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3期 (总第213期) 广西社会科学 GUANGXI SHEHUI KEXUE N0.3.2013 (Cumulatively,NO.213)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3.03.006 总部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田新元 (中共梧州市委党校,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发展总部经济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梧州市作为西江经济带中心,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有 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对此,梧州市应从目标定位、科学布局、人才资源、城市环 境、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大力培育扶持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到梧州市发展,;r- 聚形成强大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 关键词:梧州市;总部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6917(2013)03—0028—05 总部经济是大量的企业总部在某个区域集群布 中心区域的集聚发展,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部 分,将有效促进当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起到“一石 二鸟”的拉动效应,对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J。因此,大力引进国内 外大型企业和竞争性企业落户梧州市,并设立区域 总部、分支机构、研发中心、管理中心、营销中心和结 算中心等,将对梧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 促进作用。 局,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等集群效 应,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经济形态¨J。近年来,总部经 济引起各地热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重 庆、青岛等许多城市都明确提出了建设区域性总部 聚集区的战略,将其作为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和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和实力的重要战略,并制定专门的鼓励与引导政策,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j。本文拟以广西梧州市为例, 探讨总部经济发展问题,并结合梧州市经济社会发 展现状,就梧州市今后总部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目前,梧州市正面临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培 养自主创新品牌的重要任务,发展总部经济就是把 企业管理、营销、研发等部门集中在一定的空间,把 生产加工基地安排在自然资源、营运成本相对较低 的周边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实现企业 与区域资源的最优组合。既然是企业总部,就不会 在中心区域搞车间、建工厂,也不会有超标的噪音和 、发展总部经济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 有重要意义 结合上述定义,总部经济是大量的企业总部在 某个区域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功能 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 现不同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分工协作的一种经济形 污染,这有利于梧州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 由于这种价值区段专业分工的不同,企业也能从中 获取最大程度的高额利润。 作为梧州市中心区域的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 土地资源稀缺,开发成本较高,若有大量占地面积较 小的总部企业存在,企业总部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态。目前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经济发展 的重要力量和新增长点。总部经济中的企业总部在 收稿日期:2012—12—04 作者简介:田新元(1974一),男,湖南株洲人,硕士,中共梧州市委党校讲师。 28 整个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都在企业注册 地,即总部所在地上缴,这将会为梧州市的财政收入 作出巨大的贡献。发展总部经济将会带动整个城市 各种商务活动、研发活动、营销活动的发展,而保障 这些活动所必需的各种配套消费,如高档公寓、会展 中心、购物中心、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等将随之兴 起,管理和公关、财会、法律服务、中介、广告服务等 新型服务机构,也将获益匪浅 。 二、梧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发展总部经济,对梧州市来说,既是机遇,又是 挑战。明确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既有助于 梧州市政府确定今后发展重点,同时也可以为总部 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一)梧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梧州市作为 “百年商埠”、“绿城水都”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中心 城市,比较优势突出,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 件。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梧州市是西部大开发区域 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背靠大西南,地处泛珠三角经 济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重要水路和陆路交通咽喉, 是西江黄金水道的中心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 优势。目前,梧州市正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融入珠三角和北部湾2小时乃至1小时经济圈。未 来三年内,梧州市将构建一个完善的“954111”综合 立体交通体系:有9条高速公路,5000万吨港口吞吐 能力,4条铁路,1个机场,1条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 和1条西气东输通道在梧州交汇_5 J。这座地域意义 上的枢纽城市将真正变成国内交通枢纽之城、商贸 物流枢纽之城。 二是文化底蕴优势。梧州市历史悠久、人文荟 萃,素有“岭南水都”、“文化古都”之称,具有宗教、 民族、宝石、骑楼、山水五大文化内涵。