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萧军旧体诗的价值及其地位

萧军旧体诗的价值及其地位

来源:世旅网
第36卷 第4期 2014年7月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1 Vol_36 No.4 July 2014 萧军旧体诗的价值及其地位 杨永磊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摘要:萧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不仅包括小说、散文、戏剧和书信.还包括大量极富价值 的旧体诗。可是,这些旧体诗却长期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这些旧体诗是真正体现萧军文学才情和文学价值的精 华之一。他的旧体诗是真性情的结晶,不仅酣畅淋漓,而且凝练精致,很多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七律是旧体诗中的 精品。他的诗善于化用古人和用典,却又了无痕迹。它们不仅具有“史诗”的性质,关乎个人和国家,而且促使我们 重新权衡萧军及其作品的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萧军;旧体诗;酣畅;凝练;化用;史诗;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14)04—0095—04 萧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也是 一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萧军近作》中的近百首诗 位高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曾经产生了重大的影 为代表。研读萧军的千余首旧体诗,我们不仅会被 诗歌深湛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而且会被诗人进发出 来的强烈的感情所震撼。我们甚至能在这些诗歌中 读出李白与杜甫之风。然而,就是这样的旧体诗,却 长期被排除在人们的关注视野和评论视野之外.在 响。萧军的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旧体诗、戏剧、 话剧、书信等。可是,我们一提到萧军,首先想到的 就是他的小说,如《八月的乡村》《五月的矿山》《第 三代》《涓涓》《羊》《江上》《跋涉》等,而对于他大量 的、极富价值的旧体诗却绝少提及,也很少去评估 它们在萧军的全部创作中乃至在文学史上的重要 汗牛充栋的文学史著作中,几乎无人提起萧军的旧 体诗创作;在浩如烟海的萧军作品评论论著中,仅 有寥寥数篇提起萧军的旧体诗创作,不足以引起人 们的注意。这些论述也只是概论,对于萧军旧体诗 的一些重要特征,如化用古人于无形、“史诗”的性 价值和地位,这导致我们对萧军的评价长期存在着 不全面、不科学的现象。 一 旧体诗:长期被忽略的存在 质、旧体诗在萧军全部创作中的价值与地位等问 萧军的旧体诗创作是伴随着他的整个文学生 涯的。从20世纪2O年代中期直到他去世,甚至在 自己被批判、被打倒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也 没有放弃旧体诗的创作。“是诗歌,伴随他走过了几 十年的笔耕生涯。一直到他生命和创作的终点”[1]。 这些旧体诗的创作主要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创 题,却鲜有人提及。 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文学观 念的束缚,以一种宽容、多元、开放的态度对待作家 与作品。我们应该重视那些被忽视的作家与作品, 在这里,我们往往能找到新的突破口而有重要的收 获。对于萧军,我们不仅要看到他的为大家所熟知 作是从1926年到1976年,总题为《五十年故诗余 的小说,而且要关注他的两部京剧——《武王伐纣》 和《吴越春秋》,还要关注他的两部书信——《鲁迅 给萧红萧军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看到它们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尤其 值得关注的是他的一千余首极富艺术价值、思想价 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精品——旧体诗。这样, 存录》,包括《黄花吟草》《松滨吟草》《故诗遗拾录》 《囚庭吟草》《梦迪吟草》《圣寺春秋吟草》《团河吟 草》《新开吟草》《陶然吟草》《悸余吟草》《椒园闲咏 及其他》《银锭桥西海北楼吟草》等诗歌,共八百多 首:后期的诗歌主要创作于粉碎“四人帮”之后尤其 收稿日期:2014—03—20 作者简介:杨永磊(1988一),河南平顶山人,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一95— 我们就不会仅仅把萧军当作小说家,而把他同时当 作戏剧家和散文家,尤其把他当作杰出的诗人。这 样.我们对萧军及其作品就会有全新的认识、评价 和定位。 二真性情:酣畅淋漓与凝练精致的完美统一 萧军的每一首旧体诗都是他的真性情的流露, 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嫌。这是他的旧体诗给人的第 一印象。即使像他初学旧体诗创作时的《立秋》,也 是直白而酣畅: 刹那光阴又到秋,天光云影望中收。 最能涤我胸襟处.醉饮“松江第一楼J J(2 J ̄ 在这里.作者把他的内 t2,赤裸裸地、毫无保留 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结结实 实的东北汉子,在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里,面对着眼 前的美景.在高高的“松江第一楼”里面,与友人痛 饮,各抒情怀。他没有任何隐藏,也没有任何委婉和 含蓄,他的诗歌就是这样流畅和顺达。 这与萧军的性格密切相关。他毕生都是一位 “真性情”的作家,无论何时,无论创作什么作品。 “他的性格里有着东北大汉特有的粗犷、豪爽、直 率、不拘小节、豁达、刚烈,他的作品也无处不体现 着这些秉性特点。” 