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心”式课堂,让班主任更出彩

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心”式课堂,让班主任更出彩

来源:世旅网
36寻找中国好老师 CHINESE GOOD TEACHER SEEKING

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心”式课堂, 让班主任更出彩本刊记者|高林福 刘乙鑫(实习)工作室成员东莞培训。

如果将心理学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能够打造出什么样的班级?多年来,作为班主任的张玉石,一直在探索二者的科学融合之道。

2016 年 9 月,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授牌成立,在“轻松高效做班主任”的宗旨指导下,张玉石在几年里不断吸纳志同道合的教师同仁,如今,工作室已是一个有 15 名成员、15 名学员、数百名网络学员的大团队。张玉石也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带入工作室,

指导老师们把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班级管理和班会课的设计中,让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专业、更科学。

从“虐心”到“悦心”的转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能够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从而科学

地实现班级管理育人目标,形成智慧型班级管理模式。”被问到心理学融合课堂的意义时,张玉石老师这样向我们解释道。对于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张玉石来说,能够想到将心理学带进班级管理,还要从自己的班主任经历说起。

初为班主任之时,张玉石特别重视文明班的评比,为此建立了一系列惩罚制度来保证班级的高评分:学生内务扣分罚抄课文,值周时包庇自己班级,甚至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时,如果拿不到第一就会被训斥。这样的管理模式的确奏效,“文明班”“优秀班主任”等名号让她乐此不疲,但是长久之下,班级氛围却十分压抑,学生对自己的抱怨也不绝于耳,初二时甚至开始集体对抗。

张玉石开始明白,“虐心”型班级管理,虽然短时间的效果不错,但屈从于权威之下的学生,没有对班级的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只是作为教师的对立方而退化为被战胜的对手,长久之下,不仅容易爆发师生矛盾,甚至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想象的伤害。她说:“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管人先管心,先使全体同学内心愉悦才能使班级管理有效。”于是,张玉石以“悦心生活每一天”作为班级管理“心”思路,融合积极心理学和正向情绪管理,以“悦心”型班级管理取代“虐心”型班级管理。

起初,张玉石希望通过鼓励来唤醒学生内动力。她在学期期末变着花样给学生分发奖状,尽量做到人手一张,原以为这些奖状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假期里的奖状,却沦为了一张张“免死金牌”,不用补习,索取奖励,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无法自拔,这也脱离了设置奖状的初衷。

一番思索,张玉石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惯例在学期末的颁奖环节,翻转到开学的第一天。她说:“如果让学生对奖励结果的功利和虚荣变成自主努力的动机和过程,既可以反思上学期自己的不足,又可以鼓励自己再接再厉,更是一次开学初的‘收心’教育,这不是更能体现奖励的意义和颁奖会的初衷?”

这场隆重的颁奖仪式早在开学的前一周就开始“造势”,每一位家长和科任老师都收到了邀请函。颁奖仪式当天,每一位学生亲自拟写自己的奖状,如“三

OPEN CLASS37STUDIO走进名师工作室

好学生”“单科状元”“内务之星”,并拟下目标,奖品是丰富多彩的创意文具,比如书桌版月历、“葵花宝典”笔记本等,都由学生自由选择。颁奖仪式带来的“期待效应”,让学生渴望遇见更好的自己,脚踏实地地用行动证明自己,无论是学习热情还是班级风气都空前高涨。得到奖励的同学自信心增强,而为了捍卫荣誉也会更加用功,没有获奖的同学将羡慕化为动力,力争新学期站上领奖台。

“青少年的品德形成需要经过‘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过程,品德发展需要‘他律—自律’的过程,即最初需要老师提出要求,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才能唤醒学生的内动力,变得主动自觉。”张玉石说。升学首日的颁奖仪式,学生不是被动的被管理对象,而是自我管理之下的最大受益者。“颁奖仪式,不应该是一学期结束时圆满的‘句号’,而应该是开启新学期无限可能的‘冒号’。”

