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讲 绪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 第二讲 身体成分测量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7 第三讲 骨质疏松症与骨密度测定 15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血红蛋白测定______ ________ 27 脉博、动脉血压测定___________ ___ ____ 35 心率实时监测________________ ___ 41 心电图的描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6 心肺功能运动试验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61
1
第一讲 绪论
一、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指导的性质、任务及内容
早在19世纪,西方国家就开始把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测试方法引入对运发动训练过程中身体机能状况的监测与评定,这些方法和技术帮助他们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发动。我国体育科学工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运发动机能状况的监测与评定方法进行研究,并已逐步运用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
对于人体机能状况的监测与评定,有赖于各种宏观和微观观测技术的开展,近年来,由于先进仪器和电脑化设备的逐步普及,运动人体机能状况的监测与评定的方法和技术也
1 / 7
日臻完善。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指导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是在体育生物学科理论和技术根底上构建的新的学科,是一门新的实验课程,它是力求把握体育生物学科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选择最新的实验内容和先进技术方法,并与体育运动的实践紧密结合,能够观察运动作用下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直接为运动实践的科学训练和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的应用型课程。
运动人体科学的快速开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支持学科开展的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在利用生物学和医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实用性特色。目前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广泛应用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研究、竞技运动的运发动选材和机能诊断、群众健身运动中制订运动处方和评定锻炼效果,为竞技训练和健身锻炼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根底研究中,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使研究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也在从器官水平向细胞和分子水平开展。
随着体育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体育专业人才指导科学健身和运动训练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指导将为我们提供专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培养学生和科研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从狭义的角度说,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指导就是运用体育生物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学生和研究人员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直接观察运动过程中人体各机能的变化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技能和方法、信息收集和整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总结等科学研究。通过这些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促进实验教学,教学过程由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和自主实验
2
2 / 7
设计等教学组织形式构成,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实践、创新、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力求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指导的目的与要求
随着体育科学的开展,体育事件,无论是体育教学、训练,还是健身指导、体育管理,对于体育从业者的实践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运动人体机能实验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其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人体机能实验的根本方法和仪器操作技术,为以后从事体育科学实践活动打下根底;
〔二〕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过程及详细观察,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水平以及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响、适应能力;熟悉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运动工程等〕体能的异同点,同时进一步稳固运动人体科学的根本理论;
〔三〕培养学生客观观察和比拟、自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科学研究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课程有如下根本要求: 〔一〕实验前:
3 / 7
1.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同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明确实验任务及要求,弄清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程序和考前须知,拟定实验方案,做好分工。
〔二〕实验中:
1.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全过程,尤其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步骤; 2. 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熟悉其性能,预习操作方法及考前须知,并在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准确操作;
3.严格按实验步骤操作,不能随意改动。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在做较大型实验时,实验小组内各成员要明确分工、各尽其责、相互配合、统一指挥。小组成员要根本固定,轮流操作,提高效率,尽可能增加每位学生的实习时机。
3
5.实验结果不理想或失败时,及时分析原因,条件允许经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同意后可重做;
6.对于示教类实验,由于仪器精密且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亲自实验,应与自做实验同等对待。
〔三〕实验后
1.清洗、整理实验用具,如有损坏或缺少,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 2.仔细整理实验记录和数据资料,作出实验结论; 3.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按时交给教师评阅。
4 / 7
三、实验室守那么
〔一〕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到实验室,不得无故外出和早退;
〔二〕实验进行过程中应保持肃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同时应随时注意保持环境、台面及仪器等的清洁整齐;
〔三〕如遇实验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报告,以便修理或更换,不得擅自拆修仪器;
〔四〕实验完毕后,清点、清洗实验用具,棉球、纸屑等废物应放副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丢;
〔五〕各小组轮流清扫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全面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与结果,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课题评价的重要依据。
实验报告并不强调固定和统一的格式,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根本局部: 〔一〕实验题目
实验报告的标题,应点明研究课题的性质,使人一看便知道研究课题是怎么回事。因此,较多以课题名称作为实验报告的标题,也有以表达研究目的的意义或研究成果定题的。
5 / 7
〔二〕实验目的
也可称为前言或导言,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结果描述需要,那么可写出简单原理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范围、方法、成果等。如果实验者有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表述。
4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
这一局部主要介绍实验过程与方法,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等。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主要以数据表达,是实验中最重要的局部,应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到的现象,忠实、正确、详细地填写,不可单凭记忆,否那么容易发生遗漏或错误。对于数据资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凡属于测量性质的结果,如长度、重量、速度等,均应以单位和数值定量,而不能只用定性的语言描述;
2.为了便于比拟和分析,某些实验结果可以图示和列表形式呈现。 〔五〕讨论和结论
实验讨论是根据的理论知识对实验方法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是使实验方法和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重要环节。可以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根本原理,结合自己对体育技术理论和
6 / 7
实践的认识对实验结果做出鉴定,肯定其有效局部并进行理论阐述和逻辑推理,揭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探求规律;也可以对实验结果提出疑心。讨论中,可以运用一些理论和说法,也可以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还可以对某些理论和说法进行探讨,除此之外,讨论还可以对以后的研究人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供其参考。
结论是对本次实验的小结,交代本次实验研究的问题和得到的结论,结论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实验结果和理论讨论的概括。文字应简明扼要,措辞科学准确,肯定什么和否认什么,须明确,不能模糊。
讨论和结论的书写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不可简单抄袭书本,引用参考资料应注明出处。
实验结果、结论、讨论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实验结果是客观事实,应该是肯定的,并可在相应实验中重现。结论、讨论那么是主观的分析与认识,是对实验结果的理性认识。结论、讨论、实验结果三者既有区别,也有相互联系。有的实验报告为表达方便,将它们合在一起写;也有将它们分为三局部来写。
5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