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物理学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
A.定义过宽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窄 D.同语反复
2.“珠穆朗玛峰”与“世界上的最高峰”之间具有( A )。
A.同一关系 B.交叉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矛盾关系
3.在假说的形成阶段提出初步假定时运用的推理大多是( B )
A.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B.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C.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 D.模态推理和归纳推理
4.“新中国的青年是勤劳的,我是新中国的青年,所以我是勤劳的”这段话犯了(A. “转移论题”的错误 B“偷换论题”的错误
C.“混淆概念”的错误 D“模凌两可”的错误’
5.在下列各组命题中,具有差等关系的是( A )
A.“必然p”与“可能p” B.“必然非p”与“可能p”
C.“可能p”与“可能非p” D.“可能非p”与“必然p”
C )。(
6. 以“没有M不是P,有S是M”为前提进行推理,推出的结论是( D )。
A.所有S是P B.有S不是P C. 所有不S是P D. 有S是P
7、“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 D )来说明的。
A、仅从内涵方面 B、仅从外廷方面
C、先从内涵,再从外延方面 D、先从外延,再从内涵方面
8、“p或q”这个相容选言判断的含义是( B )。
A、p或q之间只有一个真 B、p和q之间至少有一个真
C、p和q之间至多一个真 D、p真或q真,不能都真
9. “物理学就是研究物理的科学”作为定义,犯了( C )的逻辑错误。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同语反复 D、循环定义
10.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D )
A.把“曲江新区”限制为“大雁塔”
B.把“中国人民解放军”限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C.把“南门”限制为“大南门”
D.把“生产资料所有制”限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11、“电大学生”与“共产党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 )。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12.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之种类的是( C )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两个假言命题的逻辑形式相同,其相同的是( D )
A.前件和后件 B.前件和联结词 C.后件和联结词 D.联结词
14.“没有一个犯罪分子不是危害社会的”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B)。
A.特称判断 B.全称肯定判断C.单称判断 D.全称否定判断
15.“新中国的青年是勤劳的,我是新中国的青年,所以我是勤劳的”这段话犯了(C )。
A. “转移论题”的错误 B“偷换论题”的错误
C.“混淆概念”的错误 D“模凌两可”的错误’
16、“并非小张既懂英文又懂德文”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下述断定必定为真的是( C )
A、小张懂英文但不懂德文B、小张懂德文但不懂英文
C、小张既不懂英文也不懂德文D、如果小张懂英文,那么他一定不懂德文
17.下列各组判断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断定,其中违反排中律的是( B )。
A.小王不可能没受贿 B.小王一定受贿,小王一定没受贿
C.小王不一定没受贿 D.小王一定受贿
18.在下列命题形式中,与p∨q相矛盾的是( C )
A.﹁p∨﹁q B.﹁p→q C.﹁p∧﹁q D.p←q
A.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B.所有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19.农谚得出“牛马年,好种田”的结论运用的推理是 ( B )。
A.完全归纳推理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C.科学归纳推理 D.探求因果联系法
20.“一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或者是由于前提虚假,或者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是由于前提虚假;所以,这个推理结论不必然正确不是由于形式不正确”这一推理,是( C ) 。
A.正确的相容选言推理 B.正确的不相容选言推理
C.错误的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D.错误的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
21.某大学现有中文系.经济系.物理系等十七个系,这是( C )。
A.正确的划分 B.错误的划分 C.把整体分为部分 D.分解
22.模态判断“□﹁P”与“◇P”( D )
A.可以同真但不可以同假B.可以同假但不可以同真
C.既可以同真又可以同假D.既不可以同真,也不可以同假
23.下列各组概念依据箭头所示的推演关系,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 C ) 。
A、概念→判断→推理 B、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C、思维形式→推理→归纳推理 D、回溯推理→类比推理→推理
24.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判断中,“中国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否定概念 D、普遍概念
25.在以下命题形式中,与p→q具有等值关系是( D )
A.p∧q B.﹁p∧q C.p∨q D.﹁p∨q
26、“小王是学生”和“小王不是学生”两判断间具有( B )
A.下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C.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
27.与“这次试验必然不能成功”为矛盾关系的命题是( C A.这次实验必然能成功 B.这次实验不必然能成功
C.这次实验可能成功 D.这次实验不能成功有可能
28.可以驳倒“凡是植物都是绿色的”这个假判断的判断是( C A.凡植物都不是绿色的 B.有的植物是绿色的
C.有些植物不是绿色的 D.有些绿色的东西是植物
29.在以下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要求的是( B )
。
))
A.SAP真且SOP假 B.SEP真且SOP假 C.SIP真且SAP假 D.SOP真且SIP假
30.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C )。
31.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D )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
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
32.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企业管理”的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D )。
A.定义过宽 B.定义过窄 C.循环定义 D.同语反复
33.“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个三段论是( D )。
A.有效的推理形式 B.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D.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34.当SOP和SIP皆为真时,S与P可能具有( D )。
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真包含于关系 D.真包含关系
35.若概念S与概念P具有交叉关系,则能断定同时为真的是( C )
