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课题太空一日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探险类故事比较好奇。在学前阶段,学生可能就接触过探险类儿童读物,如绘本故事《田鼠探险记》《许愿的小星星》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会读到《怕冷的企鹅》,观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丁丁历险记》《地心历险记》等影视类探险作品。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不难,但是探险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想要表达的某些情感,却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知识与技能快速浏览课文,迅速提取主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学习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与价值观自信心和自豪感。课前准备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特级航天员。
作者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
简介
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写作
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地九重》是杨利
背景
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课
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前
重》。预
习
读准字音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辨清字形
【炽热】 温度高;极热。
【释然】 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共振】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
理解词语
七年级
动。
【五脏六腑】 指全部的内脏器官。
【千钧重负】 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耐人寻味】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空前】 以前所没有。
【整流罩】 飞行器上罩于外突物或结构外形不连续处以减少空气阻力的流线型构件。
【舷窗】 飞机或某些船体两侧密封的窗子。【一目了然】 一眼就能看清楚。【俯瞰】 俯视。
【验证】 通过实验使得到证实;检验证实。【确凿】 非常确实。
【本末倒置】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遨游】 漫游;游历。
【鉴于】 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严谨】 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稠密】 多而密。
【应付自如】 形容处理问题很有办法,不费力气。【瞬间】 转眼之间。
【概率】 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
【烧灼】 烧、烫,使受伤。
【黑障区】 当飞船、卫星等以高速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系会中断,这个区域被称为“黑障区”。
【屏息凝神】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屏,抑止(呼吸)。
【无虞】 不用忧虑。虞,忧虑。
教学过程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新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课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导雄。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入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似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新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的完全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课利伟的“异类”说法的?展杨利伟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杨开利伟作为航天人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感悟精彩句子】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七年级
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意外情况 心理活动或举动第一次意外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第二次意外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 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第三次意外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第四次意外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第五次意外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把握文章主旨】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旨。文章通过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坦率而真挚的叙述,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和我国科研人员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结构清晰。
文章以时间为序,展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在太空飞行遇到的问题和返回地面的全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时间为序,既符合事情发展的脉络,又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2.巧立小标题。
作者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依照时间顺序,多角度展现太空一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四个部分各有侧重,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试用严谨简明的语言介绍一件物品或一个地方,说出它的特点,200字左右。
写作方法运用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找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教学反思
七年级
因为这堂课是关于太空的,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查找资料,了解关于太空的知识,配合我的教学计划。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后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