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疗药品管理】中药药剂学

【医疗药品管理】中药药剂学

来源:世旅网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中药药剂学 课程代号:3044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专科段)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不仅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剂型理论知识与现代药剂学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剂型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制剂),而且坚持理论与生产实际和临床用药密切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并掌握现代药剂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学习常用剂型的辅料和专用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等,使应考者具有一定的剂型改进、新药研制和解决制剂生产技术、质量及流通、使用中药剂型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中药应用技术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熟练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法和质量要求等基本知识以及主要剂型的成型理论。

②掌握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药物制剂稳定性、药物剂型设计等现代药剂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③明确剂型辅料的选用原则及常用药剂辅料。 ④了解常用制剂专用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性能等。 2、基本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学会粉碎、过筛、浸提、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等单元操作的基本技能,并了解各自的操作要点。

②掌握主要剂型常用制剂的制备方法。 3、思想教育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理论联系的工作作风。

②通过学习与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和祖国医药事业服务的思想。

③通过学习与实践,学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主干专业课程,与该专业诸多课程关系密切,物理化学、方剂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等是其前修课程。方剂学与制剂组方、物理化学与制剂稳定性、分析化学与制剂质量、中药化学与制剂工艺、中药炮制学与制剂原料等均直接关联,学好这些课程对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大有帮助。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 《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2、熟悉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简称GCP)及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等。

3、了解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药剂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三、中药药剂学在中医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 一、中药药剂学发展简况

二、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第三节 药物剂型的分类

第四节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中药药剂工作依据 一、药典药品标准

二、药典外药品标准 三、药品管理法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绪论:中药药剂学的含义 药剂学分支学科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1)识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 药剂学常用术语 药剂学分支学科 药物剂型的分类、GMP、GLP、GCP

(2)领会:药典、药品标准

(3)简单应用: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中药调剂(略) 第三章 制药卫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和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2、熟悉制药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3、了解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与管理、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制药卫生的含义 二、中药制剂的卫生标准 三、预防中药制剂污染的措施 第二节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一、 中药制药环境的基本要求 二、 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三、 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 第三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 二、物理灭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四、化学灭菌法 五、无菌操作法

第四节 防腐与防虫

一、防腐与防虫措施

二、防腐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物理灭菌法(干热、湿热、紫外线、Co-60等)的特点与应用;化学灭菌法; 无菌操作法; F值和F0值。

(1)识记:灭菌;;F值和F0值的含义;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无菌操作法 (2)领会: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湿热、紫外线、Co-60等)及特点; (3)简单应用:湿热灭菌的影响因素

2、防腐: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药剂防腐、防霉与防虫的意义及防止措施

(1)识记:防腐;常用防腐剂种类 (2)领会: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3)简单应用:药剂防腐、防霉措施,药剂卫生标准;

3、制药环境的卫生

(1)识记:药剂卫生基本要求;

(2)领会:药剂的污染途径,空气洁净级别 第四章 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料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的目的与基本原理。 2、掌握常用的粉碎、混合、制粒方法。

3、熟悉粉碎、筛析、混合、制粒常用机械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4、了解粉体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粉碎

一、粉碎的目的

二、粉碎的基本原理 三、粉碎方法 四、粉碎设备

五、粉体学基础知识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筛析

一、筛析的目的

二、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三、粉末的分等

四、过筛与离析的器械 第三节 混合

一、混合的目的 二、混合的原则 三、混合机理 四、混合方法

五、混合机械 第四节 制粒

一、制粒的目的

二、制粒的方法与设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粉碎、筛析:粉碎的目的 粉碎方法 粉体学基本特征 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1)识记:粉碎的目的;粉体学概念及基本特征;筛析的目的、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2)领会:中药常用的粉碎方法、特点与应用

2、混合、制粒:混合的目的、混合的原则、;制粒的目的、制粒的方法与设备

(1)识记:混合的目的;混合的原则 (2)领会:制粒的目的、制粒的方法与设备

第五章 散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物散剂、低共熔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眼用散剂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2、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散剂的分类 三、散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检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散剂: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含毒性药物散剂、低共熔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眼用散剂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1)识记: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2)领会:散剂的质量要求

