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交系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本文从公共交通、公交优先等方面对快速公交系统(BRT)进行分析研究,并列举了了国内部分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现状;为其他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技术参考介绍。
关键词:快速公交系统;公共交通;公交优先;发展现状
The analysis in research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Chen Jianhao
( Beijing General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ady the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in public transportatio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and so on,further more,it also lis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in some cities of China. It has the purpose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about the work of planning and design in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Keywords: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public transportatio;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current situation
0 前言
快速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简称快速公交系统(BRT),70年代起源于巴西库里蒂巴,是一种耗资低、建设期短,同时运量大、运营速度快、准时性好、环保的新型高效率公共交通方式。目前已获得了国际规划设计、交通规划及工程界的一致认同,已成为全球公共交通业的发展方向。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能源机构(IEA)以及公共交通国际联合会(UITP)等国际组织与机构都把BRT作为解决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革命性方案,积极地向世界各大城市推荐。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快速公交的城市已超过40个。
1 公共交通及公交优先
公共交通,是指布设在城市行政辖区和邻近地区,为本市居民和外来人口服务的大众交通体系,包括定时定线行驶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快速有轨电车(即轻轨交通)、地下铁道、轨道缆车、索道缆车以及定线和不定线行驶的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和客运轮渡等交通工具及其配套设施。城市公共交通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指城镇居民出行时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第二,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合理
利用城市交通资源,组织城市交通的合理进行所采取的一种组织方式。
公交优先,是城市交通的一种组织方式。它是以建立公共交通方式为主题,以多种交通方式有机结合的客运交通系统为目的,通过(交通)战略的调整及法律、政策的倾斜,为保证公共交通系统优先发展而推行的各项政策、措施的集合。一般认为公交优先的内涵是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政府部门在综合交通政策上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地位,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包括经济扶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确立公交优先发展的地位;在交通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上,确立公交优先的权利。
公交优先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问题。建设部领导在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强调,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应立足于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区交通的发展,立足于城市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与个体交通方式相比,公共交通系统对道路公共资源的占用要小得多。下图显示了同样运送60位乘客,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不同道路资源。
2 国内政策
随着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战略的具体实施,“公交优先就是大众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建设部在2004年提出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中提出,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有序竞争、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为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00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公共汽电车;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适度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汽车。