心法式主题班会“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是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追求的核心内容。为了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班会课的设计中,工作室成员通过自主研修、网络培训、共读好书等形式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并以课题为载体,形成心法式班会案例集。工作室申报的省重点课题《初中心法式班会课程化建设研究》,也已经顺利结题,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何为心法式班会?张玉石向我们解释道:“心法式班会,是利用心理学原理,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开展班会,从重形式创新到重内容走心,走进、唤醒、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张玉石表示,虽然近年来,班会课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但相当多的班会课都难以避免走向形式化,热闹的背后,是课前的充分准备和课上按部就班地表演,课后没有一点效果。班会课只有“走心”,才能走出形式化的困境。

因此,工作室的成员,在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的主题班会交流会议,一步步摸索心法式主题班会的内涵与实践。

首先从班会的主题入手,从被动变为主动。传统38寻找中国好老师 CHINESE GOOD TEACHER SEEKING

班会的主题由学校或班主任决定,心法式班会主题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制定,如寄宿制学校,就可以针对首次寄宿的初一新生的习惯养成问题,有预见性地设计“新住宿时代”等主题班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极大地增强了班会课的实际效应。

在目标上,从单一到多元。传统班会多针对学生某一问题行为,企图通过一节班会课解决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心法式班会在同步考虑品德形成的四元素:知、情、意、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三维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根据不同的主题,找到相应的侧重点,如青春期的亲子沟通,便是侧重情感交流,而手机的正确使用,则是侧重行为引导。

内容上,从重结果到重感悟。传统班会上,教师一厢情愿地灌输,往往事倍功半。要解决学生群体的某一问题,注定不能靠着一节班会课。什么样的内容能够走进学生内心?长篇大论的传教说理,不如多一点生活写实,遥远的名人故事,不如自己的亲身经历。只有能达到共情效果的内容才是最有效的内容。

形式上,从重外在到重内在。班会课的形式丰富多样,除了老师讲学生听,还有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活动体验、辩论会、茶话会、班级法庭等等。班会的形式决定了班会内容能否走进学生内心,有效的班会活动,既不是教师的单向传输,也不是把好看的形式胡乱拼凑,根据内容和班情选择合适的形式,才能“走心”。

过程上,从重流程到重体验。按部就班进行的传统班会课,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需求。心法式班会则意在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让班会经历心路历程,更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调整预设,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

基于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心法式班会科学有效地将共情式的情感体验和体感式的行为养成带入班会讲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基础,例如在“告别童年,放飞青春——走进‘青春门’”的主题班会中,基于孩子们最后一个儿童节在初一这个新的环境度过的情感需要,张玉石会针对性地给孩子们搭建平台,通过吃雪糕、交流童年小故事等环节,唤起孩子们的童年回忆,并以此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班会氛围。当然,作为最后一个儿童节,孩子们也将在班会上展望未来,一起向昨天告别,张玉石会引导孩子们为十年后的自己写信,期望在十年后打开这封信时,能够无愧于自己的青春。心法式班会课的情感共鸣,给予孩子的不仅是年岁的成长,更是心灵的成长。

笔耕不断,传递“心”的教育长时间以来,张玉石携手工作室成员,勤于反思,执着专研,不断改进“悦心式”班级管理模式和心法式系列班会课程。而张玉石也从不吝惜于分享,为了将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广出去,张玉石创建了“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并在几年的时间里坚持每日更新,笔耕不断。

在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中,张玉石以“张张”为笔名,用平易近人的口吻讲述着不少老师都忽略掉的教育道理。在这些文章里,她会劝早恋的学生坚持走完这段感情,享受幸福也体会责任。她也会将象棋、魔方等带进教室,以疏代堵,让好玩的孩子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她的教学风格不拘一格,但每一篇文章,总能给老师们以新的启发。有老师在文章下留言道:“曾以为自己做了几年班主任,在教育方面也有话语权,看了张张的文章才知道,自己的很多做法都掉坑里了,原来自己值得反思的地方还很多。”

