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模板范本】

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模板范本】

来源:世旅网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王贯峰 李清云

一、 课题的提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崭新理念的提出,顺乎时代潮流,顺应国情民意,必将给中华民族带来繁荣昌盛、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己任,努力实践义不容辞. 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已得到各方面高度重视,但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普遍重视不够。班级文化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改变原来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爱心作为建立和谐班级文化的核心科学管理。学校要建设成为稳定、团结、公平、有序的校园,建立文明、向上、创造、竞争、宽松、体恤、包容的班级文化必不可少。因为校园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处延,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涵。班级中专业、年龄、素质不同都会影响到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感受和认同,只有将校园文化融合到班级文化之中,并结合各个班级不同的状况建立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才能使校园呈现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和谐局面。

班级文化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影响到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这种文化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等。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团体意识淡薄,缺少与社会、自然、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集体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研究的现状: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交流,发现班级工作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班级工作的唯一标准,其他工作必须依附于教学工作。

(2)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班级工作过分的强化制度管理,注重制度约束,不去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

(3)曲解文化内涵忽视班级现实。认为“文化”是个大概念,班级的小天地即没有开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 3、理论依据

(1)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级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既是一个社会,又是一个文化模式。班级社会学论是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使本课题研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范围界定。

(2)创新教育论:现代社会发展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其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素质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班集体正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3)文化涵育原理:新课题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班级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学生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熏

陶,又在创造文化中创造自我. 4、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个性化严重,团队意识淡薄,责任心差的现状;找出影响和谐班级文化的因素,探索形成和谐班级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5、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理论价值:整合各种资源,建构育人平台.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本课题的研究,将促成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巧,通过语言的艺术,情感的沟通,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践价值:加强学风、师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班级环境以及高品味的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体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实际和在这种变革中青少年在思想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2、通过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班级自然物质环境和人文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3、探索班级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构建班级文化的教育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开发和实施新颖的活动方式

和谐的核心是集体观念、团队意识。为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课题组依据校本资源、师资队伍,开展各种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集体活动需要大家的合作,需要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唤起学生潜在的集体荣誉感。这是形成班级和谐文化的基础。

(二)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因此本课题组结合活动,营造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大显身手,每个学生都得以发挥的班级文化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各班在对本班学生关注周围事物、高尚的审美情趣、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本课题组确立的思路,建立一个适宜于师生发展的和谐班级文化体系。

2、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班级环境对学生心里的影响,寻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确定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与班级和谐的关系。

五、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大致分研究起步(准备),研究实施,归纳总结三阶段.周期一年。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9.1-—2009.2)

加强理论学习,形成研究共识。制定研究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3....2009.10)

l、根据课题的具体目标、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多样的研究活动。

2、搜集数据,积累和分析材料,形成完整、详实、科学的研究档案资料。

(三)课题研究总结、评价验收阶段(2009.1l…2009.12)

根据整理出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撰写有一定价值、一定学术水平的课题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阶段成果形式 1、资料的收集 2、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最终成果形式 1、研究论文

2、课题结题报告

3、确立建立和谐班级文化的方法 七、研究条件:

研究时间:课题组成员包括各年级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接触,能够利用自习课、活动课等时间与学生交流。

研究人员:课题组人员素质精良,结构合理.

颜志伦老师是学校主抓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有丰富的管理学生的经验。 李清云老师是学校政教处主任,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研究者。 王贯锋老师是中学团支部书记,能够很好的指导班级团队的建设。

张慧彦老师是优秀的语文教师,工作积极,写作功底深厚。 杨金剑老师是学校的政治教师骨干,理论知识丰富。 研究经费:学校保证足够的课题研究经费。

参考书目:《班主任》月刊杂志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 张万祥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 陈桂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班级社会学概论》 吴立德 四川大学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心理学》 李健民 学苑出版社 《班主任100个怎么办?》杨玉厚 知识出版社

《教育社会学》 鲁 杰 人民教育出版社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 丁 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