(3)简单应用:散剂的制备方法、特殊散剂制备原则

第六章 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浸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浸提方法与选用;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常用精制方法的原理与选用。

2、熟悉中药浸提、分离、精制的目的;浸提常用设备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 3、了解中药浸提常用溶剂和浸提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药材成分与疗效

二、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目的 第二节 中药的浸提 一、浸提过程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 三、常用的浸提溶剂 四、浸提辅助剂

五、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第三节 药效物质的分离与精制 一、分离 二、精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中药的浸提:浸提过程 影响浸提的因素 浸提溶剂与辅助剂 常用浸提方法

(1)识记:常用浸提方法、浸提溶剂与辅助剂 (2)领会:浸提过程、煎煮法流程、渗漉法流程 (3)简单应用:影响浸提的因素

2、分离与精制概述: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目的,各种分离 (沉降、离心、滤过)方法、滤过的原理及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常用滤过方法、常用精制方法

(1)识记:常用分离方法、常用滤过方法、常用精制方法 (2)领会:滤过的原理

(3)简单应用: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

第七章 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影响药液浓缩的因素,常用的浓缩方法、原理及其选用;影响药物干燥的因素,常用的干燥方法、原理及其选用。

2、熟悉中药常用浓缩、干燥设备的性能及使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浓缩

一、影晌浓缩的因素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第二节 干燥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 二、影晌干燥的因素 三、干燥方法与设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浓缩与干燥:浓缩方法、影晌浓缩的因素,干燥的基本原理、影晌干燥的因素、干燥方法

(1)识记:常用的浓缩方法、常用的干燥方法及其应用 (2)领会:常用浓缩方法的原理;常用干燥方法的原理; (3)简单应用:影响药液浓缩、干燥的因素

第八章 浸出药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汤剂、中药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药酒、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制备方法与注意事项。

2、熟悉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剂型种类;各种剂型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3、了解汤剂研究及剂改的进展,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液体类浸出药剂的生霉发酵、浑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浸出制剂的种类 第二节 汤剂

一、 概述 二、 汤剂的制备与影响质量因素 三、 煎煮过程对药效的影响

第三节 中药合剂与口服液 一、概述

二、制备方法 三、举例 第四节 糖浆剂 一、概述

二、制备方法

三、质量要求与讨论 四、举例 第五节 煎膏剂 一、概述

二、制备方法

三、质量要求与讨论

四、举例

第六节 酒剂与酊剂 一、概述

二、制备方法

三、质量要求与讨论

四、举例

第七节 流浸膏与浸膏剂 一、概述

二、制备方法

三、质量要求与讨论

四、举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概述、汤剂: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汤剂的含义与特点;汤剂的制法、影响汤剂的质量因素;特殊药物的处理

(1)识记:浸出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汤剂的含义与特点 (2)领会:汤剂的制法

(3)简单应用:影响汤剂的质量因素;特殊药物的处理

(4)综合应用:液体浸出药剂的沉淀、生霉发酵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2、其他浸出药剂:合剂、口服液剂的含义、特点;口服液剂的制法;糖浆剂的质量要求;煎膏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煎膏剂的制法、药酒与酊剂的含义、特点;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特点

(1)识记:合剂、口服液剂的含义、特点;煎膏剂的含义、特点;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特点,药酒与酊剂的含义

(2)领会:糖浆剂的质量要求;煎膏剂的制法 (3)简单应用:煎膏“返砂”原因及解决途径

第九章 液体药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液体药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选用;药剂中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型药剂、乳浊液型药剂、混悬液型药剂的特点与制法。

2、熟悉溶解、增溶、助溶、乳化、混悬的概念;增溶机制;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乳剂形成理论及其稳定性,乳化剂的选用;混悬剂的稳定性;真溶液、胶体溶液、乳浊液、混悬液的质量评定。

3、了解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的各种液体剂型的概念及特点;液体药剂的色、香、味及包装贮藏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4、了解灌肠剂等其他液体药剂的概念与制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液体制剂的种类质量要求 三、液体制剂的常用的溶剂 四、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特点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第三节 溶解度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第四节 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概述

