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来源:世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

作者:郭丽 闫晓俊 唐承华 王秋月 马文静 李佳奇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2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 ; 本文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结合对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本身植物资源的调查,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了多样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科学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以期恢复湿地公园植被生态多样性,提升视觉景观效果。

关键词; ;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园林;植物配置;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 TU986.5;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2-0103-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vegetation succession theory,referring to LID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and combining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lant resources of Baihet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Xinjin of Sichuan,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variety of new and old plant landscape models through the allocation and selection of different plants.It was to explore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etland park plant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mode,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wetland park vegetation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mprove visual landscape effect.

Key words; ; Baihetan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Xinjin of Sichuan;landscape architecture;plant configura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境内,是典型的河流漫滩和沙洲地貌。受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湿地公园核心区拥有种类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但近几年人们在场地周边的开发活动,对基地原有植物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现在核心区仅存那些对水质要求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抗逆性强的植物,同时也因为植物种类过于单一,随之而来的就是湿地季节性功能失调现象,如对水质净化的能力差、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为缓解和改善湿地核心区现存问题,一个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植物景观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 ; 核心区植物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 景观现状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區典型的湿生植物50余种,其中乔木有20余种,优势树种为水杉、枫杨,树林茂密,处于近自然状态。主要树种为阔叶树,也有栽培的针叶树种水杉。草本种类较丰富,优势种有虉草、稗、水蓼、问荆,植物群落有虉草群落、水蓼群落。其中,虉草群落盖度达90%以上,部分区域伴生有多花黑麦草、棒头草、蛇床、水蓼、水芹等;水蓼群落呈小片团簇状,常被虉草群落包围,伴生种有棒头草、双穗雀稗、问荆等。 此外,有水生植物10余种,挺水植物有稗、粉绿狐尾藻、空心莲子草等。稗群落成片生长,群落内伴生物种较少,在群落边缘水面伴生有浮萍、紫萍和满江红,在水岸边出现菵草、虉草、水蓼、水芹等。粉绿狐尾藻群落呈团块状点缀在水面,边缘常伴生有浮萍、紫萍、满江红等。空心莲子草群落内伴生植物极少。

漂浮植物有浮萍、紫萍、满江红和凤眼莲。紫萍+浮萍群落在水田、水洼等静水面成片分布,水质富营养化,伴生物种常可见到满江红。满江红群落在局部水域处于优势地位,繁殖快,冬季常成唯一的浮生植物。凤眼莲群落分布面积很广,形成单优群落,仅在群落边缘有紫萍和浮萍伴生。

沉水植物有菹草、金鱼藻、狐尾藻等。菹草群落顺着水流方向成片生长,多分布在局部水域,伴生种有水绵。狐尾藻群落几乎分布于核心区的每一个水域中,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此外,还未见浮叶植物的存在。 1.2; ; 存在的问题

目前,湿地植物整体上种类较丰富,植物群落较稳定,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有植物观赏性差,开花品种少,色调单一,花期错落,缺乏景观的异质性[2];二是缺少灌木和浮叶植物,生态结构不丰富、生态效益不明显,水生植物种类也较少,不能建立良好稳定的水环境生态系统;三是由于缺乏管理,杂草丛生,部分入侵性植物(如空心莲子草、凤眼莲)生命力极强、繁殖迅速,堵塞水面,排挤其他植物,使群落物种单一化,繁殖过多破坏景观、滋生蚊蝇等;四是植物形成的群落较少,整个群落往往以一种植物为主要优势种,形成单优群落,伴生植物数量极少,不利于丰富的群落的建立,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生物链缺失;五是现有植物的季节性功能失调现象明显,冬季景观较差,夏季植物生长过旺,过于密集,造成水面堵塞、水下空气缺少、浮游类微生物频生,最终破坏水体景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 当前植物配置相关技术分析 2.1; ; 依据湿地环境对植物进行配置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学原则,要综合考虑其相关条件[3]。首先,湿地植物尤其是水生植物生长对地质有一定的要求,良好的地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决定着植物生长速度和生长效率,同时还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和种类。其次,要考虑湿地水的深度,水深直接关系到湿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不同植物会在不同的水深范围内生长。最后,要考虑水质情况,因为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所以不同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 2.2; ; 重视植物群落构建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湿地公园进行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时,同样应考虑对湿地自然环境的保护[4]。通过加强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通过贴近自然湿地环境的方式,实现对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培育,使湿地公园的环境接近自然湿地的环境,提高新物种迁入率。因此,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植物群落的构建,例如在南方可以构建芦苇群落、茭白群落等,使构建的景观接近自然景观,实现保护湿地环境的目的。

