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国产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之影响.

浅析国产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之影响.

来源:世旅网


浅析国产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之影响

摘要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身心发展的成熟会逐次递进,我们研究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在一个比较大的群体环境中,研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性和阶段性。在这其中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水平,移情训练策略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等都影响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动画片是幼儿在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认知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众多的动画片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如《大耳朵图图》,《灰姑娘》,《白雪公主》等。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孩子能汲取良好的营养,如聪明机智,爱心,善良等,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同时也有一些含有暴力倾向的动画内容,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使孩子产生恐慌心理,孩子缺乏安全感,还有一些孩子会模仿里面的暴力行为如《铠甲勇士》,《喜洋洋与灰太狼》等。

在本文中我将结合在见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我自己的理论及查阅的资料,浅析国产动画片对幼儿的影响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关键词:国产动画片,幼儿亲社会行为,

目录

一. 国产动画片的发展概况

二.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三.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1.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水平与研究教育

2.移情训练策略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益影响

2.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不利影响

五.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1. 移情

2. 榜样

3. 表扬,奖励

4. 组织游戏

六. 指导幼儿观看动画的策略

1. 题材的选择

2. 与孩子一起观看

3. 注意看动画片的时间

4.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生活规律

一. 国内动画片的发展概况

以1926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来阐述中国国产动画片的起源并不为过。紧接着的《一封书信寄回来》、《铁扇公主》的摄制完成,确立了中国早期动漫在亚洲的地位。 在新中国成立后《骄傲的将军》、《神笔》、《小蝌蚪找妈妈》等动漫加入了剪纸、水墨画等传统艺术。而这些动漫只是一些中国传统的故事,当然不可否认短片是每一个年轻导演应该有的一个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以来国产动漫就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对动漫的理性认识,很少有那种能引起轰动的长篇动漫,没有一个良好的商业运行体系。

二.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和分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他是指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从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社会效果看,分属不同层次和水平,其中利他行为是高层次的亲社会行为。因为利他行为是人们出于自愿的亲社会行为,它并不企图得到任何报酬和奖励。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它受到人类社会的肯定和鼓励。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他们的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

展相一致。亲社会行为发展成为儿童的心理品质的过程,就是儿童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情感日益丰富,在活动中有效地掌握帮助别人的知识,技能及锻炼意志。

三.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1. 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研究。

谦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界作为孩子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长对幼儿谦让行为的不重视和教师对幼儿谦让教育的忽视,导致幼儿在生活中很少发生谦让行为。但谦让教育刻不容缓,首先应从家庭入手,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同时渗透于幼儿的一切日常活动中,并辅以正式教育活动,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相互配合,共同协商,做好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 移情训练策略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

移情也称情感移入或感情转移,是一种根据经验或遗忘的类似情景去知觉和理解当前情景的心理现象。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通过与他人分享某种资源而使他人获益,是人类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我国的一些学者研究表明,移情训练能显著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水平。通过一些训练,将发现幼儿的实质性行为有很大的提高,自我观念逐渐消退。移情训练使幼儿有机会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人的情绪,愿望,体验他人的情感,处境,角色体验,经验分享,真实感受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分享的心情是难过的,痛苦的,与别人分享,使别人快乐。他们的行为受经验的触动,因此幼儿做出了分享的反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也受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影响。

四.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1.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益影响

(1) 动画片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

动画片不仅能扩散幼儿的词汇量,为孩子提供形象化的语言,训练孩子的倾听技能,孩子们通过看动画片,然后进行交流;又在交流中整理语言片段,他们都能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能大胆的说,集中精力,毫无拘束的和自己的同伴将有趣的画面内容与大家分享。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举一反三,学习其中的语言范例,故事创编。这样就运用了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2) 动画片对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动画片的内容,形象方面来看,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从内容上看,动画片的主题比较鲜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故事,动画片一般都充满了奇思妙想,对儿童想象力的开发非常好,儿童又乐于接受。而动画片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从宇宙到科技、军事再到人伦、艺术无所不涉,各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原理都以一种动画的形式走入儿童的心里。例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它就以让孩子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从孩子蹒跚学步开始,他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对人和物的好奇心和兴趣也越来越大。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儿童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的非常生动,易为儿童接受,印象深刻。

2. 从形象上看,动画片的主角比较固定,性格特点比较典型,孩子的思维在初期的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于面前这个世界会比成人更多的采取通化的手段来把握。而卡通正好迎合了孩子们的这种需要,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上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等。动画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2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不利影响

(1) 虚拟与现实的混淆

《铠甲勇士》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动画片中的怪兽,恶魔等,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而从幼儿心理身理发展上看,幼儿会把动画、想象与现实混淆在一起。他们无法独立,完全正确的判断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当他们进入虚幻世界并与现实生活相混淆时,就会很容易发生事件,他们身处在现实之中,而意识、思想却完全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

(2)模仿动画里的内容和动作

动画片由于色彩鲜艳,画面变换速度快,又有很多可爱的卡通人物,从而深受幼儿喜爱。幼儿的信息和认识也有一部分从动画片里得到,因此动画片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一部分。幼儿经常会模仿喜爱的动画片中打斗的场景。由于幼儿的自制力比较差,他们通常会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进行,而其中的很多动作是很危险的,会伤害他人或伤害自己。

(3) 对心理的影响

由于动画片生动的情节,鲜艳的色彩,变化的画面吸引着孩子,所有会造

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而长时间看电视,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身心都是有害的。