目前拥有全 国规模最大最具岭南特色的骑楼城、始建北宋初年 的龙母庙、全国最早建造的中山纪念堂、中国足球摇 篮的训练基地、享有“秀水世无双”美誉的鸳鸯江等 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梧州市深厚 的文化底蕴可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多渠道的整合 资源。 三是产业基础优势。梧州市是广西现代工业的 发源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梧州市目前有5个 总部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A类产业园区,1个B类产业园区,2个自治区级工 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一个“五园八区”各具特色、联动 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这“五园八区”,梧州市 现已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形成 了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林产林化、建筑、化工、电力 能源六大优势产业和医药、食品、纺织三大传统产 业。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广西著名商标25 个,300多项产品被评为国家、省、部级名优产品 J。 梧州市日益完善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基础为发展总部 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原始积累。 四是生态环境优势。梧州市被誉为“绿城水 都”,地处亚热带和热带过渡带,自然条件优越,全市 森林蓄积量达3093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近 72%,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约1200公顷,建成 区绿化覆盖率达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 米以上,居广西首位,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前,梧 州市正全力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努 力建构“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乡一体、生态优良、 和谐文明”的美好画卷,真正成为创业的热土、宜居 的福地。这将最有可能成为梧州市引进企业总部或 分支机构落户的一个卖点。 五是经济基础优势。近年来,梧州市改革开放 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得到较好治 理,城市竞争力正在快速上升。2012年,梧州市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885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 业总产值1390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855亿元,同比增长35%;财政收人超过100 亿元,同比增长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完 成20610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人完成 6500元,同比增长15% 。世界500强企业顶新国 际康师傅、大润发(康成投资)、沃尔玛等企业也相继 落户梧州市。充满经济活力的梧州市,已经拥有较 强的经济实力去发展总部经济。 (二)梧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劣势 通过对梧州市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的调 研可发现,尽管梧州市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存在一 定的优势,但从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来看,仍存在许 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总部经济还处于萌芽阶段。主 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服务体系不够完备。服务业的完备程度是 企业总部选址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国内外城 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一个具有吸引总部企业落 29 广西社会科学2013.3 户的城市,其金融保险、信息软件、租赁商务、科研技 术等服务型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都达 到65%以上。如香港服务业比重已达到82%,上海 的服务业比重已达70%左右 。近年来,尽管梧州 市的服务产业发展步伐有所加快,但从总体而言还 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保险、会展、物流、法律、会计、 广告、中介咨询等诸多领域仍有待开拓或提升。特 别是在五星级大酒店、星级商务楼、高质量的贵族学 校等一些高端服务设施方面还留有空白,无法对外 产生吸引力,这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一大软肋。 二是重大产业项目比较缺乏。近年来,梧州市 产业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项目规模仍然 较小,牵动性强、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长期缺乏,导 致加快发展的后劲不足,产业提升的速度不快。另 外还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如土地供应紧张,可利用 土地少,利用成本高;财政收入规模不大,难以满足 开发需要,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这使得梧州市在重大 产业项目的争取上不具竞争力,更难以引进、落地, 严重影响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发展,制约了区域新竞争力的形成,将会使总部企业 作为产业载体,在推进产业立城,加快服务业提速升 级上,不能发挥更加强劲的引擎作用。 三是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拥有多样化、高效化 和便捷化的融资环境和平台,是一个城市发展总部 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就当前梧州市的金融现状 来看,存在信贷总量相对较小、信贷投向不够集中、 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除几家国有银行、农村信用 社和一家商业银行外,股份制银行和合作银行及其 办事机构在梧州市还多有空白。这不仅使企业的融 资发展受到限制,也给企业的资金信贷和结算带来 了很大的不便和阻碍。 四是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和科研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端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的 根本资源。但从目前来看,梧州市培养高端人才的 高校和科研院所严重缺乏,导致全市人才总量偏低, 高层次人才比重低,尤其是发展总部经济所需的经 营管理、研发科技、高新技术和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人 才奇缺。