他心直口快,151无遮拦,喜欢将 自己的感情原原本本地倾泻出来,完全暴露在读者 面前,没有任何遮掩。这使萧军的很多写景抒怀诗 读起来有一种读李白诗歌的感觉,豪迈而洒脱。如 1930年春天萧军在沈阳讲武堂所作的激昂慷慨的 乐章: 欲展雄心走大荒.可堪往事误昂藏! 三年俯仰悲戎马.十载遭逢半虎狼。 任是苍天终聩聩,何关宇宙永茫茫。 男儿自有洪崖臂,怎肯蛾眉斗画长?Ⅲ 诗人那壮怀激烈、渴望大展宏图、以身报国的 万丈豪情,在诗歌中表现得直接而酣畅,仿佛一股 强劲而迅疾的风.扑面而来而令人措手不及。 萧军的诗歌不仅读起来酣畅淋漓,使人心中十 分痛快,而且凝练精致,许多诗歌都言简意赅.用字 精练,令人久久回味,甚至拍案叫绝。 萧军早年的诗歌,有很多是歌咏祖国秀美的山 河,抒发自己的闲适情调与报国情怀的。如《待渡》: “轻舟横小渡,波映晚霞红;树锁烟岚翠,秋风送短 蓬。”将一幅秋天傍晚晚霞满天、渡口横舟、秋风萧 瑟、烟岚翠微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身临 其境的感觉,深深为之陶醉,况且诗中用一“锁”字、 用一“送”字,境界全出.可谓妙极。令人拍案叫绝。 又如《过松花江》:“斜风飞细雨,秋燕掠孤舟;不辨 一96~ 江山处,云烟逐水流。”再如《游龙潭山》:“叶落空山 寂,人行鸟语微;一声长啸里,风送白云飞。”这两首 诗,比起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以及王维的《鹿柴》, 在遣词造句的精练和意境的幽美恬静方面,不仅毫 不逊色.而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读着萧军的这些诗,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王维,自然而然地产生“诗 中有画”的感觉。不仅在早期,就是萧军晚年在松花 江畔、在镜湖、在西湖吟咏的绝句,都给人这样的感 觉,用语精练简洁而意境深远,令人回昧良久,陶醉 其中.不能自拔。 而萧军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是他的七 言律诗。这些七律,更是达到了酣畅淋漓与凝练精 致的完美统一。每一首诗中颔联、颈联对仗之工稳、 用语之畅达。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令人击 节叹赏。如收在《萧军近作》中的诗句:“时逢祖国千 千劫,各历周天九九寒”(《遥奠金剑啸同志》);“坐 瞰狐鼠窜城社,处有狼蛇踞殿坛”(《留赠哈尔滨诸 友并叙》其二);“阳关有路开新陌,驿柳迎风闪翠 微”(《下碾盘沟村》);“大劫频经身健在,盘根几历 刃初硎”(《寄锦州师院及文联诸同志并叙》)等等, 不仅读来痛快晓畅,而且细细品味,又发现对仗之 工稳、圆融,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三化用与用典:圆融畅达而了无痕迹 化用前人的句子与用典,是萧军诗歌极为显著 的特征,在萧军的旧体诗中随处可见。其中化用远 多于用典。萧军化用最多的是唐、宋两代大诗人的 句子,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元稹、 刘禹锡、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歌。这样的例子不胜 枚举,如《题青岛观象一路一号故居小楼照相》其二 中的“生离死别两浮沉.玉结冰壶一寸心”.明显是 化用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句子“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t2,在玉壶”;《题香港版(八月的 乡村)》其二中的“无怨无忧亦不歌,南山有鸟北山 罗”,则是化用了古逸诗“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 高飞,罗当奈何?”;《留赠哈尔滨诸友并叙》其二中 的“血战玄黄龙扰扰,待从追忆已茫然”和《夜车上 VI占》其一中的“沧海月明珠蕴泪,荆山石火玉生 烟”则分别化用了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当时已惘然”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烟”;《过渤海国故址并叙》其一中的“白头倩女知多 少,窃羡王嫱辞汉家”则是化用了唐代元稹《行宫》 中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同时用了东汉时 期王昭君北嫁单于的典故。 萧军旧体诗的化用.往往并不计较所化用诗句 原来的意思,而是只取其形似。创造出新的意思。有 时候改换意思,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反而给人更为 新奇的感受。这是萧军在化用前人诗句方面的超越 与贡献。如《沈阳拟歌》其四《故人迟暮》中的“相逢 似是不相识,古井寒泉已不潮”在化用白居易《琵琶 行》中的句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时,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境界也与白诗大 不相同。又如《忆长春》其二中的“东望故巢西有家, 闲看冠盖满京华”,化用了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 二中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但萧军此时的 心境已经与杜甫当时大不相同。当然.萧军诗歌中 很多写景方面的化用,则纯属妙笔生花、信手拈来, 意思和意境与原诗相近,如《沈阳拟歌》其三《渺茫 动遐思》中的“落霞孤鹜飞鸿影,秋水长天梦蒲菰”, 意境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一样高远优美;《柬友・并叙》其二中 的“点点归鸦争宿树,双双燕子啄新泥”与自居易 《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 春泥”一样,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万物生机勃勃 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读着萧军这些化用前人句子的诗歌.