A.SAP与SEP B.SAP与SIP C.SEP与SOP D.SEP与SOP
36.“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是有志气的”这一判断是( A )
A.单称判断B.特称判断C.全称判断D.模态判断
37.在“中国人是有志气的”和“中国人是亚洲人”这两句话中的“中国人”这个概念( C )。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38.逻辑学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D )
A.前提的真假 B.前提与结论间的内容联系
C.结论的真假 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9.下列概念概括正确的是( A )
A.把“金属”概括为“元素”
B. 把“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概括为“全国代表大会”
C.把“中国”概括为“亚洲”
D.把“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概括为“西安交通大学”。
40.若“有的S是P” 、 “有的S不是P” 、 “有的P不是S”三个判断均真,则S与P具有( D )。
A.全同 B.真包含于 C.真包含 D.交叉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 和 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 的不同决定的。
常项、变项、常项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 。
概念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3. 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单独概念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
E、I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
有 、 、 、 、 五种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 ;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 。
肯定、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 O 判断不能换位, I 判断不能换质位。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 ,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 。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 。
有的律师是非共产党员、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S O P→S I P →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 ,SOP取值为 ,SAP取值为 。
假、真、假
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SIP 。
真假不定、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 ,结论应为 。
MAS 、SOP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 的逻辑错误。
中项不周延
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 而后件 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真、假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 而后件 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假、真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 ,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16.当“p ←→ q”为假时,”pvq为 。
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
你来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 。
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 、
“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 。
真、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 假, 真, 假。
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小张可能考上大学、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
21.根据不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 关系或 关系的判断假。
矛盾、反对
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 的要求。
排中律
23.任何论证都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
论题、论据、论证方式
24.反驳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
被反驳的论题、用以反驳的论据、用以反驳的论证方式
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 或 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 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相矛盾、相反对、不矛盾律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根据有关推理规则,( O )判断不能换位,I 判断不能换质位。
3.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4、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 假,“小张可能考上大学”真,(“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假。
5.任何概念都有两个特征,即“内涵”和 (外延)。
6、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之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
7、给概念下定义的常用的方法叫(属加种差定义)的方法
8、根据逻辑基本规律的(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的真,推出与之相矛盾的另一判断为假。
9、当p←→q和p∨q皆真时,p∧q取值为(真)。
10.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部分组成的。
辨析题
1.警察分为户籍警、交通警。( 错 )
2.“西安市”这一概念的外延小于“陕西省”这一概念的外延。( 错 )3.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来实现的。(对 )
4.“所有的同学都不是不认真学习的”这个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的。(5.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概念的负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 错 )
6.下面的推理是正确的:春暖花则开,今春未暖,故花未开。(错 )
7.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错 )
8.集合概念不能在个体意义上使用。( 对 )
对 )
9.根据矛盾律,两个互相反对的判断必然有一个是真的。( 错 )
10.证明就是说明事物客观性的判断。(错 )
11.任何一个概念都是由内涵与外延两部分组成的。( 对 )
12.当SEP为假时,SAP真假不定。( 对 )
13.如果三段论的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则它的结论应是否定判断。( 对 )