二、真溶液的制备与举例 第五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概述

二、胶体溶液的种类 (高分子溶液、溶胶等) 三、胶体溶液的性质 四、胶体溶液稳定性

五、胶体溶液的制备与举例 第六节 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一、概述

二、乳浊液形成的理论 三、常用乳化剂与选用 四、乳浊液稳定性 五、乳浊液的制备 六、举例

第七节 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一、概述

二、影响混悬液稳定性的因素 三、混悬剂的稳定剂 四、混悬液的制备 五、举例

第八节 混合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 第九节 其他液体药剂

灌肠剂、灌洗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漱口剂 第十节 液体药剂的矫嗅、矫味与着色 一、液体药剂的色、香、味

二、矫嗅剂与矫味剂 三、着色剂

第十一节 液体药剂的包装与贮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特点、类型、基本性质(胶束、HLB值、昙点、毒性、配伍等)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1)识记: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组成、特点; (2)领会: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3)简单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胶束、HLB值、昙点、毒性、配伍等) 2、溶解度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增溶、助溶、成盐、潜溶剂等)

(1)识记:增溶、助溶、成盐、潜溶剂 (2)领会:增溶、助溶机理 (3)简单应用: 影响溶解的因素 (4)综合应用: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3、液体制剂概述: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液体药剂的分类;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液体药剂的矫嗅、矫味与着色

(1)识记: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矫味、矫嗅剂与着色剂的种类 (2)领会:液体药剂的分类

(3)简单应用: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

4、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型药剂: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及制法;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亲水胶体、疏水胶体、保护胶体、触变胶、凝胶等的含义;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种类 (高分子溶液、溶胶等)、制法,胶体溶液的性质 (电学、光学、动力学性质等);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1)识记:真溶液型药剂、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含义、及制法;亲水胶体、疏水胶体、保护胶体、触变胶、凝胶等的含义

(2)领会: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种类;胶体溶液的性质(电学、光学、动力学性质

等)

(3)简单应用: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5、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乳化、乳化剂等的含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常用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乳剂形成的机制。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制法与应用,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与解决方法。

(1)识记: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常用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 (2)领会:乳剂形成的机制;乳剂的制法 (3)简单应用: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4)综合应用:乳浊液型典型制剂的处方组成分析

6、混悬液型液体药剂: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润湿剂、助悬剂与絮凝剂等的含义;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稳定性。

(1)识记: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领会: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稳定性

(3)简单应用:润湿剂、助悬剂与絮凝剂的应用 (4)综合应用:典型制剂的处方组成分析

7、其他液体药剂、液体药剂的矫嗅、矫味与着色: 灌肠剂、灌洗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漱口剂的概念,液体药剂矫味、矫嗅剂与着色剂的种类

(1)识记:灌肠剂、灌洗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漱口剂的概念,常用的矫味、矫嗅剂与着色剂

第十章 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注射剂、输液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过程与技术关键;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及除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 2、熟悉注射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及精制法;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选用和质量要求及处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

3、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血浆代用液、粉针剂、注射用混悬液及乳浊液的质量要求和制备要点;容器处理及分装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二、注射剂的分类 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四、注射液的质量要求 五、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热原

一、热原的含义与组成与性质 二、热原的性质

三、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 四、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 一、注射用水 二、注射用油

三、注射用其他溶剂 第四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二、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

三、抗氧剂 四、抑菌剂 五、pH调节剂 六、止痛剂

七、渗透压调节剂 第五节 注射剂的制备

一、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 二、中药注射剂原料的准备 三、注射剂的容器与处理 四、注射液的配液与滤过 五、注射剂的灌封

六、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七、注射剂的质检

八、注射剂的印字与包装 九、注射剂举例

第六节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一、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项目 二、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问题讨论 三、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第七节 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 一、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 二、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三、输液剂的制备

