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

来源:世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补偿策略

作者:范振辉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7期

摘要:翻译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不同的文化。原文文化信息的省略和遗失,都会在不同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对异域文化的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或不解。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译入语读者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解决原文信息传递中的理解困难,需要填补这种文化内容的遗失,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原文文本信息。 关键词:文化补偿 翻译 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7-0014-02 1 引言

由于各种语言互不相同,文化也就各有其特点。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外显形式。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译者在翻译中总是要面对源语和目的语的两种不同的文化,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译入语读者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

由于原文文本是为同源文化的读者预设的,作者总是按照语内交际的需要或读者的审美期待,把他认为不必要表现出来的文化内容省略掉。王东风将原文的省略现象分为“情景缺省”、“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三类情况。“情景缺省”即被交际双方作为共享的背景知识而加以省略的部分,“语境缺省”则是指简省掉与语篇内信息有关的内容,而“文化缺省”是指省略语篇外的文化背景(郭建中,2000:236)。其中“情景缺省”和“文化缺省”针对异域文化的读者来说,都是指原文文化信息的省略和遗失,都会在不同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或不解。所以承担传递原文信息的译者,就需要填补这种文化内容的遗失,以达到让译文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原文文本信息的目的。

在汉英翻译中,原文文本中所省略掉的文化内容对外国读者来说显然存在着理解障碍,如果要将原文信息忠实完整地传递出来,就需要一些辅助性的翻译策略,采用一些弥补性的手段,这就是王东风所说的翻译中文化补偿(郭建中,2000:234)。文化补偿手段主要体现为文内增译、文内注释和文外注释三种情况。 2 文内增译

文内增译是为了使译文的整体逻辑关系更合理更完整而在译文中补充的信息,目的是使读者对译文更清楚的理解和接受。翻译要讲究形式的简洁,但是那些蕴含了文化民俗内容的词在翻译中只用单一的某个词或词组直接翻译出来就有失其本意,其意象与原文的本意可能相差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远,译文读者可能无法理解。这时就要在译文中为读者详尽地补充一些与原文本意接近的内容,创造出与原文本意接近的意象。这种在文中加以简洁的解释的方法除了使原文信息更明白地在译文中表现出来外,还向西方读者传递了蕴含中国文化民俗内容的典故和谚语。这一手段常用于中国古诗词中典故的翻译、谚语翻译和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 例如:

(1)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 ——《红楼梦》

The thirty-fifth had now arrived—an important day in the penitential cycle of seven times seven days preceding the funeral. ——Hawkes译

(2)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随口乱道。 ——(《浮生六记》)

And then we began to compose a poem together, each saying two lines at a time, the first

completing the couplet which the other had begun, and the second beginning another couplet for the other to finish,and after a few rhymes, the longer we kept on, the more nonsensical it became, until it was a jumble of slapdash doggerel. ——林语堂译

例句1中所说的“五七正五日”是中国古代丧事的习俗,指死者下葬后的第35天,(有的地方是第49天)是其悔罪日。这些蕴含了中国文化民俗内容的词,对外国读者来说无法理解,如果用简洁的形式进行翻译的话,译文读者只能将其理解为简单的数字,其意象无疑与原文的本意相差甚远,所以在译文中为读者详尽地添加相关的解释性信息,译文读者对这一场景就更为清楚的了解,从而也创造出了与原文本意接近的意象。

例句2中的“联句”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人各一句或数句联缀成诗”;即中国古代作品中所说的中国古人连句成诗的一种游戏。这种连句成诗的游戏蕴含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民俗,如果将起内容只用简洁的形式将其翻译为“compose a poem together”,译文读者可能将其理解为“共同作诗”的意思,与与原文的本意相差甚远。所以译文内增译“each saying two lines at a time, the first completing the couplet which the other had begun, and the second beginning another couplet for the other to finish” 补充说明“联句”的游戏规则,这样译文就基本接近原文本意的意象,译文读者也就能清楚的了解原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对以上两个文内增译的句子解释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作品中蕴含中国古代的文化民俗内容,中文读者对其意象的理解困难不大,但是译文读者就很困难,用文内增译方式就可以解决由文化障碍所带来的这些理解上的困难。但是同时又存在不足。首先,译文中增加了一些原文中本身没有的解释性文字,与翻译的“忠实”原则相背,容易引发争议;其二,用繁复的文字对文化内容的进行解释,译文中增加了的这些文字又使其语言过于冗长臃肿,破坏了译文的简洁。解决的办法是,运用文内和文外注释的文化补偿手段,弥补以上两个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不足。 3 文内注释