我们最大 的感受是,这些化用的句子早已经浑然天成地与全 诗完美地熔铸在一起,难舍难分。萧军的化用和用 典最大的优点就是圆融畅达而了无痕迹。我们在这 些化用的诗句中读不出任何的生涩与磕磕绊绊的 地方。他们是那样水乳交融地与全诗融合在一起, 正如王科、徐塞等人评价萧军的诗歌那样:“萧军的 诗继承了我国诗歌的优秀传统,用典恰切,韵律和 谐……用典虽多。无掉书袋之嫌”l5]。他的这些用典 与化用之所以没有给人以“掉书袋”的感觉,就是因 为萧军从来都是化用那些为人们所熟知的诗人的 诗句,从不故意求偏、求怪、求奇,以博人眼球,从不 钻牛角尖。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萧军诗中化用与用典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难 以穷尽。这充分体现了萧军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如指掌,总是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将它们恰切地熔铸在自己的 诗句中。 四 人生与历史的深刻哲思 萧军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坎坷曲 折的一生。在20世纪的风风雨雨里,他饱经磨难, 矢志不移.以铮铮铁骨顽强地奋斗着、写作着、生活 着。他是一个阅历极其丰富的人,也是一个有着独 立思想的人。他的很多旧体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 思,无论是人生的哲思还是历史的哲思.都发人深 省,有的甚至振聋发聩,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萧军始终是一个赤诚的人,在他青年时期写给 方靖远的《订交诗》中,他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 的心迹:“男儿处世要天真,莫做登台傀儡人。疑友 莫交交莫弃,相怜不过慰风尘”。短短数句,言简意 赅,将自己对于正直真诚、志同道合的友人的向往 直白地表现了出来。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 的道理。在《言志》一诗中,他更是将自己的心迹表 露无遗:“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 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尤其是最后两句, 更是令人击节赞赏,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 犹未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 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千古名句相比.毫 无逊色之处。诗人矢志报国、为了国家的前途和民 族的命运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豪迈宣言.不能不使 人深深震撼并引为座右铭。“他以自己的诗歌抒发 对生活的感受,努力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真实 地向人们展示青年萧军的人生哲学”l6].他的早期诗 歌,这一特征十分鲜明。 萧军晚年。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早 已经将人生看淡,更是将个人的荣辱抛却脑后。他 在《北海公园即景书怀十一韵并叙》其三中写道: “荣辱久抛身外事.鸡虫失得亦何争?青山未老春来 去.野草闲花自在生。”在其九中写道:“坦荡胸怀拟 地天,宏观悟彻悟微观;千千世外千千内,芥子‘须 弥’一等闲。”此时的诗人,已经成了一位人生哲学 家。他明白人生是一个过程,一切终将到来,一切终 将离去,个人的荣辱得失,终究是身外之物,蝇营狗 苟地去争取,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闲观花开花落, 漫看云卷云舒,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样的人 生才有分量。又如《苏小小坟、小青》一诗:“苏小、小 青事有无?无无有有亦何殊?钟声听断南屏晚,天外 残霞红欲酥。”虽然表达的是另一番意思,但却是同 样的心境和意境。类似这样人生哲思的诗还有太多 太多。 萧军旧体诗的哲思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对于 历史兴亡、成败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独特思考。如《北 海公园即景书怀十一韵并叙》其五:“一代兴亡百代 师.前车鉴在几多时?天听民视终无舛,功罪分明未 许私。”一语道破了历史的规律:只有顺从民意,以 民为本,天下为公,才能长治久安。又如《文种》一 诗:“三策倾吴六策留,他年未卜此生休!弓藏鸟尽 寻常事,几见君臣共白头?”以及《岳王坟》一诗:“岳 王坟畔吊精魂,千古忠奸似可分:代有‘风波亭’狱 ——-——97・・・—— 在.忠臣尽有几忠君?”可谓对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做 了极为精妙的概括。又如《苏东坡》一诗:“谪宦栖迟 诗酒豪,红颜白发两堪骄;风流未忘苍生苦,春晓苏 堤话六桥。”在这里,萧军对于苏东坡的评价可谓大 有新意,既指出了他的“红颜白发”的风流韵事,同 时又提到了他“未忘苍生苦”,从而对苏东坡的一生 做出了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五史诗性质:个人与国家 萧军自从走上文学道路以来,一直到他逝世, 从未停止过诗歌的创作。