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叙 事
--------- 表扬学生“助力 器”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综合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单靠一个人一方面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劳动过程。下面 介绍一下我在这段艰辛过程中的几件小事: 润 物 细 无 声
我班的教室后排,有个又黑又瘦,说话声音不大的小男孩(他比较内向)。平时上课总爱在下面做小动作,不能注意听讲,同学们一提到他就会说:他学习很差, 不爱同我们相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注意这个学生了。
考的很差, 上课再不注意听讲,那不是会更差吗?自己喜欢在下面制作小玩具,这说明他并不笨。是有潜力可挖的,上课时,我就经常提问他以便提醒他注意听讲。可是交涉几次,效果不明显。 在无意中,我了解到:这个学生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稍有问题都是“严打”我想:既然这样,他们应该对孩子上进有强烈愿望,我拨通他家的电话,试着说:“我是范老师,想给你谈一下学生的情况。”家长很痛快地答应了,很快我们就见面了,而且他们第一句话就说;他们也很想和我谈谈。了解孩子的情况,我将学生在校的情况反映给他们,父母都说他们早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对生字词不感兴趣,不愿意读课文看书。他们在学生回家后,经常给学生提生字词默写,一提这些学生就很不满意地说:“我父母就会默写,其它什么也
不会。”对父母的方法很不满,不愿自觉完成作业,总是在监督下去完成,他们感到束手无策。
在交流分析中、我告诉他们:生字现在是孩子学习中致命弱点,我们不能抓住弱点,不断地去刺激他,总让他的优势,一有进步多表扬,鼓励他,让他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学习才会有动力。孩子的父亲这时告诉我:着孩子很有绘画天分,喜欢绘画,小制作玩汽车等。
我建议他们课后在家只检查学过的课文。利用录音机,磁带,光盘帮助他读记生词和课文,让他发现自己的特长,利用绘图,制作小卡片组合成生词卡片。由于他们有着方面专长,在学校举行的艺术设计比赛时,我把他推荐给艺术老师,并且他的作品获了奖。看到他领奖时的喜悦心情,我心理美滋滋的,看到了希望。
有天早上,我接到学生家长的电话说:着孩子变了,放学一到家,就到他的房间里不出来,甚至吃饭都要叫几次,有时手里好拿着卡片,我说:这是好现象,值得表扬,他现在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并且会大大地表扬他,特别是艺术赛获奖,你们更应该好好地奖励孩子。希望能让他们有信心坚持正确引导孩子。
通过这次同家长的交谈,我长久以来绷着的心舒缓了很多,也坚定了培养引导的信心也从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有次在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在玩,我看到不时地从口袋中抽张卡片来,看上几眼。我看到这些,长长地出了口气,心里一下子涌出很多东西,但感觉说不明白。
没有几天,孩子父母来了。告诉我孩子自觉地写作业了。有次为完成作业写到很晚才休息。我想这跟上几次课外作业批的鼓励性语言有关〈进步,较好,认真,好,很好〉一步步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向优生靠近。
给差生以表扬,以期待,润物细无声。孩子就在这中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了。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我这里还有说明这点的一个事例: 开学有段时间,学生显得很浮躁不稳。课堂上不是说话,就做小动作的,我也充分表现了一个“严师”的形象,对他们的行为不停地用词来批评指正,学生在我的“镇压”下也不敢太“造次”,每节课就在我的“不辞劳苦”的说教中进行着„„直到有一天,我正因同事的一个玩笑而开怀大笑时,上课铃响了,我就快步地走进教室,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男学生,手举得高高的。我想:这个捣蛋鬼又想告谁的状。
“李刚强你有什么事?” “范老师,你今天很开心吗?” “为什么这么问?”
“因为你今天是笑着进教室的”
此时此刻,我被一阵强烈的情感震动着,是啊!我有多久没有和他们笑了。猛然问我意识到;我每天都停地批评这个指责那个,但在学生眼里,天还是那么蓝。“老师”这个词还是那么神圣,寄托着他们无限的美好幻想和期待,而我的做法却是那么的冷漠,“师道尊严”
的意识,把我与学生之间距离拉得这么远啊,我不禁反思,面对学生,自己投入了多少爱呢?社会提倡和谐社会,师生间更应创建和谐关系。那堂课上,我再也没有批评一个学生,而改成了不停的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本来捣蛋的几个学生,也回答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受到了大大的表扬,那节课的气氛异常的好,每个孩子都很开心。
我被这种气氛渲染得精神倍增。
自次以后,我总是把微笑带进了课堂,常用表扬引导学生去学习,课堂气氛和谐了,学生也跟我更亲近了„„多表扬学生吧!他们会做得更好!“表扬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是辛苦的,但是我乐意于次事,离不开学校这乐园。舍不得教育这片乐土,甘愿为此做出无私的奉献。
我自毕业以来,一心扑到党的教育事业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责,并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认为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作无私的奉献,正是对党培养我的最好回报,当然我各方面工作,党部给我荣誉成绩都给予肯定。在2000—2001获模范班主任称号,2002—2003镇质量抽测中获第一名优异成绩,2003—2004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于2004—2005年再获先进工作者好评。自己编写的论文多次获县级奖。这些成绩的获得,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党和领导的关怀是分不开的。
在这片乐土上,我感到无比的快乐,甘愿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无私奉献。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决心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精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