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协商民主 贾霖霞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指导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通 过研究协商民主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在协商民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协商民主;公众参与 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部门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的行动而制定的行为准 则。 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直接关 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科 学、合理、民主、公正。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 化、民主化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性。 协商民主是正确制定公共政策的必然选择 协商民主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通 过参与政治过程,对协商的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充 分考虑其他人的偏好,从而赋予立法、决策以合法性的 一不平等的现象,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公民不能很好的表达自 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权力。 三、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真正实现协商民主的对策 (一)建立协商民主制度体系 、要发挥好协商民主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需要有 定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制度,确定了协商民主的地位。同时我们应该就协商民主 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形成结构合 理、功能较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制度体系,促进协 商民主在公共政策制度中的进一步发展。 一治理形式。 (二)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一)协商民主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共性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首要前提。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 增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保证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真实 保证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协商民主要求任何政策建议都 准确、及时便捷,以使公众更多更好地获得有效信息。这 需要公开其理由和动机,公民可就这些政策问题提出疑问 和建议,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就须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诉 求,打破了政府内部的政策制定人员和个别利益集团对政 策制定的垄断,使公共政策过程公开化透明化,从而维护 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二)协商民主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通过协商民主,政府和公民可就各类社会问题展开讨 论,公民可以反映其真实偏好和实际需要,政府可以更加 科学的了解民意,更全面地倾听民声。 (三)协商民主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可行性 通过协商民主,公民亲自参加到政策制定中来,加深 了他们对政策的理解,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这样 政策可以得到公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减少了政策在执行 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保证了公共政策的可行性。 二、协商民主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缺乏法律保障和支撑的民主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党的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 主的重要形式”,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但是 法律制度尚未做到全方面的有效覆盖,协商民主出现“上 热中温夏凉的”现象,人民群众并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 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识淡薄 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公民以事不关己的旁 观者的眼光来看待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应有的热情。同 时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个人无论付出与 否,他都可以享受其成果,因此理性的个体就会减少自己 的付出,而选择“搭便车”,公民的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 意识淡薄。 (三)缺少有效的协商渠道 有效协商渠道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支撑。从目前的协 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形象,而且可以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信 任度,增强公民对政策的理解,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 性互动,促进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 公民的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因 此我们必须加强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通过科学文化的宣 传、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技术方法的教育等科学手段培育公 民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 认同感,促进公民积极主动的参与政策制定。 (四)拓宽协商渠道 可以采取关键公众接触法,民意调查发、公民听证 会、咨询委员会等方法,同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式 下,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的开展为公民提供有效的参与 途径,使公众更加方便快捷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促进政府 与公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公民建立一种长期的参与性的 对话机制。 协商民主追求的价值取向是民众参与决策过程,主张 各种利益主体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是平等的,决策过程必 须要保持并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其中。 这一理论为我国公 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它有助于促进公共政策 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我们要努力发展协 商民主,推动我国公共政策的民主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 ②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田.科学社会主义, 2006(6) 参考文献l [1]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嗍北京:三联书店,2003. [2]陈家刚.协商民主[C1.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陈剩勇,何包钢.协商民主的发展[c].北京:中国社会 商渠道来看,公民参与协商的渠道比较少,最常见的是信 科学出版社,2oo6 访、投诉等方式,这些渠道的沟通效率都比较低。 (四)公民参与协商地位不平等 作者简介:贾霖霞(1991一),女,汉族,山西临汾 在现实的协商民主过程中公民由于文化程度、受教育 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水平、家庭情况、权力等因素的影响,公民的参与存在着 2013级硕士研究生。 ・198・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