3 国内BRT发展现况
自2004年及2006年我国第一条和第二条BRT线路相继在北京和杭州开通以来,到目前我国已有十一个城市相继开通BRT线路,大部分为省会城市。主要城市包括杭州、济南、常州、厦门、郑州、广州以及大连。
杭州
2006年4月26日,全国第二条快速公交线路在杭州开通运营,杭州快速公交1号线西起黄龙公交中心站,东至下沙高教东区,全长23公里,建成15对专用停靠站和3个首末站,共计33个站点。2008年10月1日,杭州BRT 2号线开通运营,B2线总长22.5公里。
目前,B1线日均人流量6.5万人次,B2线日均人流量4万人次,加上8条支线,整个快速公交网络日均人流量达到26万人次。杭州整个公交系统日均人流量为280万人次,快速公交在其中占了接近10%的比例。
常州
常州地区总面积4374平方公里,2003年统计人口为345万。2008年1月1日,常州BRT 1号线开通。一号线呈南北走向,路线总长21.7公里,北起沪宁高速公路南侧(长江贸易中心北侧),南至武进长途汽车站北边,共设26个站点,车道的布置方式为路中右开门。2009年5月1日,快速公交二号线开通,西起西林公交中心站,东至戚墅堰公交中心站,全长21.5公里,设有24对BRT中间站,与快速公交一号线形成一个”十字型”的高品质、大容量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常州实行主支区间线之间”同台同向”免费换乘,整个快速公交系统共48对中间站,可换乘站点26对,达54.17%,
目前常州市BRT组合线路日均客运量稳定在13万人次,占公交日均客运量的13%以上。
大连
大连市区总人口约600万,市区人口174万,大连的首条BRT线路于2008年1月15日开通,是东北地区的首条BRT线路,快速公交线路沿兴工街至张前路,共设14个站点。工程总投资为3.4亿元,全部采用黄海牌BRT客车,64辆黄海客车,18米和12米车各一半。
目前,大连未有建设BRT的征兆,转向是轻轨和地铁建设,目前大连已有轻轨88公里,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在建设当中,全长60多公里,BRT对于大连城市交通的作用,仅仅只是多种交通形式中的一个。
济南
2008年4月22日,济南BRT1号线开通;济南快速公交一号线西起黄岗,东至全福立交桥,沿途11.5公里,共设有19个站点,平均600米设置一个站台,
与普通公交的站点设置几乎不存在差别。至2009年10月,济南相继开通 6条BRT线路,建成了”两横三纵”快速公交网络,主要的建设运营动力来自于应对全运会。
目前,6条线路配车145辆,线路长度达75.3公里,日均客运量20万人次,千公里运量达8000人次,济南市BRT车辆只占总公交车辆的2.5%,却承担了近22万人次的日客运量,占公交总体日客运量的10%。
厦门
2008年12月1日,厦门BRT正式开通,厦门BRT一期工程共建5条线路,即1号线、2号线、环岛干道线、成功大道线和联络线,总长115公里,1号线线路为第一码头至厦门新站,全长33.4公里;2号线线路为机场至同安西柯,全长15.3公里;环岛干道(快5线)线路为和平码头至第一码头;成功大道(快4线)线路为厦港至机械工业区,全长30.6公里;联络线线路为东芳山庄至会展中心,全长10.1公里。共建5座枢纽站。
目前日客流量保持在10万以上,2010年五一期间日最高客流量达到了28万人次,在国内仅次于千万人口的广州。
郑州
郑州BRT于2009年5月28号开通,郑州BRT共有1条主线,8条支线。主线为二环环线,途经农业路,桐柏路,航海路,未来路,中州大道,全长30公里,设有中央专用道以及中央侧式站台,支线全长110.5公里。
目前,每天BRT运营的人数是21万人次。
广州
广州BRT从2005年开始论证,到2008年开始建设,到2010年2月10日试运营,2月20日正式运营。中山大道BRT全线西起天河路,东至黄埔区夏园,设计全长22.9公里,全线规划路宽60米。路中央设双向两条BRT公交专用道(车站处是4条),外侧设双向6~10条社会车道(和中山大道现有的社会车道数目一样)。全线共设置26对车站。其中错位式车站11座,对开式车站15座。线路间隔按现有公交站点设置,平均站距定为800米。
目前日平均客流在80万左右,2010年五一期间,其最高客流量96万。
4 国内BRT应用分析
几乎每个城市的BRT建设都伴随着争议和不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路权分配
BRT没有创造更多的道路资源,而是路权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引起有车一族对于BRT的反对。但对于城市管理来说;只要客流选择大容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出行,相对别的出行方式,就会减少对道路资源的占用。
出行习惯改变
一些因BRT的开通而被取消了普通公交线路的区域居民也会对BRT产生反感,有些人需要转车或走更远的距离,这是因为出行习惯被改变的缘故。
对线路的不满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是,有些城市的BRT网络发展成熟,运营情况稳定,导致一些BRT没有覆盖到的城市区域居民对此BRT线路布置产生争议。
5 结语
绝大多数城市的BRT系统在经过前期运营和调试之后,已经受到了肯定,。
目前建设BRT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站台设置在道路中央,大多数进入站台的出行者都需要经过斑马线,这不仅会影响道路通行能力,更对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危险,但是建设人行天桥的费用过高;此外,BRT的干线与支线的链接问题、BRT站台的线路查询系统设置、客流上下的秩序问题、专用车道的监控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规划委. 《北京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M]:2010,
[2] 徐康明. 《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与设计》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