四、输液剂质量问题讨论 五、血浆代用液

第八节 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 一、粉针剂

二、混悬液型注射液 三、乳浊液型注射剂 第九节 眼用溶液剂 一、概述

二、眼用溶液剂的作用原理 三、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 四、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 五、眼用溶液剂的制备 六、眼用溶液剂举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热原、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的附加剂:热原的含义、组成、基本性质;注射剂污染热原

的途径及除去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原水的预处理与净化处理;制备纯水的方法,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法;注射用其他溶剂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的性质与应用;注射剂的附加剂的要求、使用的目的;附加剂的种类、选用原则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等。

(1)识记:热原的含义、组成,注射用水、注射用油

(2)领会:热原的基本性质、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法;注射用其他溶剂 (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的性质与应用;注射剂的附加剂的种类及应用;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

(3)简单应用:除去热原的方法,热原的检查方法 (4)综合应用: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

2、注射剂概述、注射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注射剂的工艺流程;注射用中药原液的制备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水醇法、醇水法、双提法、超滤法)以及除去药液中鞣质的方法;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安瓿的处理;注射剂的灭菌的方法。

(1)识记:注射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质量要求,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2)领会: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和质量要求,安瓿的处理;注射剂的灭菌的方法。 (3)简单应用:注射用中药原液的制备方法以及除去药液中鞣质的方法、 (4)综合应用: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和技术关键

3、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粉针剂及其他注射剂、输液剂与血浆代用液、眼用溶液剂: 中药注射剂存在的质量问题; 粉针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制法;输液剂的含义、特点、

种类、质量要求、制法,输液剂质量问题;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附加剂,眼用溶液剂的制法

(1)识记:粉针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输液剂的含义、特点、种类、质量要求 (2)领会: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 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眼用溶液剂的制法 (3)简单应用:粉针剂及其他注射剂的制法、输液剂的制法 (4)综合应用:讨论中药注射剂存在的质量问题、输液剂质量问题

第十一章 外用膏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软膏剂、黑膏药、橡胶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熟悉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凝胶剂、巴布剂、糊剂、涂膜剂及透皮贴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软膏剂与黑膏药基质种类和性质。

3、了解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了解凝胶剂、巴布剂、糊剂、涂膜剂及透皮贴剂基质的种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二、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 第二节 软膏剂 一、概述

二、软膏剂的常用基质 三、软膏剂的制备 四、外用凝胶剂 五、眼膏剂

六、软膏剂的质量检查与包装 第三节 黑膏药 一、概述

二、黑膏药的制备举例 第四节 橡胶膏剂

一、橡胶膏剂的组成 二、橡胶膏剂的制备举例 三、巴布剂 四、涂膜剂糊剂

第五节 巴布剂、糊剂与涂膜剂

一、巴布剂膏剂 二、糊剂

三、涂膜剂 第六节 透皮贴剂

一、概述

二、透皮贴剂的常用材料

三、透皮贴剂的分类与制备流程

四、透皮贴剂的质量检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外用膏剂概述: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含凝胶剂、糊剂、涂膜剂与巴布剂);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制及影响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外用膏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识记:外用膏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2)领会: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制 (3)简单应用:影响外用膏剂药物释放、穿透、吸收的因素

2、软膏剂:软膏剂的含义、特点;基质的种类、性质与选用;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的制法及质量评定;软膏剂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典型制剂分析

(1)识记:软膏剂的含义、特点;基质的种类

(2)领会:软膏剂基质的性质与选用、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的质量评定 (3)简单应用:软膏剂、凝胶剂、眼膏剂的制法 (4)综合应用:典型软膏剂分析

3、黑膏药、橡胶膏剂、巴布膏剂、糊剂与涂膜剂、透皮贴剂: 黑膏药的含义、特点与种与制法;橡胶膏剂的含义、特点,橡胶膏剂的组成、基质、制法;巴布膏剂、糊剂与涂膜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透皮贴剂的含义、特点、常用的材料与制法

