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来源:世旅网


一、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1-3题。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对文段中加点的“中国人”“苟活者”理解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B.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除“真的猛士”以外的中国人。 C.前者指中国的反动派,后者指一般的中国人。 D.前者指所有的中国人,后者指与作者一样的中国人。 2.对文段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

们受到鼓舞。

B.这句话意在说明烈士牺牲的影响,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

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

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鼓舞。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说不出话”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因痛失优秀青年而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B.因为反动当局的凶残暴行而愤怒得说不出话来。 C.为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出离愤怒,所以说不出话来。 D.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此时并不想说。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

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C.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

5.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三千多

年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史家、列传、书、表等五种体裁。鲁迅曾赞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

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项王、项伯坐”,“ 东向”即“向东”,项羽坐在西边的主座,说明顽强刘弱。

C.古人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直称姓名的;有称字、称号、称谥号的;有称籍贯的。有

称封号加姓名的,如“留侯张良”,留,古地名,刘邦得天下后,封张良为“留侯”。有称官职加姓名的,如“左司马曹无伤”、“左尹项伯”等。

D.称谓中还有尊称、谦称、贱称等,如刘邦对张良说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句中的

“君”,是刘邦对张良的尊称。谦称,表谦虚,如张良说,“项伯杀人,臣活之”,称自己为“臣”,表示谦虚。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项伯时说,“竖子不足与谋”,“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刘邦长于识人用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政治上敏感,老谋深算,能言善辩,善于

应变。

B.项羽不信任谋士,不善用人,政治上迟钝,缺少谋略,又自大轻敌。

C.刘邦能够在“鸿门宴”中死里逃生,跟善于发展自身长处和利用项羽的品性弱点是

分不开的。

D.在论成败上,刘邦重用人之道,项羽重形势仁义,而作者司马迁重天意所归。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 题。

荆卿里 【清】袁枚

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我头入虎狼。 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田光? 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

荆轲山(其二) 【清】尹礼 豪气无论剑不疏, 祗缘生劫一筹迂。 图穷即断秦王首, 千载应传好丈夫。

8.袁诗尾联“刺”字用得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3分)

9.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再别

康桥》徐志摩)

(2)惨象,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3)《战国策》中描写荆轲刺秦临别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4)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以“ _____________”一句,概述了万物在深秋

季节里自由发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 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11-14题。

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 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阅读答案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阅读答案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

A.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

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B.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

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

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

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

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12.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小说上下文分析顾林此时的心

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4分)

答: 13.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5分)

答: 四、语言文字综合运用 (12分)

15.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戊戌(xū) 戎马生涯(róng) 左顾右盼 笔而记之 ..B.覆盖(fù) 步履维艰(lǔ) 文彩斐然 博闻强记 ..C.差别(chà) 涕泗交流(sì) 剑拔驽张 酣畅淋漓 ..D.激亢(kàng) 引吭高歌(káng) 流言蜚语 泪下沾巾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传统的文史哲学科,有许多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有浩如烟海的学术资料,有非常....

成熟的学科体系,这是其它学科难以相比的。

B.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

日里巴老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包身工》被称为我国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包身工”“芦柴棒”已经成为家喻户晓....

的名词,给每一位认真读过本文的人以心灵的震撼。

D.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情不自禁。 ....

1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B.读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深切感受到了纳粹对人类的惨绝人寰的摧残

和迫害,控诉了纳粹滔天暴行的罄竹难书。

C.《别了,“不列颠尼亚”》用灵活的笔法、深沉的感情、丰厚的内涵,记录了中华民族

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我们上了一堂形象而深刻的历史课。

D.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

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18.仿造下列句子写一个人物。(3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蓝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仿句: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① :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② ,也要治理互联网。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 。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五、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正值青春年华的你,刚刚跨越一道门槛,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的青春,或平淡无奇,或绚丽多彩;你的青春,或在迷惘中追寻,或在寂寞里求索,或在反思后成长;你的青春,或许没有青春小说里的残酷情节,也没有青春片里的狗血剧情,却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版本。青春的你,正在经历着什么?又有什么样的体验与感悟?

请以《这是我的青春》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作文,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及本人与师生的真实姓名等),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A(B项“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理解有误,应为“苟活者”从中看到微茫

的希望。C项“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地前进” 理解错误,文章没有“只有……才……”这个条件。D项“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 理解错误,文中并没有对比的意思。) 3.D(“我说不出话来”是作者的愤激之辞,是因为伤心或愤怒的情感使然。“此时并不想

说”与文无据。) 4.C (见课文。)

5.A (《史记》为纪传体通史。)

6.D (应为“项羽重天意所归,司马迁重形势仁义”。)

7.(1)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采分点:“出入”“非常”、判断句式)

(2)这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采分点:“方”“刀俎”“何辞为”)

8.“刺”字形象地表现了山势的陡峭、高耸;赋予“乱山”以人性,仿佛它也替荆轲抱憾,

如利剑般刺向秦都;呼应了“荆轲刺秦”的故事。(以上任写两点得2分)寄托了诗人对荆轲的深刻同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炼字题目解题步骤:解释该字的含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尾联则站在同情角度,替荆轲说话,希望人们不要嘲笑这位英雄,失败之因不在于人,而在于匕首“不灵”,没有发挥作用。你看那乱山锋芒如剑,直刺秦都咸阳。

9.两首诗都赞美了荆轲精神和壮举;(1分)袁诗赞美中有同情,将刺秦失败归因为“匕首

无灵”; (1分)尹诗赞美中重批评,认为荆轲“生劫”秦王的想法是“迂腐”的。(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分别是第一首诗尾联,第二首诗的第二句。 10.(8分,每空1分)

(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2)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

11.(3分,答E给2分,答A.D给1分;答B.C不给分。)

12.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

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①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

赝品的瓷瓶。②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4.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15.A 【B.步履维艰(lǚ),文采斐然C.差别(chā),剑拔弩张D.引吭高歌(háng),泪

下沾襟】

16.D(“情不自禁”一般作状语,应用“不能自已”。)

17.B(缺主语,中途易辙;“控诉”与“罄竹难书”搭配不当。) 18.略

19.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②我们既要享用互联网 ③都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大意相同即可,每空1分)

20.【参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