他用诗歌描述和记录着 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同时用诗歌描述和 记录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而他一生经历了国内革 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 义制度建立、反“右”派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 社化”、“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以及改革开 放的新时期,亲身经历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以来 风云激荡、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生为了文学和 革命事业奔波在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青岛、 上海、武汉、成都、太原、临汾、延安、北京等地,生 命不息,奋斗不止。这一切.在他的诗中都有不同 程度的表现。这就使萧军的旧体诗具有了一种史 诗的性质。这种史诗的性质。不仅是个人的。更是 国家的。 萧军惯用诗歌来记录、回忆他的生活,从当时 的陆军讲武堂直到改革开放后.在他的诗中都有表 现.这成为研究萧军及其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史 料。高翔先生曾经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萧军的 旧体诗更真实地展现了他的思想发展的历程。探讨 萧军早期的旧体诗,对于这一时期萧军思想的研 究,乃至整个萧军思想和创作道路的研究,是颇为 有益的。” 如《忆长春》其一: 长春自在春长在,七十年华逝水流。 故迹何堪重掉首,河山依旧诧凝眸。 杏花村忆城西路,荒草垣颓白骨丘。 几许悲欢离合梦,天西又见月如钩 。 长春、杏花村、城西路、荒草垣、白骨丘。这些萧 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构成了萧军个人的“史诗”。 不仅如此,萧军还常常用诗歌记录自己的创作和心 迹。1962年,当他为自己的新编历史小说《吴越春秋 史话》四处奔波出版未果后,他愤懑地写道: 输却春光八百日,赢将剧本百余场。 精禽碧海千秋泪,寒塞西风九月霜。 故事新翻余一痛,陈腔重唱亦堪伤! 孤臣孽子哀今古,褒贬何由已渺茫l 9_。 在萧军被错误地打成“右派”以后,他就成了被 一98一 埋在地下的文物,销声匿迹于文坛达二十年。可是, 他不甘落寞,花费大量心血写成了这部巨著,向北 京市的领导甚至写信向毛主席求助,最终自己的 书稿还是被全部退回。这怎能不激起这位年过半 百的作家心中的愤懑、不平与悲凉!诗的结尾,诗 人似乎超脱了,在政治的重压之下,诗人只得无奈 地接受了现实。 当然,萧军诗歌的“史诗”性质更多地表现在他 对中国20世纪风云激荡的历史的忠实记载上。试 举几例。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诗人当时身在 延安,忠实地记录了当时延安军民欢天喜地庆祝抗 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场面: 胜利秋风战马骄.旌旗影动闪枪刀; 漫夸铁甲师无敌,直捣“黄龙”路匪遥。 行见“金汤”成败垒.窃怜覆卵碎完巢! 惊闻捷报浑如梦,痴立山头看火烧!… 将延安军民张灯结彩、奔走相告、欢呼雀跃的 场面写了出来。当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8月23日下午, 赤日炎炎之下,北京市文联大院内,一批成就卓著 的老作家、老艺人老舍、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苟 慧生等人被命令跪在火堆周围,不准抬头。接着,二 百多名年轻的打手轮番上阵,皮鞭像雨点一样落了 下来。萧军用诗歌真实地记录了这惨痛的一幕: 烈火堆边喊打声.声声入肉地天惊! 藤条皮带翻空舞.棍棒刀枪闪有声。 俯伏老翁呈瘦脊。恐惶妇女裂褫裎。 英雄猛士多年少,袒露臂章耀眼红… 。 诗人不仅详细地描写了那次遭受毒打的惨状, 还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戴着红袖章对老艺术家们大 打出手的红卫兵们。这些描写“文化大革命”的诗. 成为后人研究“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史料,也成为整 个中华民族的惨痛记忆。 1979年初,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同时与越南 在边境一带激战。萧军的《春天》一诗忠实地记录了 这一段历史: 西风吹却又东风.时序悠悠季不同: 行见连阡杨柳绿,欣看十里杏花红。 南天烽火知难亟,北塞妖氛霾正浓。 身是匹夫惭一粟.徒呼负负外何能?l12 以上举出的仅是几个例子。事实上。萧军创作 的一千余首诗中,几乎忠实地记录了从国内革命战 争到改革开放的2O世纪80年代这风云激荡的60 年的历史,成为人们感性地认识那段历史、理性地 研究那段历史的重要史料。因此,萧军旧体诗的“史 诗”性质不容忽视。 (下转第107页) 【9]Gabriel Garcia M6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M】.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Random House Mondadofi,2004: 65-66. 2004:103. 【16]Gabriel Garcla M6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IN].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Random House Mondadori. 2004:13. 【lO]Gabriel Garcia Mfi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M】.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P,.andom House Mondadori, 2004:74. fI7]Gabriel Garcia Md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fMJ.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P,.andom House Mondadori 2004:72. f11]Gabriel Garcia M6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M】.