(1)识记:黑膏药、橡胶膏剂、巴布膏剂、糊剂与涂膜剂、透皮贴剂的含义、特点 (2)领会:黑膏药、橡胶膏剂、巴布膏剂、糊剂与涂膜剂、透皮贴剂的常用的材料制

第十二章 栓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栓剂的含义和特点;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要求;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熟悉栓剂常用基质的种类、特点以及栓剂的质量要求。 3、了解栓剂的发展概况以及包装贮藏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栓剂的含义、种类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三、栓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 一、栓剂的基质 二、栓剂的附加剂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 一、一般栓剂的制备 二、特殊栓剂的制备 三、栓剂举例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评定、包装与贮存 一、栓剂的质量评定 二、栓剂的包装与贮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概述:栓剂的含义、种类、规格、作用特点;栓剂药物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 栓剂的质量要求。

(1)识记:栓剂的含义、种类、作用特点 (2)领会:栓剂药物吸收途径、栓剂的质量要求。 (3)简单应用:影响栓剂药物吸收的因素分析

2、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栓剂的制备、栓剂的质量评定、包装与贮藏:栓剂基质的要求、种类、性质与应用;栓剂附加剂的种类。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方

法;栓剂的质量评定、栓剂的包装与贮藏

(1)识记:栓剂基质的种类,栓剂附加剂的种类

(2)领会:栓剂基质的要求、性质与应用; 栓剂的质量评定 (3)简单应用: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置换价的含义及其计算

(4)综合应用:典型栓剂分析

第十三章 胶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胶剂的含义、特点与制备。 2、熟悉胶剂原辅料的选择与处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胶剂原辅料的选择 一、原料的选择 二、辅料的选择 第三节 胶剂的制备 一、工艺流程 二、 举例

第四节 胶剂的质量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胶剂:胶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胶剂制备的工艺过程与操作要点、胶剂的质量要求

(1)识记:胶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2)领会:胶剂制备的工艺过程与操作要点

第十四章 胶囊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质量评定;肠溶胶囊剂的特点与制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胶囊剂含义与种类 二、胶囊剂的特点

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 三、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第三节 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 一、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二、胶囊剂的包装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的含义、特点;硬胶囊剂、肠溶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

(1)识记: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含义、特点,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2)领会:胶囊剂的制备关键技术

(3)简单应用:硬胶囊剂、肠溶胶囊剂、软胶囊剂的制法

第十五章 丸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泛制法、塑制法制备丸剂的方法、基本理论和技能;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的含义与应用。

2、熟悉滴制法制备丸剂的基本原理与过程;糊丸、蜡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方法。

3、了解丸剂包衣种类与方法;丸剂的染菌与防腐;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丸剂的特点 二、丸剂的种类 三、丸剂的制备 第二节 水丸

一、水丸的特点与规格 二、水丸的赋形剂 三、水丸对药粉的要求 四、水丸的制备

五、水丸举例 第三节 蜜丸

一、蜜丸的特点与规格 二、蜂蜜的选择及炼制 三、蜜丸的制备 四、蜜丸举例 第四节 浓缩丸

一、浓缩丸的特点 二、药料的处理原则 三、浓缩丸的制备 四、举例、 第五节 微丸

一、微丸的含义、特点 二、微丸的制备 三、举例

第五节 糊丸、蜡丸

一、糊丸与蜡丸的含义、特点 二、糊丸蜡丸的制法 三、蜡丸的现代研究 第七节 滴丸

一、 滴丸的含义、特点 二、滴丸基质的要求与选用 三、滴丸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 四、滴丸的制法与设备 五、滴丸制备的理论探讨 六、举例

第八节 丸剂包衣

一、丸剂包衣的目的 二、丸剂包衣的种类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 第九节 丸剂的质量控制 一、外观检查 二、水分 三、重量差异 四、装量差异 五、溶散时限 六、微生物检查

第十节 丸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丸剂染菌途径与防菌灭菌措施 二、克服丸剂溶散超时限的措施。 第十一节 丸剂的包装与贮藏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概述、水丸:丸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制法(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水丸的特点、水丸赋形剂的种类与应用,泛制法制备水丸的过程,典型制剂举例。