14.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论据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就会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对 )
15.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 错 )
16.凡形式有效的推理都是正确的推理。( 错 )
17.“中国历史上至少有一次农民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属于特称判断。( 对 )
18.对概念进行限制或概括的逻辑依据是概念的种类。( 错 )
19,从性质判断的类型来看,“人固有一死”属于特称判断。( 错 )
20.思维的逻辑形式是由概念和判断组成的。( 错 )
21.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对 )
22.“大学生”和“共产党员”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反对关系。( 错 )
23.“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概念的矛盾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 ( 错 )
24.有属种(或种属)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 对 )
25.种加属差的定义方法揭示了被定义概念的外延。( 错 )
26. “教师分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大学教师,”这个划分犯了约越级划分 的逻辑错误。( 错 )
27.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是概括。( 错 )
28.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法是限制。( 错 )
29.判断的特征之一是有真假。( 对 )
30.“没有那一种商品不是劳动产品”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 对 )
31.句子分为主语和谓语。 ( 错 )
32.并非白马非马,所以,白马是马。这一推理是正确的。( 错 )
33.有人是自学成才的,所以,有人不是自学成才的。这一推理是错误的。( 对 )
34.鲁迅先生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所以,鲁迅先生是文学家。这一推理是错误的。
( 错 )
35.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一定义过宽。( 对 )
36.鲁迅可以分为少年时代的鲁迅、青年时代的鲁迅、中年时代的鲁迅、老年时代的鲁迅。这一划分是正确的。(错 )
37.海豚不是鱼;海狮不是海豚;所以,海狮不是鱼。这一推理是有效的。( 错 )
38.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劳动产品。这一定义犯了定义不能否定的逻辑错误。( 对 )
39.矛盾律不允许思想上产生任何矛盾。(错 )
40.在辩论过程中,如果揭露了对方的论证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就表明对方的论据是假的。( 错)
41.学习努力与否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错 )
42.“体力劳动者”可定义为:“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错 )
43.真包含于关系属于包含于关系。( 对 )
44.对同素材的A和E可以同时加以肯定。( 错 )
45. 教育者即使执行教育的人,作为定义犯了同语反复错误。( 对 )
分析题
1、同时断定“所有的毕业生必须通过全部规定科目的考试”与“有的毕业生不必通过全部规定科目的考试”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答:这两个判断无论同真或同假都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因为二者是矛盾关系判断,同时断定二者为真,违反不矛盾关系,同时断定二者为假,则违反排中律。
2、“他的病或者因饮食不佳所致.或者因缺乏休息而造成的,经查是饮食不佳所致,所以,不是因缺乏休息而造成的。”这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推理属于相容选言推理.推理错误.违反推理规则: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犯了“由肯定一部分选言肢进而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逻辑错误。
3、“一个地区只有司法公正廉洁,才能有效惩治腐败;这个地区不能有效惩治腐败,所以,这个地区司法不公正廉洁。”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4. 凡三段论都有不同四个项,这个推理是不同四个项;所以,这个推理是三段论。
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廷一次”
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廷”的逻辑错误。
5. 商品受欢迎或因物美价谦,或因款式新颖;这种衣服很受欢迎因物美价谦,所以,这种衣服的款式不新颖。
这个推理属于相容选言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的规则,犯了“由肯定推否定”的逻辑错误。
6. 如果违犯交通规则,那么会出危险;老李没有违犯交通规则,所以,老李不会出危险。
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7. 如果违犯交通规则,那么会出危险;老李出了危险。所以,老李违犯了交通规则。
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犯了“从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8.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挺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9.“如果贪污受贿,那么不是好干部;老刘没有贪污受贿,所以,老刘是个好干部。”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10、“有的电大毕业生通过了全国律师考试。我们单位有的同志是电大毕业生,所以,我们单位有的同志通过了全国律师考试。”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廷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廷”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或答:违反“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结论”的规则。
11、“只有合理施肥.庄稼才长得好.这块地的庄稼长得不好,所以,
这块地没有合理施肥。”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的规则,犯了“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
12.“凡报纸都是印刷品,凡报纸都是出版物.所以凡出版物都是印刷品。”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
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推理规则:前提中不周挺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
不得周延.犯了“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或违反三段论第三格的规则:结论必须是特称判断)
13.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植物是生物”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A:并非有的植物不是生物
B:所有生物是植物
C:所有非生物不是植物
设已知判断为 SAP,则 ABC 三个判断分别为 、PAS、 ES,
SAP与SOP相矛盾,运用对当关系推理.能推出A判断,SAP→ ,SAP不能推出PAS,否则违反换位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根据换质位交替法,能由SAP推出C判断,