根据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调 研,截至2010年7月,梧州全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 只有61人,高级经济师只有51人,享受国家特殊津 贴的只有18人,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全市人 才总量远低于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在人才政策 环境上,人才市场发育不够完善,人才政策缺乏连续 30 性,人才施展空间不够宽松,使得许多单位和企业难 以招到自己所需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有些单位 即便引进了一两个,过一二年后也离开了。在科研 机构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全市只有梧州学院一所普 通本科院校。 五是政策环境亟须完善。总部经济对政策环境 的敏感性较高,但目前梧州市既没有制定支持总部 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也没有编制发展总部经济的 规划,发展总部经济缺乏有效的指导。另外,随着经 济社会的发展,梧州市目前虽然投资环境有所改善, 但总体来说,与发展总部经济所要求的条件还有一 定的差距: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成网络,市区道 路宽度不足,分流不畅,环城高速还没有形成,公共 休闲空间严重不足,高档服务设施基本空缺;城中村 现象还比较严重,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政务环境 有待改善,“中间梗阻”、工作“忽悠”、部门服务利益 为先现象比较突出,网络化办公还没有全面推行,个 别部门仍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全市只有21个部门 设有网站 三、梧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梧州市今后发展总部经济的总 体思路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梧州市,面 向国内外,紧扣打造“两城市一基地”的城市定位,强 化产业导向和政策导向作用,培育扶持一批本土企 业做大做强,并使城市各方面的条件同时发展。同 时,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 群和发展环境,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或区 域性分支机构到梧州市发展,汇聚形成强大的资金 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流_l ,力争在“十二五”时期, 逐步将梧州市建设成为西江上游经济带总部经济集 聚龙头城市。为了更好地推动梧州市总部经济发 展,结合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定位总部,明确发展目标 梧州市发展总部经济要立足产业基础以及城市 功能定位,对总部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明确发展 目标。首先,依托产业,抓住梧州市现有资源特点和 优势产业,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扶持和 培育有色金属、人工宝石、船舶机械、医药食品、新能 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吸引相关产业的企业区 域总部和分支机构,以及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服务 行业的研发性或经营性总部进驻,努力打造西江上 游经济带总部经济集聚龙头城市H 。其次,瞄准海 外,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新机遇,做好 总部经济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联动工作,力争在“十二 五”期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上市公 司等大型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 采购销售、资金结算、投资管理等职能的总部企业, 抢占发展总部经济的制高点,融入国际产业链 。 再次,放眼全国,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建设西江经济带 的发展机会,按照梧州市“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 的城市定位,积极参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的区域合 作,大力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开 发梧州市的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引导设立 相关产业的区域性总部或研发、营销、培训等分支机 构总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在外地发展的梧州籍 企业家将总部设在梧州市。最后,立足现实,抓住打 造“两城市一基地”的战略机遇期,按照总部经济发 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提早确立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布局和功能定位,推进总部楼宇项目建设,完善商务 楼宇功能配套和管理服务,引导发展区位优势突出、 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另外,还要通过 推动企业上市、实施服务业分离、鼓励连锁经营等方 式,实施总部企业培育计划,将现有准总部企业培育 成真正的总部企业。 (二)科学制定规划,夯实发展载体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按照总部经济的功能 定位和服务配套需求,加快各种优势资源整合,着力 打造以“四个中心”为核心的总部经济集聚区。首 先,以河西红岭片区开发为重心,打造总部经济商务 中心。梧州市政府应把整个红岭片区的开发纳入集 中打造总部基地的范围进行规划,最大限度整合、配 置土地资源,提早为总部经济集中发展提供载体资 源,发展写字楼、高档宾馆,建设企业家会馆、高档休 闲中心,等等,促进该区域形成标志性西江经济带梧 州总部基地,承载总部经济发展。其次,以科技企业 孵化园建设为重心,打造总部经济创新中心。充分 利用工业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以科技企业孵化园 建设为载体,制定优惠政策,提供配套资金,吸引全 国各地科技人员带着高新技术项目来孵化基地创 业,吸引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孵化、创业,打造总部经 济创新中心,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形态。再次,以工业 集中区基地建设为重心,打造总部经济制造中心。 发展总部经济要与区域产业结合起来,按照总部经 济发展的要求,加快优势资源的整合,科学规划产业 发展布局,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逐步形成人力资 总部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源、技术资源和要素资源高度循环支持共享的总部 经济商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从 而带动整个梧州市经济的腾飞。最后,以西江南岸 旅游开发为重心,打造总部经济休闲中心。梧州市 政府应整合提升南越山及周边山水旅游资源开发和 网络建设,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内涵,逐步把圣 文园、八宝塘、下小河和长洲水利枢纽库区整体打造 成为总部企业的高尚休闲度假旅游区。 (三)大力引进人才,构筑人才高地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 施人才强市战略,制定和完善人才引入留用、资金服 务、培养选拔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构筑适合总部经 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首先,以组织留人。抓住换 届有利时机选举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企业 贡献大、参政议政强的总部企业和准总部企业负责 人担任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时在非公 有制总部企业建立党组织等形式,增强总部企业各 类人才的政治归属感。其次,以家庭留人。为企业 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事业发展和生活条件 等综合配套服务,落实高端人才的落户、医疗、保险, 以及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教育 部门、人事部门应对高端人才子女就学和配偶的安 置提供绿色通道,协调安排其子女在同城公办学校 就近人学,帮助安排其配偶进性质相同的单位工作。 还可考虑安排一定额度的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增建人才公寓。最后,以感情留人。梧州市政府应 对在梧州市作出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 精神奖励,帮助企业核心人才提供培训机会,每年开 展优秀人才评选和表彰大会并为获奖的人才组织旅 游、考察等活动,培养各类人才对梧州市的信任感和 忠诚度。 (四)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一流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发展总部经济的生命线和核 心竞争力。因此,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为总 部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撑。首先,打造“花园 城市”。利用、保护和完善现有的自然特色,使市区 “显山露水”,成为绿树环抱、鸟语花香、街道整洁、建 筑美观的花园式现代化岭南文化旅游城市,为总部 经济的发展创建一流的宜居和宜业环境。其次,打 造“平安梧州”。通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 保投资者经济运行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合法利益安 全,积极为总部经济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治安 3】 广西社会科学2013.3 环境。再次,打造“数字梧州”。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构建多层面信息体系,逐步实现网上咨 询、网上审批和网上投诉,为总部企业提供方便、快 捷、全面的资讯服务和交流平台,不断增强政府的服 务功能,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率服务环境。最 后,打造“楼宇社区”。树立“楼宇社区”理念,组建 全市楼宇综合服务中心和单幢楼宇服务中心,实施 “白领午餐”工程,开办“白领学堂”,开设“白领驿 家”,为楼宇业主和入驻总部企业提供专业化、“一条 龙”服务,满足总部企业白领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五)强化机制创新,加强统筹协调 总部经济是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 整个区域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不可能孤立发展,需 要多方协调合作。尤其是梧州市这样一个刚刚起步 的城市,更需要发展进度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的合 作互补l14]。首先,应建立领导协调机制。要把培育 总部经济产业区、建设西江经济带总部基地作为“十 二五”时期中心城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建立由市领导 牵头,由发改、建规、国土、招商等部门参加的项目推 进联席会议,研究制定梧州市发展总部经济有关政 策措施。其次,应培育人才支持机制。尽快成立发 展总部经济咨询委员会。聘请高层次、高水平、具有 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知名企业 家等担任委员,研究指导梧州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 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加强产 业人才的培训和储备。再次,应完善融资协调机制。 设立总部企业孵化基金,鼓励银行、担保公司、风险 投资公司等机构加大对有融资需求的高成长型和科 技革新的企业扶持。同时,市级财政对符合准入条 件的企业要给予贷款贴息和科技孵化资金扶持。最 后,应建立宣传辅导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发 展总部经济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 等媒体平台,通过组织举办座谈会、推介会、网上交 流等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梧州市发展总部经 32 济的优势、规划和有关优惠政策,为梧州市发展总部 经济营造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发展总部经济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梧州市作为西江经济带中心,具有发展总 部经济的有利条件,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 薄弱环节。对此,梧州市应从目标定位、科学布局、人 才资源、城市环境、工作机制等方面人手,大力培育扶 持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 到梧州市发展,汇聚形成强大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和人流,力争在“十二五”时期,逐步将梧州市建设成 为西江上游经济带总部经济集聚龙头城市。 参考文献: [1]赵弘.总部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4. [2]方赐德.漳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分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7):116—120. [3][9]崔媛.青岛市政府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 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4]丁智才.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 2012,(2):16一l9. [5][6][7]梧州市人民政府.梧州市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l-2015) [z].梧州市人民政府,2011:24;26;10. [8]黄金铭.改革发展事业接力开创[N].梧州 日{艮,2013一O2一O2. [10]孔永生.廊坊市“发展总部经济,建设总部 新城”的调研报告[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 (8):92—96. [11][12][13][14]胡建华.成都市金牛区总部 经济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责任编辑:吴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