而现在,张玉石虽然承担着班主任和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还同时兼顾学校行政工作与工作室主持工作,但她依然坚持每天抽时间,写写自己的教育笔记,让更多的教师获益。“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已经拥有了超 20 万的粉丝,几乎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在1万以上。她还将自己的教育心得汇总于《做班主任,真有意思》一书中,让更多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得以转变,让班主任们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找到幸福感与成就感。

而为了将工作室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学校,促进课程交流学习,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张玉石与其工作室的成员也积极策划与其他学校的交流访问活动。

2016 年 12 月 8 日,佛山市罗村第二初级中学的教师代表来

校访问,并与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展开了德育交流。在这场交流活动中,张玉石也将工作室的一大工作亮点——心法式主题班会展示给友校的各位到访老师,工作室成员之一的彭婷老师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地向观摩团展示了一节高效实用的班会课——《好习惯伴我成长系列课程之“你离成功只差一本笔记”》。

彭婷老师的班会课以听力测试的形式导入,然后又结合班内外笔记实例、相关调查数据,使学生明白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彭婷老师向学生们分享的“小P四分笔记法”,这是效仿了日本的方格笔记法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笔记法等多种笔记方法,又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实际研制的特色高效笔记法,这种笔记方法动线清晰,分区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通过彭婷老师对学生笔记的即时展示,让现场的到访教师眼前一亮,而班会课整体氛围轻松愉悦,学生兴致盎然,也获得观摩团的一致好评。

除了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张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也在积极开展免费公益讲座,送教下乡,辐射十余所农村学校。工作室的成员曾前往四川凉山与西藏等地的偏远学校支教,并与这些乡村学校结成联盟,资源共享,点对点指导所在学校建设班主任队伍。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六年前,张玉石为了在广东省班主任大赛脱颖而出,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没日没夜地看书、练习,巨大的压力伴随失眠,让她不得不依靠药物入睡。2016年,她开始从事公众号写作,哪怕工作繁忙或是生病,也要坚持更新,至今已有上百万字的原创文字资料。“心”式课堂,从来不是拍脑袋的想法,而是张玉石数年来的坚持凝成的结晶。她说:“因为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成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OPEN CLASS39工作室成员上公开课。工作室对外交流活动。外出培训:与陈宇老师合影。

40寻找中国好老师 CHINESE GOOD TEACHER SEEKING

让虐心的惩罚变得心悦诚服GOOD TEACHER张玉石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南海外国语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

任,语文教师、班主任,佛山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副秘书长、讲师团成员。广东省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主持多项省级、市级课题,多次担任市班主任能力大赛评委和命题人,著有《做班主任,真有意思》。

在教育教学中,都说当班主任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很多刚走上教学岗位就接手班主任的教师而言,除了日常工作外,班级中发生的大小事情都需要管理,一位班主任在说到自己的班级时,用“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来形容。当班主任,尤其是称职的班主任,真的有那么难吗?当好班主任,需要做足哪些工作?

刚当班主任时,张玉石也觉得这事不容易,好在喜欢钻研又不轻言放弃,张玉石找到了当好班主任的“法宝”。在和工作室成员的研讨交流中,她结合实例,通过《做班主任,真有意思》一书,剖析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和解决方法,让无数处在迷茫中的班主任看到了希望。现节选其中一篇,以飨读者。

昨天晚修后快十点时在宿舍门口偶遇校长,他悄悄告诉我一件事:“我刚刚在操场上看到有十几个男孩子在踢瓶子。”

我一听话锋不对,急忙问道:“不会是我们班的吧?”“他们中间有个人告诉我自己是初三的,我一看这个子也不像啊,后来他们才承认是初二3班的……踢’球’选错了时间,还撒谎……”

居然真的是我们班的,初二真是多事之秋啊!今天

晚修刚刚因为内务被广播通报批评,晚修后又干出这等事!我真是火冒三丈,恨不得马上找到他们劈头盖脸地臭骂一顿。

回到宿舍,洗完澡,听听轻音乐,情绪渐渐冷静下来,“他们为什么会踢瓶子呢?踢瓶子——踢球……呀!我晚修批评他们内务的时候不是提到了踢球吗?”