14.同时断定“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规律?若违反则
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p并且q”与“非p或者非q”是矛盾关系,同时断定为真,违反不矛盾律;同时断定为假,违反排中律。
15. “如果被告是故意犯罪,那么,应受到刑罚处罚,某人不是故意犯罪,所以,某人不应受到刑罚处罚。”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犯了“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16、“建筑工人是了解施工现场情况的.某甲是了解施工现场情况的,所以某甲是建筑工人。”
这一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推理属于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因为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廷一次”的规则,犯了“中项不周廷”的逻辑错误。
或答:违反三段论第一格的规则“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或答:违反“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出结论”的规则。
17、“只有合理施肥.庄稼才长得好.这块地的庄稼合理施肥了,所以,这块地的庄稼一定长得好。”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个推理属于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推理,推理错误,违反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犯了“从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逻辑错误。
18、A、B、C、D四人对甲、乙二人是否有罪,作出了如下判断:
A:如果甲有罪,则乙也有罪。
B:甲有罪,但乙无罪,
C:或者甲有罪,或者乙有罪。
D:乙无罪、
事后得知:这四个人所作的判断,只有一个是假的。请问:究竟谁有罪?为什么?
答:甲有罪。因为:A、B两判断为矛盾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因此,C、D两判断为真。由D知:乙无罪;所以,由C推出:甲有罪。依据是相容选言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其余的选言肢。
19.下列甲、乙、丙、丁的言论是否违反逻辑规律的要求?如有违反,是谁违反了?违反了什么规律的要求?为什么?
甲:小王这篇文章有见解; 乙:我反对甲的看法; 丙:甲和乙的看法,我都赞成 丁:我认为甲、乙的看法都不对
答: 丙违背了不矛盾律,因为不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丁违背了排中律。因为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不能同假。
20.在某盗窃案的侦破过程中,甲、乙、丙、丁四人都有作案嫌疑,后来进一步查明:
A.如果甲和乙都是作案人,则丙不是作案人。
B.只有乙是作案人,丁才是作案人。
C.甲和丙都是作案人。
问:乙和丁是否是作案人?为什么?
答:乙与丁都不是作案人。
因为:
由“甲和丙都是作案人。”根据联言推理可知甲是作案人,丙是作案人;已知丙是作案人,并且已知“如果甲和乙都是作案人,则丙不是作案人。”由两者可推出“并非甲和乙都是作案人”,而“并非甲和乙都是作案人”等值于“或者甲不是作案人,或者乙不是作案人”;由“甲是作案人”与“或者甲不是作案人,或者乙不是作案人”,可推出“乙不是作案人”;由“乙不是作案人”与“只有乙是作案人,丁才是作案人。”可推出:“丁不是作案人。”
即:乙与丁都不是作案人。
简答题
1. 属种关系。
答:逻辑学术语。概念外延间五种关系中的两种。
具体来说,属种关系,包括上属关系和下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这就是说,在概念a和概念b的关系上,如果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那么a和b这两个概念之间就是属种关系。其中,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或上位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种概念,或下位概念。
2.判断与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概念本身无所谓肯定或否定;第二,概念也无法表示它的真或假。判断则不同,它至少是两个概念的结合。有的概念是简单的排列,似乎无所谓断定。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断定。有些判断似乎是虚假判断,但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是把当真实判断来对待的。
3. 同一律。
答: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公式是:”甲是甲”或”甲等于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2)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3)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
事物保持同一,绝对不变。逻辑的“同一律”方面的内容中,应该包括“同一立场”和“同一时空”在里面。
4.运用性质判断对当关系推理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判断都是能断定的”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A. 能断定的是判断
B.有的判断是能断定的
C. 有的能断定的是判断
答:由已知运用对当关系推理推出B,由已知运用变形推理PIS推出C,由已知不能推出A否则违反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5.“凡滞销商品都不是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因为没有一件质量差的商品不是滞销商品、而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都不是质量差的商品”这个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属于三段结论推理错误违反规则,前提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犯了小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16.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各自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不同。各自的适用范围不同。违反逻辑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不同。
7. 什么是判断,其逻辑特征是什么?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一种思维形式。判断的逻辑特征一是有所断定。二是有真假。
8. 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是指在同一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用公式表示为:“P真,因为q真,并且由q能推出P”。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导致“虚假理由”或“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充足理由律通常也被逻辑学家认为是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充足理由律的提法源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莱布尼茨,这条规律简单表述就是: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常言道: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以理服人就是充足理由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9.什么是周延?性质判断的主谓项的周延情况怎样?
