序
6检验方法
6.1焊缝质量等级确定
焊缝的质量等级应依据委托方提供的有效设计文件。如无设计文件应按照GB50017第7.1.1条去顶焊缝质量等级。
6.2检测方法和比例的确定
检测方法和比例不得低于设计文件和JGJ 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和GB50205《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同时应满足委托方的要求。
其中,第7.3.3条规定:设计要求全焊透的焊缝,其内部缺陷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二级焊缝应进行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小于20%,其合格等级应为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1345)及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A级检验的II级或II级以上。
7.3.10条规定: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表面检测:
1、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100%的表面检测; 2、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探伤;
一、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且一级焊缝不许有咬边、未焊满、根部。三级焊缝按二级焊缝标准进行外观质量检验。 7、检测工艺 7.1超声波检测工艺
7.1.1试块
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标准试块尺寸符合JG/T203-2007的要求。 7.1.2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
距离-dB曲线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族由评定线(EL)、定量线(SL)和判废线(RL)组成。评定线与定量之间(包括评定线)为Ⅰ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Ⅱ区,判废线及其以上为Ⅲ区,
如图2 所示
波高(dB)
Ⅲ 判废线 (RL)
Ⅱ
定量线 (SL)
Ⅰ
评定线(EL)
距离(mm)
图2 距离-dB曲线
7.1.3检测的方法要求: 检测面
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原则上应保证超声波扫查检测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如图3所示,采用一次和二次反射波在杆件单面侧进行扫查.
图3 探头位置
检测面应经检验人员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小于或等于Ra6.3μm才符合检测要求。 ⑵耦合剂
采用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
⑶扫查灵敏度:不低于测长线(比基准灵敏度高6dB)。必要时可用基准灵敏度。 ⑷探头的移动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⑸检测覆盖率
检测时,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⑹校准
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的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a)仪器校准
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应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按ZBY230的规定进行。 b)探头校准
在开始使用时,应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测定方法应按ZBY231的有关规定进行。 斜探头校准
使用前,斜探头至少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的校准。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完工时应校准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 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a)复核时机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校核,遇有下述情况应随时对其进行重新核查:
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 开路电压波动或者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改变时; 连续工作4h以上时; 每日工作结束时。 b)扫描量程的复核
如果距离-波幅曲线上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 ,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 ,并在检测记录中加以说明。 c)距离-波幅曲线的复核
复核时,校准应不少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校准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对接焊缝的检测
a)为检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锯齿形扫查,见图4。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的左右转动。
图4锯齿型检查
b)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和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的真或伪信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见图5。
前后 左 右 转角 环绕 图5 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法
缺陷定量检测
仪器调到评定线灵敏度,对缺陷进行检测。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和缺陷当量。 缺陷定量:
根据以下方法确定缺陷指示长度ΔL。
a)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用6dB法测其指示长度。如图8所示
图6 单个缺陷指示长度 缺陷指示长度 探头移动长度,mm
6dB 最大反射波 b)当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则应以端点峰值法测其指示长度,如图9所示。
缺陷指示长度
图9 端点峰值法
④缺陷评定
a)超过评定线的信号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等危害性缺陷特征,如有怀疑时,应采取改变探头K值、增加探测面、观察动态波型并结合工件材质结构工艺特征等综合作判定,如对波型不能判断时,应辅以其它NDT检测方法作综合判定。 b)最大反射波幅度位于Ⅱ区,缺陷指示长度小于10mm时按5mm计。
相邻两缺陷在一直线上,其间距小于8mm的缺陷长度时,应作为一条缺陷处理,以两缺陷长度之和作为其指示长度,但不包含间距。 c)缺陷等级评定按GB11345-89及JG/T203-2007进行。
8、 其他
9.1 本标准主要引用GB/T11345-89的相关内容,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而定。 9.2 本标准由质量管理控制中心负责起草,并负责解释、更新。 9.3 本标准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