有调查表明,看电视容易得“电视综合症”。爱看电视的儿童有时会感到心神烦躁、很难安静下来。患了“电视综合症”的幼儿不能连续保持注意力,要么呆呆的坐在,要么无法抑制冲动,变得爱打架,也会不停的讲话,显得心神不宁。有时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看电视会引发“电视孤独症”,因为孩子看电视往往会沉迷于电视所创作的世界中,没有时间与家长和小伙伴交流或交往。时间长了,他们便害怕与家长和小伙伴交往,只有在看电视的时候才会觉得是自由的。

长期接触不良动漫,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及世界观、价值观都会产生难于预计的影响。

(4) 长时间观看电视对身体影响

长时间看电视使人不爱动脑子,有人把电视成为“制造傻瓜的机器”。电视与读书相比是被动的,因为电视上的图像很容易理解,无需开动脑筋。这不利于儿童思考力的养成与提高。对电视严重依赖的儿童,他们的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掌握数学符号体系的能力不可避免的会遭到严重的削弱。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份抽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随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肥胖发生率增加1.5%。因坐

看电视的时间多,户外运动时间少,缺乏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使人血液运行不畅,躯体活动不灵,不能适应室内外环境,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所有很容易生病。

五.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儿童社会性行为的研究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和培养获得的。这种培养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 移情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夫曼对儿童移情及其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多年的实验研究。他指出,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儿童能更好,更经常地做出亲社会行为,对周围成人和同伴亲切,而移情能力较缺乏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很少,而消极的,不友好的行为则较多。

移情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为他人的情绪,情感而引起自己的与其相一致的情绪,情感反应。移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和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二是能在更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即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处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因而产生相应的情绪。移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也经常被称之为“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因为他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内有自觉性,要求自己能使别人快乐,幸福,否则自己会感到不愉快。霍夫曼指出:“移情是诸如助人,抚慰,关心,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它激发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驱动器。利用移情来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比一味的限制,要求这种外部约束要有效的

多。能深刻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儿童,以后遇到类似情境要做出消极行为前,便会回忆起以往的体验,浮现出受害同伴痛苦,难受的表情,于是便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谦让等积极行为。移情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续编故事,扮演角色等。其中角色扮演与角色游戏相类似,是认儿童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表情,动作等表现该角色的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继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做出恰当的反映。

实践表明,移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它有助于人格的完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2. 榜样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主要是通过观察性的学习和模仿达到的,榜样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儿童置身于社会之中,无论是周围的人们,还是电影,电视,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儿童学习模仿的对象。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儿童多次观看别人的亲社会行为,就是助于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表明,成人行为的榜样对儿童的刺激作用远大于言语指导的刺激。心理学家冠茨等人研究了儿童在看过助人行为电视后发现,儿童在游戏场上表现出更多的彼此帮助的行为。拉什顿等人研究表明儿童多次观看利他行为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利他行为。多次看到别人把自己的东西分给需要的儿童,比只看到一次的儿童,能更多的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父母,教师是儿童直接模仿学习的榜样,教育者言行一致才能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同时,教育者有必要为儿童选择良好的榜样,例如向儿童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

3. 表扬,奖励

儿童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地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儿童一旦做出了利他行为,成人和教师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儿童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巩固的,目的。反之习得的利他行为可能消退。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做过一项实验,采用创设需要谦让的实际情境,并施以精神奖励法,对儿童进行谦让观念,行为的训练和教育。恰当的运用表扬,奖励,能有效的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4. 组织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之一。游戏中儿童要进行交往,不肯谦让交往就不能继续进行;进行游戏要配合,合作的能力就得到锻炼;大家一起游戏,玩具,物品就要求共同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儿童起初会发生冲突或出现争执的情况,因此,需要成人和教师给予指导,启发人们去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教育儿童学会谦让,合作,共享等良好行为。攻击性强的儿童往往缺乏解决交往问题的策略,不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往。这就需要儿童提供一些正常交往的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性行为。我们要利用游戏这一有效的手段儿童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他们能够逐步形成自觉,稳定的亲社会行为。

六.指导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策略

1.题材的选择

幼儿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于要看什么?看什么好?完全没认识,也做不了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成人帮他们做好题材的选择。看一部动漫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这部动画好在哪里?孩子从动画中得到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挑选动画时要问自己的。这要求

成年人首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对孩子的世界,孩子的节目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把握住,那些动画中哪部分是孩子不能理解的,哪些是误导孩子的,我们应怎样处理引导。

2.尽量陪孩子一起看,在这过程中,要和孩子一起分析

虽然有些动画片的情节有些吓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但只要我们对孩子及时引导,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如《喜洋洋与灰太狼》中,我们引导幼儿在遇到危险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小伙伴和睦相处等,在《熊出没》中,可以学习爱护环境,团结,乐于助人等。

3.注意看动画片的时间

再好的节目也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不要让看电视的时间占了孩子的休息时间,户外活动,游戏,阅读和周围人交流的时间。家长还要注意让孩子保持看电视的安全距离。

4.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生活有规律

家长可以将幼儿每日生活作息安排及生活注意事项方面的尽可能资料,作为幼儿在家中一日生活安排的参考,在主要的生活习惯上尽可能地与幼儿园保持一致,看电视的时间要控制在45分钟之内。晚上9点就一定要求孩子睡觉。

在幼儿的生活中,观看动画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家长还是家长,都应关注这一现象有可能给孩子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我们要积

极的引导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