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外延数量的断定情况。如果判断中断定了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如果没有断定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
10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哪几条?它们的内容是什么?
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一思维形式与其自身具有全面的同一性;具有相同逻辑值的思维形式之间具有相对同一性。用公式表示为“A是A”。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以及反对思想的思维形式之间必
有一个不成立。用公式表示为“A不是非A”。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相似矛盾思想以及下反对思想的思维形式之间必有一个成立。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并非A”。
11举例说明定义的四种基本类型。
四种类型有:①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的定义。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大国是土地面积巨大的国家。②发生定义:是以事物形成的方式或方法为种差的定义。例如:犯罪集团是三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③ 关系定义:是以事物间的关系为种差的定义。例如:偶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好人就是与我关系亲近的人。④ 功用定义:是以事物的功能为种差的定义。例如: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12指出下面一段论述反驳的论题和反驳的方法。
“有人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人脑中固有的,这是不对的。因为正确的思想是来自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实践,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的循环往复,形成正确的理论,然后再去指导实践。可以说,正确思想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正确反映,没有实践,就不会又正确的思想。”
反驳的论题:有人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人脑中固有的。
反驳的方法:独立证明
13概念不明确都有哪些表现?
概念不明确主要有6类表现:界定不清、含义模糊、发生歧义、概念混淆、偷换概念、
概念赘余。
14.语词与概念的关系是什么?
概念与语词的基本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念是词语的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概念的内容是统一的,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第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15.什么是判断,其逻辑特征是什么?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用肯定或否定的形式反映周围现实一种思维形式。判断的逻辑特征一是有所断定。二是有真假。
16.判断与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概念本身无所谓肯定或否定;第二,概念也无法表示它的真或假。判断则不同,它至少是两个概念的结合。有的概念是简单的排列,似乎无所谓断定。但实际上已经有了断定。有些判断似乎是虚假判断,但在人们的实际思维中是把当真实判断来对待的。
17.什么是正确推理的条件?“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和“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的区分是什么?
一个推理要能够得出真实的结论,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作为前提的判断要真实;其二,推理过程要遵守推理的规则。
“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和“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的区分:“推出真实结论的条件”:重点是得出真实结论;它必须具备上述的两个条件。亦即,前提要真实;推理过程要符合推理规则。 “推理有逻辑性的条件”:专指推理形式正确,它只要求遵守推理的规则。并按照这一点对推理形式是否正确做出形式上的判定。
18.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有哪些方法?
性质判断变形直接推理是由一个性质判断通过变形推出一个性质判断做结论的推理。
有换位推理、换质推理和换质位推理。
19.三段论的公理是什么?