(1)识记:丸剂的含义、特点、分类

(2)领会:丸剂的制法(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水丸的特点、水丸赋形剂的种

类与应用

(3)简单应用:泛制法制备水丸的过程

2、蜜丸、滴丸:蜜丸的含义与特点、蜂蜜的选择与炼制,塑制法制备蜜丸的过程。滴丸的含义、特点;基质的要求与选用;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滴丸的制法与设备;滴丸制备有关理论间题探讨。

(1)识记:蜜丸的含义与特点,滴丸的含义、特点

(2)领会:塑制法制备蜜丸的过程,滴丸的制法,滴丸的基质、冷却液的要求与选用 (3)简单应用:蜂蜜的炼制(目的、方法)

3、浓缩丸、微丸、糊丸与蜡丸;丸剂的包衣: 浓缩丸的含义、特点;浓缩丸的制法;微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糊丸与蜡丸的含义、特点与制法;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方法。

(1)识记:浓缩丸、微丸、糊丸与蜡丸的含义、特点 (2)领会:浓缩丸、微丸、糊丸与蜡丸的的制法 (3)简单应用:丸剂的包衣(目的、种类与方法)

第十六章 颗粒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颗粒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 2、熟悉颗粒剂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颗粒剂的含义、特点 二、颗粒剂的种类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 四、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 五、块状冲剂的制备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一、颗粒剂质量要求

二、颗粒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颗粒剂:颗粒剂的含义、特点与类型,各种颗粒剂的制备方法;颗粒剂常用的辅料;颗粒剂质量评定的项目

(1)识记:颗粒剂的含义、特点

(2)领会:颗粒剂的类型、颗粒剂常用的辅料;颗粒剂质量评定的项目 (3)简单应用: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第十七章 片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种类与应用;片剂常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中药片剂的一般制法。

2、熟悉压片机的构造、性能及其使用保养;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片剂包衣的日的、种类,素片的要求与包衣工艺;片剂的质量检查。

3、了解片剂形成的理论;肠溶衣崩解或溶解机理与质量控制;中药片剂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片剂的含义、特点 二、片剂的分类 三、中药片剂的类型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

一、湿法制颗粒压片的辅料

1、释剂与吸收剂 2、润湿剂与粘合剂 3、崩解剂 4、润滑剂

二、药粉直接压片的辅料 第三节 片剂的制备

一、湿法制颗粒压片法 二、干法压片 三、粉末直接压片 四、压片过程与机理

五、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和要求 二、包衣方法和设备

三、片剂的包衣材料与工序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及贮藏 一、片剂的质量检查 二、片剂的包装及贮藏 第六节 片剂的举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片剂概述、片剂的辅料:片剂的含义、特点、分类;片剂新产品:片剂辅料的类型 (稀释剂与吸收剂、润湿剂与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与作用;常用辅料的性质与选用。片剂的崩解机理。

(1)识记:片剂的含义、特点;片剂新产品种类与特点

(2)领会:片剂辅料的类型 (稀释剂与吸收剂、润湿剂与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

与作用; 片剂的崩解机理。

(3)简单应用:常用辅料的性质与选用

2、片剂的制备:中药片剂工艺流程;原料药的预处理;湿法制颗粒压片;干法制颗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压片机使用;压片过程与机理;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识记:压片过程与机理

(2)领会:压片机使用、原料药的预处理;干法制颗粒压片;粉末直接压片 (3)简单应用:中药片剂工艺流程(湿法制颗粒压片) (4)综合应用: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片剂的包衣、片剂的质量检查: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糖衣、薄膜衣、肠溶衣);包衣

方法和设备;包衣物料的品种和要求;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片剂质量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1)识记:包衣物料的品种、素片的要求;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领会: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糖衣、薄膜衣、肠溶衣)、片剂质量检查的项目

和要求。

(3)简单应用:包衣方法和设备;

第十八章 气雾剂及气压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气雾剂和气压剂的含义、种类与特点;气雾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要求。 2、熟悉气雾剂的组成;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 3、了解气压剂的含义、分类和制备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气雾剂 一、概述

二、气雾剂的组成 三、 气雾剂的制备 四、举例

五、各种气雾剂 (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的设计要求 六、气雾剂的质量检查 第二节 气压剂