我仔细回想我当时说过的话:“我们班学习成绩是不错,但是内务这么糟糕却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过几天

你们足球赛再来个8:0可就贻笑大方了……”现在想想,这话是有些刺耳,总觉得孩子们会嘻嘻哈哈地当作耳旁风,没想到他们竟记在了心里,用实际行动去争取胜利。联想到这些,原本燎原之势的火种渐渐熄灭了,心底的暖流不停地翻滚。多么可爱的孩子们啊,默默地承受来自老师的压力,竭尽全力证明给别人看,没有足球就用瓶子代替。

纵使初衷再好,可是在违反规定的情况下踢瓶子肯定是要接受惩罚的,就像为了给母亲治病而抢劫的人,我们再同情他,还是难逃法律的制裁。今天我的宽容和放纵,可能就是孩子日后犯大错的祸根,孩子,我可以理解你,但这个法制社会不会轻易原谅你。

快乐的教育不代表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受挫能力可能更弱。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惩罚,而在于怎么惩罚!

罚还是要罚的,那么怎么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呢?我想到了变虐心的“惩罚”为悦心的“帮助”。

第二天早读下课,我找到班长了解事情的原委,确认无误后我把昨晚踢瓶子的11个孩子叫到走廊外。

首先,我用同理心表达对同学们的理解和肯定:“昨晚踢瓶子的事我已经知道了,我理解大家不想给班级荣誉抹黑,所以不想说出自己的班级;我也理解大家是想在足球赛中取得好成绩,在练习脚法,能够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的精神值得表扬。”他们原本紧蹙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

然后,再用实例进行“技术指导”:“但是,足球取胜只靠脚法和协作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男足在和外国比赛的时候,上半场还是势均力敌,下半场就败下阵来,究其根本原因是体力不够。你们要想在足球赛上取胜,一定要有好体力,在下半场别的班没有体力的时候,就是你们进球的好时机。”十几个大男孩纷纷抬起头,用惊诧的眼神望着我。

接着,我用过往的成功案例树立自己的威信:“还记得在拔河比赛的时候吗?我们的体型不如别人高大,但是最后我们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是因为我指导你们排兵布阵以及技术指导。”他们也被我唤醒了过往

OPEN CLASS41的记忆,有两个孩子首先表态:“老师,我们听你的,锻炼体力!”

我顺势说道:“第三节下课后,你们就去操场上跑三圈锻炼下,向校长撒谎说自己是初三的那位主动多跑一圈。”

就这样,把罚跑变成了技术指导,学生们心服口服地跑得酣畅淋漓。

这次违规加撒谎事件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想让全班同学都能以儆效尤,于是我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进行正面引导。肯定男生为捍卫班级荣誉做出的努力,肯定男生有骨气,但是在这件事中有两点底线不能破:一是规则意识,无论多么好的初衷都不能破坏规则;二是坦荡做人,无论多大的错误只要错了就要有担当。

后记:10月12日,足球赛落下帷幕,我们班男生获得季军的好成绩。我们班的男生比别的班少5-8个,在阴盛阳衰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我在晚修前的“一日总结”时间里用“意外”这个关键词分享了我的感受:

“张老师今天有三大意外:

第一个意外——男生能够在人力匮乏的情况下取得季军,这和此前的踢瓶子时间不无关系,和长时间的体能锻炼更是紧密相连……男生捍卫了三班的荣誉,证明了自己,我们要为全体男生鼓掌;

第二个意外——我们班女生易羽佳、叶敏儿、冼晓泳、张莹、宋瑶主动出钱给男生买奖品,虽然只是一瓶酸奶,但是能够真诚又主动地为同伴喝彩的友好情谊难能可贵,我们要为给男生带来温暖的几位女生鼓掌;

第三个意外——男女生之间亲如兄妹,没有交往过密,也没有刻意疏远,在三班这个大家庭里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教育的契机,活动前的准备过程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最佳时机,活动后的总结提升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们的成长远比比赛的成绩更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