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Random House Mondadori, 2004:109. 【18]Gabriel Garda M ̄l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M】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Randonl HOllSe MOildadori 2004:107. (12]Gabrie!Garcla Md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M1.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Random House Mondadori, 2004:109. [19]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的一生【MJ.陈静妍,译.合肥:黄山 书社.2()11:369. 【13】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的一生【M】.陈静妍,译.合肥:黄山 书社.2011:365. 【20】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传【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1:237. 【14J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的一生【M].陈静妍,译.合肥:黄山 书社.2011:370. 121j杰拉德・马丁.马尔克斯的一生【M1.陈静妍,译,合肥:黄山 书社,2011:368. 【1 5]Gabriel Garcla M ̄lrquez.Memoria de mis putas tristes lM]. Barcelona:Grupo Editorial Random House Mondadori, 【责任编校王涛】 (上接第98页) 六重新评价:价值与地位 编历史小说、京剧、书信、散文,当然,我们要关注他 的旧体诗,从中看到旧体诗的宝贵价值,看到它们 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看到萧军作为一位 杰出的诗人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科,徐塞,张英伟.萧军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228. 以上是萧军旧体诗几个明显的特征。当然,他 的旧体诗还有很多特色,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萧军的旧体诗也有不少的缺点,如有些诗存在过于 直白化、不够含蓄的毛病,有些诗感情过于激越,有 放无收,有些诗太过粗浅,有打油诗之嫌,但是,从 整体上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萧军是一位优秀的、 杰出的诗人。他的旧体诗创作,贯穿了60年,无论 【2]萧军.萧军全集:第14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84. [3】李依煊.“白云原自一身轻”——浅谈“风土人情”对萧军的 影响叭.文学评论,2012(3):19. [4】萧军.萧军全集:第14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89. 【5]王科,徐塞,张英伟.萧军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233. 从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还是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上 都堪称精品、一流。我们甚至可以说,萧军的旧体 诗才是真正代表萧军文学才情和文学价值的精品 之一。 而有学者在评论萧军旧体诗时却说,《萧军近 f6】刘瑞弘,冯静.新旧诗体在东北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博弈与 作》中的诗“是他‘偶尔为之’的,和他那些巨制鸿篇 的小说来比,从他整个创作的价值来说,当然只能 是处于次要的地位”n 。对此,笔者完全不能赞同。 时至今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必须摒弃那些 承传——以萧军的诗歌创作路程为例U].求索,2011(6): 208. 17】高翔.萧军早期旧体诗论略U】.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1986(1):7(). f8J萧军.萧军全集:第14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606. [9】萧军.萧军全集:第14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36. 【10】萧军.萧军全集:第14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199. 传统思维,正确地看待旧体诗在20世纪文学中的 地位。萧军的这些旧体诗,就艺术价值来说,丝毫不 逊色于他所有的小说,当然也不逊色于他的其他作 品。把这些极富价值的旧体诗放在次要地位来看 待,显然是不公正的。我们关注萧军,再也不能仅仅 关注他的小说了,而是要通观全局,从他的全部作 [11】王科,徐塞,张英伟.萧军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 社,2008:180. [12]萧军.萧军近作[M1.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50. 【13】文中俊.萧军旧体诗评叭.社会科学辑刊,1984(5):144. 品出发,来研究其作品的价值。我们要关注他的新 【责任编校王涛】 一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