一、气压剂的含义、特点 二、气压剂的分类 三、气压剂的制备 四、气压剂的质量检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气雾剂、气压剂: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分类,气雾剂经肺吸收的机理;抛射剂的类型与选用。各种气雾剂 (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的设计要求;气雾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1)识记:气雾剂的含义、种类、组成;气雾剂的质量要求 (2)领会:气雾剂 (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浊液型)的设计要求 (3)简单应用:药物经肺吸收的机理;气雾剂的制备方法。

第十九章 其他剂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膜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2、熟悉膜剂成膜材料的性质与选用;熟悉海绵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3、了解烟剂、烟熏剂、香囊 (袋)剂、离子透入剂与沐浴剂的特点及应用;了解丹药的特点、制备和防护措施;了解锭剂、糕剂、钉剂、线剂、条剂、灸剂、熨剂与棒剂的含义与用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膜剂

一、膜剂的含义、特点 二、膜剂的分类

三、膜剂原辅料的要求与准备 四、膜剂的制备 五、膜剂的质量评定 六、举例

第二节 烟剂、烟熏剂、香囊 (袋)剂 第三节 海绵剂

一、海绵剂的含义、特点与应用 二、海绵剂质量要求 三、海绵剂制备

第四节 离子透入剂与沐浴剂 第五节 丹药

一、丹药的特点与应用

二、红升丹、白降丹的制备

第六节 锭剂、糕剂、钉剂、线剂、条剂、灸剂、熨剂与棒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其他剂型:膜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膜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海绵剂的含义、特点与应用;丹药的含义、特点与应用;红升丹、白降丹的制备方法

(1)识记:膜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海绵剂的含义、特点;丹药的含义 (2)领会:膜剂的处方组成及制备方法;红升丹、白降丹的制备方法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β一环糊精包合技术、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微型包囊技术;固体分散体成型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

2、熟悉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含义、作用特点、制备方法。

3,了解其他新技术 (如磁性微球制备技术、前体药物制剂的制备技术等)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

一、β一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二、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 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四、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评定 第三节 微型包囊技术

一、微型包囊的含义、特点与应用 二、囊心物与包囊材料 三、微囊的制备方法 四、微型胶囊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体的含义、特点 二、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三、固体分散体的的常用载体及特性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五、固体分散体的质量评定 第五节 脂质体制备技术 一、脂质体的含义、特点 二、脂质体的结构

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四、影响脂质体载药量的因素 五、脂质体质量评定

第六节 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一、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含义、特点 二、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分类 三、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制备 第七节 前体药物制剂

一、前体药物制剂的含义、特点 二、前体药物制剂制备方法 三、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制备 第八节 靶向制剂

一、靶向制剂的含义、特点 二、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药物制剂新技术:β-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及制备;微型包囊的含义,单凝聚法微型包囊技术,复凝聚法微型包囊技术;固体分散体的含义、特点、类型、常用载体及特性、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脂质体的含义、特点、结构、脂质体的制备

(1)识记:包合物、微型包囊、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的含义与质量评定

(2)领会: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微型包囊的作用、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类型,脂质体的特点、结构;

(3)简单应用:包合物、微型包囊、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2、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前体药物制剂、靶向制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制备方法;前体药物制剂的含义、特点及制备方法;靶向制剂的含义、特点及制备方法

(1)识记: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前体药物制剂、靶向制剂的含义

(2)领会: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特点、类型;前体药物制剂的特点 (3)简单应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前体药物制剂、靶向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及有效期的求解。 2、熟悉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常用的稳定化措施。 3、了解研究药剂稳定性的意义;包装材料与药剂稳定性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畴

三、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二、中药制剂稳定化的措施

第三节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察方法

一、化学动力学简介 二、稳定性考察的项目

三、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 四、中药制剂稳定性试验注意事项 第四节 中药固体制剂的稳定性 一、概述