文内注释是通过附加内容的形式把原文中有关源语历史文化的事物或文化现象表达清楚,目的是使译文读者既容易理解又不会造成原文意境的损失。由于翻译涉及到具有文化含义的语言内容, 汉语读者对解释性的文字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于是汉语原文中不用这些解释性的文字。但是,汉语里的这些表达法对英语读者来说,会出现文化意义或审美意义的流失。为了将中国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英语读者,就要作文化信息的补偿。文内注释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附加式的和补充性式的注释以及对相关的内容加以概括性的定义等手段。例如: (3)传灯照亡。 ——《红楼梦》

He had shone his light (a little hand-mirror) for the soul in the darkness.

——Hawkes译

(4)倩绘一像: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姻缘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 (《浮生六记》)

It was a picture of the Old Man holding, in one hand, a red silk thread〔for the purpose of binding together the hearts of all couples〕and , in the other, a walking-stick with the Book of Matrimony suspended from. —— 林语堂译

例句3是《红楼梦》中的一句。句中“灯”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只有中国读者才能明白,将其简单地翻译为“light”, 在英语读者心中只能留下表层的意象,无从了解其真正的文化含义。通过在其后加入注释,补充了“a little hand-mirror”的用意,从而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都传递给了英语读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例句4句中的“红丝”如果直接翻译为a red silk thread,英语读者只能理解其表层的意象,无从了解其缔结姻缘的文化含义。通过在其后加入的注释,补充了“红丝”的用意,说明是对月下老人的描绘,从而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都传递给了英语读者。 4 文外注释

文外注释是指在译文正文以外附加内容,在突显译文语言的主导地位情况下,以辅助的方式保持原文的原貌不在译文中被损坏。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将原文的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 汉语中蕴含了文化民俗内容的典故和谚语只有中国读者才能明白,英语读者心中只是一种表层的意象,无法了解其真正的文化含义。通过在其后加入的注释,甚至对相关的内容作概念性的解释,补充文化民俗内容的典故和谚语的用意,从而将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都传递给了英语读者。这样英语读者对典故和谚语就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也就能更透彻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思想和原文中的逻辑关系。文外注释具有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完整的特点。文外注释主要通过对概念解释和背景介绍等两种手段。例句: (5)“不宜使老后见此凶惨,宜续其头” —— 《梦狼》

It is hard that his father should live to see such a sorrow at this. Put his head on again. (后加脚注: The great sorrow of decapitation as opposed to strangulation is that the body will appear in the realms below without a head. The family of any condemned man who may have sufficient means always bribe the executioner to sew it on again) ——H. A. Giles 译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The capital and palace are guarded by the land of three Qin kingdoms ,in the distance the Five Ferries are screened by wind and mist.(three Qin kingdom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present - day Shaanxi Province. Five Ferries :Alluding to Sichuan Province because of the five big ferries along the Mingjiang River in the west of region.)(杨宪益,2001:12) ——杨宪益夫妇译

例句5是《梦狼》中,虎狼之官白甲在卸任返京途中,被“为一邑之民泄冤愤”的群寇所杀,身首异处后魂魄伏于道旁时,听见路过此处的宰官所说的话。翟理斯的译本用直译形式进行翻译,而后又通过加脚注的方式对与此句相关的文化信息背景进行了介绍补充,译文读者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进一步了解到身首异处在当时意味着什么,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也能体会到其中深层的文化意义。

例句6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一句。杨宪益夫妇具体地对“三秦”、“五津”这两个名称概念做了全面地解释,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诗。 5 结语

文内增译、文内注释和文外注释是三种不同的翻译文化补偿手段。运用这些手段的目的是要替译文读者解决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困难问题,而在翻译中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理解需求和阅读期待也体现了译者的读者意识。

通过文内增译、文内注释和文外注释等补偿手段可以满足译文读者的要求,在促使中国文化意想进入译入语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照顾译入语文化中读者的接受心理。采用这些文化补偿翻译策略时,既要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又要通过同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和译入语文化融合与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34. [2]曹雪芹. 红楼梦[M]. 长沙:岳麓书社,1987.

[3]卢金. 聊斋志异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4]林语堂. 中国文化之精神[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杨宪益等. 唐诗[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12.

作者简介:范振辉(1963-),男,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翻译学,语言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