三段论的公理就是:一类事物的全部是什么或不是什么,那么该类事物中的部分也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即:对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进行断定(肯定或否定),那么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也应该进行断定(肯定或否定)。
20.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各自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不同。各自的适用范围不同。违反逻辑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不同。
证明题
1.证明:在三段论中,两个否定判断不能得出结论
如果是两个否定前提,那就是说,特定的大项分子与特定的中项分子是不相容的;特定的小项分子与特定的中项分子也是不相容的。这样的话,特定的大项分子与特定的小项分子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无法确定。根据两个否定前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否定结论,也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结论;总之,我们不能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
2.证明:在三段论中,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
违反这条规则,就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同样不能得出结论。
规则1证明:如果两个前提都特称,则前提的联项情况有三种,第一两个前提都为否定;第二,两个前提中有一个为否定;第三,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第一种情况不符合规则,所以我们只要证明在第二、三种情况下,从两个特称前提都推不出结论,则本规则得证。
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为否定,则两前提中只有一个周延的项,是否定判断的谓项。则结论为否定,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则其在前提中也应周延,则大项只能是前提中否定判断的谓项,则中项在前提中两次都不周延。所以,推不出结论。
如果两个前提都是肯定的,则两前提的两个主项和两个谓项都是不周延的,中项在前提中两次不周延。所以,推不出结论。
所以,如果两个前提都是特称的,则推不出结论。
3.证明:中项周延两次的有效三段论,其结论不能是全称判断。
假设中项周延两次的有效三段论,其结论可以是全称判断。因为结论全称,所以小项
在结论中周延,这就要求它在前提中周延,这样小前提中小项和中项都周延,所以小前提是全称否定判断。因为小前提否定,所以结论否定,则大项在结论中周延,这就要求它在前提中周延,所以大前提中的大项和中项都周延,因此大前提也是全称否定判断。两个否定判断不能得结论,所以假设错误,中项周延两次的有效三段论,其结论不能为全称判断。
4、中项周延两次的有效三段论,其结论不能是全称判断。
答:设结论可以是全称判断,则结论的主项S周延。又根据中项周延两次,这样前提中必然有一个判断是E判断。所以结论是否定判断。又根据假设,结论是全称判断,所以结论是全称否定判断。即结论的主项S与谓项P都周延,而根据结论中周延的项,在前提中周延,所以S与P在前提中也周延。这样前提中就有四个周延的项了(两个是中项),而只有两个全称否定判断做前提才有可能满足的条件,但两个全称否定判断不能得结论。
所以中项周延两次的全称三段论结论不能是全称判断。
5、如果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一个特称判断,小前提是一个否定判断,这个三段论能否必然推出结论?为什么?
答:根据三段论规则㈢大前提是肯定判断:根据三段论规则㈣结论是否定判断,大前提是肯定判断,大项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违反三短论的规则㈡犯了“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因此,不能退出结论。
6. 写出第四格三段论的一般形式结构,并试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证明三段论第四格的大前提不能是O判断,小前提也不是O判断。
答:①设大前提是O判断,则大项P不周延。
根据三段论规则: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 ∴ 结论的谓项p周延。
而p在大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却周延, ∴犯了大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所以,大前提不能是O判断
②设小前提是O判断,则中项M不周延 则大前提中M一定要周延 所以大前提是否定判断 但小前提是O判断,所以,两个否定判断不能得结论 所以:小前提也不能是O判断
7.这里有三个盒子:一个金盒、一个银盒、一个铁盒;一张照片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每个盒子上都有一句话:金盒上是“照片在此盒中”,银盒上是“照片不在此盒中”,铁盒上是“照片不在金盒中”;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请问照片在哪个盒子中?请写出分析证明的过程。
设三个命题分别依次为p、q、r
由题设知p与r一真一假,而p、q、r中有且只有一个真命题,所以q必为假命题,由此知非q:“肖像在这个盒子里”为真命题.
解答:解:∵p=非r,
∴p与r一真一假,而p、q、r中有且只有一个真命题,
∴q必为假命题,
∴非q:“肖像在这个盒子里”为真命题,
即:肖像在银盒里.