二、湿度加速试验 三、光加速试验

第五节 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一、玻璃 二、塑料 三、橡胶

四、金属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畴;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化学动力学的反应速度常数与反应级数的概念;稳定性考察的项目与方法,包括留样观察法、加速试验法 (常规试验法、经典恒温法);中药制剂有效期的求算;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1)识记: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的范畴;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2)领会:化学动力学的反应速度常数与反应级数的概念

(3)简单应用: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稳定性考察的项目与方法,包括留样观察法、加速试验法 (常规试验法、经典恒温法)

(4)综合应用:中药制剂有效期的求算

第二十二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概念、研究的基本内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动力学的概念和研究的基本内容,生物利用度的含义及测定方法,溶出度测定的意义及方法。

2、熟悉影响制剂疗效的剂型因素,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和求算,药物动力学和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影响制剂疗效的生物因素,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物药剂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二、药物动力学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三、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关系

四、中药制剂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 一、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二、药物的转运方式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三节 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因素 一、药物的物理化学因素 二、药物的剂型因素 三、 机体的生理因素 四、 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药物动力学

一、药物动力学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二、单室模型单剂量给药 三、多剂量给药 四、药效动力学简介 第五节 生物利用度

一、生物利用度的含义 二、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三、血药浓度法测定生物利用度 四、 尿药浓度法测定生物利用度 五、 体外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药物的转运方式;影响药物制剂疗效的因素;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1)识记:生物药剂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药物的转运方式

(2)领会:药剂的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的含义,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3)简单应用:影响制剂疗效的因素

(4)综合应用:提高制剂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探讨

2、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药物动力学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速率类型、隔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药一时曲线与半对数药-时曲线、生物半衰期等)

(1)识记:药物动力学的含义与研究内容

(2)领会:药物动力学中常见的基本概念 (速率类型、隔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药物动力学模型参数、药一时曲线与半对数药-时曲线、生物半衰期等)

第二十三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含义;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内容;溶液中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发生配伍变化后的处理方法。

2、熟悉药理学和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分类及其发生原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 二、药物配伍变化的类型 第二节 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 三、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第三节 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一、协同作用 二、拮抗作用 三、增强毒副作用

四、药物在体内发生的配伍变化 第四节 预测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一、可见的配伍变化实验方法 二、测定变化点的pH值 三、稳定性试验

第五节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处理的原则 二、处理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药物制剂配伍变化、配伍禁忌的含义;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配伍变化的类型;药剂学的配伍变化,药理学的配伍变化,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1)识记:药物制剂配伍变化、配伍禁忌的含义;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配伍变化的类型

(2)领会:药剂学的配伍变化,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3)简单应用: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第二十四章 中药新药的研制(略)

第二十五章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不作考试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自学教材

《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二)关于“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中,提出了“识记”、“领会”、“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等四个能力层次。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内容多且难度较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细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自学教材中各章的学习要求仅供参考,应以本考试大纲为准)。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10%:“掌握”40%:“熟练掌握”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比例约为2:3:3: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剂型设计应用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2g( ) 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

A.卵磷脂 B.洁尔灭 C.司盘-80 D.月桂醇基硫酸钠 E.聚山梨酯-80 三、多项选择题

防止药物氧化的措施有( )。

A.降低温度 B.避免光线 C.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D.调pH值 E. 加入抗氧剂 四、填空题

无需进行崩解度检查的片剂有 、 和 等。 五、名词解释 热原: 六、问答题

何谓药物制剂的药剂学配伍变化?物理的配伍变化和化学的配伍变化分别有哪些变化现象? 七、计算题

制备每粒含鞣酸0.2g的栓剂,若空白栓重为2g,问制该栓剂10粒应取可可豆脂多少克(已知鞣酸f=1.6)? 八、剂型设计应用题 处方:

冰片 0.02g 硬脂酸 1.2g

单硬脂酸甘油酯 0.4g 蓖麻油 2.00g(40滴) 甘油 1g (16滴) 三乙醇胺 0.15ml(5滴) 尼泊金乙酯 0.01g(醇液2滴) 蒸馏水 5.0ml (1) 写出该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 乳膏剂的制备操作要点有哪些? (3) 指出处方中各种物料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