8指出下列推理是何种推理,并说明是否有效,写出其推理形式。
所有的公务员都是知识分子,王萧萧是知识分子,所以,王萧萧是公务员。
三段论。此推理无效。 中间项知识分子两次不周延,因此推理无效。
9.设下列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请问:谁参加了公益活动?写出推理过程。
甲班所有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甲班班长参加了公益活动
甲班所有人都没有参加公益活动
三个命题依次是SAP SIP SEP ,只有在SAP为真的时候能够直接推理SEP为假命题,SEP为假命题则SIP为真命题,只有一句假话,其余为真话。所以都参加了工艺活动。
10.课代表向任课老师打探消息,说:“这次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吧?”任课老师说:“你的话前半句不错,后半句不对。” 问:根据任课老师的意思,下列各项判断中,哪一项必定是事实?写出推理过程。
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50分以下。
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
C.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
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成绩不理想。
E.这次考试太容易,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
后半句不对,既SAP是假命题,那么SOP则必定是真命题,既“有些学生不在60分以上“,所以“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必定是事实。
11.一家珠宝店的珠宝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一人所为。审讯中,四人是这样说的: 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是罪犯。” 丁:“我不是罪犯。”已知四人中有一人说的是假话,请找出罪犯,写出推理过程。
由于乙的话与丁的话是相互矛盾的,根据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假,所以四人中唯一说真话的就在乙和丁二人之中。于是,甲和丙所说的话都为假。既然甲的话为假,则说明甲是罪犯。所以,甲是假话,是罪犯。
12设下列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假的,请问:谁参加了公益活动?写出推理过程。
甲班所有人参加了公益活动
甲班班长参加了公益活动
甲班所有人都没有参加公益活动
三个命题依次是SAP SIP SEP ,只有在SAP为真的时候能够直接推理SEP为假命题,SEP为假命题则SIP为真命题,只有一句假话,其余为真话。所以都参加了工艺活动。
7.课代表向任课老师打探消息,说:“这次考试不太难,我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60分以上吧?”任课老师说:“你的话前半句不错,后半句不对。” 问:根据任课老师的意思,下列各项判断中,哪一项必定是事实?写出推理过程。
A.多数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少数同学的成绩在50分以下。
B.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上,有些同学的成绩在60分以下。
C.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
D.这次考试太难,多数同学的成绩不理想。
E.这次考试太容易,全班同学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
后半句不对,既SAP是假命题,那么SOP则必定是真命题,既“有些学生不在60分以上“,所以“肯定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及格“必定是事实。
8.一家珠宝店的珠宝被盗,经查可以肯定是甲、乙、丙、丁中的某一人所为。审讯中,四人是这样说的: 甲:“我不是罪犯。”乙:“丁是罪犯。”丙:“乙是罪犯。” 丁:“我不是罪犯。”已知四人中有一人说的是假话,请找出罪犯,写出推理过程。
由于乙的话与丁的话是相互矛盾的,根据对当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二者必有一假,所以四人中唯一说真话的就在乙和丁二人之中。于是,甲和丙所说的话都为假。既然甲的话
为假,则说明甲是罪犯。所以,甲是假话,是罪犯。
9.某岛居民是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说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居民,关于他们,甲说,“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推出以下哪个结论?写出推理过程。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乙是骑士,甲是无赖 E.无法断定,
“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是相容选言命题,根据真值表规则,设我是无赖为p, 乙是骑士为q,
若pvq为假,甲是无赖,按真值表规定,则p q 均为假,所以得出甲是骑士,乙是无赖,前后矛盾。
因此,pvq命题为真,则甲是骑士,那么p为假,按真值表规定,q一定为真。所以甲乙都是骑士。
.某岛居民是骑士和无赖两部分。骑士只讲真话,无赖只说假话。甲和乙是该岛上的两个居民,关于他们,甲说,“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根据上述条件,可以推出以下哪个结论?写出推理过程。
A.甲和乙都是骑士 B.甲和乙都是无赖 C.甲是骑士,乙是无赖 D.乙是骑士,甲是无赖 E.无法断定,
“或者我是无赖,或者乙是骑士“是相容选言命题,根据真值表规则,设我是无赖为
p, 乙是骑士为q,
若pvq为假,甲是无赖,按真值表规定,则p q 均为假,所以得出甲是骑士,乙是无赖,前后矛盾。
因此,pvq命题为真,则甲是骑士,那么p为假,按真值表规定,q一定为真。所以甲乙都是骑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