2.3; ; 增加深水植物种类,实现水质净化

生于水下较深处的植物一般对水质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水生态系统,加快水中物质循环的速度。因此,重视深水植物群落的种类配置和构建,可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可以实现水质净化,而且可以增加水生植物的多样性,保证湿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提高湿地生态环境抵御污染的能力[5]。 2.4; ;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不同地区的湿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不同,设计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一方面可以提高湿地自然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效果,避免资源浪费。此外,引进外来植物之前,要充分了解其生长习性和生长需求,对比本地区情况,然后再进行引进。对于部分气候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可以适当引进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实现景观营造的目的[6]。 2.5; ; 符合景观生态的原则

湿地系统由生态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中湿地水生植物与水体、动物、微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1)。从某种意义上讲,湿地植物景观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景观设计中,充分掌握原有湿地植被的情况,才能在植物配置中保持原有自然系统的完整,才能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7]。 3; ; 核心区植物景观配置理念

借鉴LID技术在湿地生态修复的应用,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理论等为理论支撑,结合场地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借鉴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通过对不同植物的配置选择,构建起多样化的新旧植物景观模式,用以探索合理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图2),使湿地植物不仅肩负美化景观的功能,更要起到生态环保效益,同时还要兼顾经济及社会功能。 4; ; 核心区植物选择及配置模式 4.1; ; 植物选择

在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植物选择中,遵循了“适地适种,以水生植物为主,比例合宜,对环境的净化能力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的基本原则[8]。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植物83种(表1),以水生植物为主,各种类植物的比例相对平均。

核心区有乔木21种,灌木17种,保证公园绿化郁闭度处于较高的水平。而乔、灌木中,常绿树种占植物种类总数的23%,落叶树种占19%,常绿乔灌木和落叶乔灌木搭配比例基本平衡。

在乔、灌木选择中,保留了绝大多数的现状树种如水杉、桉树、枫杨、苦楝、银杏等,既节约了造价又保留了当地自然风貌,展现了天然湿地的自然野趣,也引入了成都本地常见的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木芙蓉、广玉兰、乌桕。灌木以常绿灌木为主,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搭配能丰富冬季的林下景观,灌木选择以观叶观花为主的植物,圆润可爱、小巧奇特的叶子,娇艳欲滴、暗香浮动的花朵,都惹得游人驻足观赏[9]。

陆生草本植物十分丰富,使核心区大片的林下空间被草本植物覆盖,丰富了垂直空间,创造了多层次的迷人景观。草本植物种类占植物种类总数的13%,其中不乏许多草本花卉,增添了植物景观的色彩丰富感。近水端的陆生草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除地被层有低矮的狗牙根、红花酢浆草、葱兰等植物外,也有植株相对较为高大的白茅、水金凤、鸢尾等,丰富了植物下层空间的景观层次感。白茅原来大片生长在湿地中,白茫茫一片,微风吹过,摇曳的身姿十分美丽。藤本植物2种,竹类3种,其中麻竹和慈竹为现状场地所生长的植物。

水生植物的突出特点是种类丰富,通过季相、颜色、高矮等合理搭配,创造美不胜收、风景宜人的景象。水生植物种类占植物总数的37%,这是由于核心区有超过1/3的水域面积,需要大量的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水上、水岸景观。其中,挺水植物有17种,大多枝干挺拔、花色美麗,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如黄菖蒲、黄花鸢尾、再力花等都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常见湿地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此外,还有芦苇形成的芦苇荡、莲叶荷香、蜻蜓点水等,都充满野趣。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水面景观效果和良好的水净化能力,运用了浮叶、漂浮型和沉水植物共15种,在植物配置中引入了原本没有的浮叶植物睡莲、荇菜、萍蓬草等,丰富了沉水植物种类(达到6种),极大地改善了水净化能力,提高了对污水和河水的处理能力,也丰富了水底景观。 4.2; ; 植物配置

4.2.1; ; 配置模式。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植物配置按功能可分为净化植物区、观赏植物区、动物生境营造区和原生植物区,每个区的现实环境各有差异,不同的植物种类及植物配置模式对湿地环境的改善也会有不同的效果,经不断的试验研究,现已探索出对改善湿地环境有较强作用的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具体见图3。

4.2.2; ; 不同场地的植物配置。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场地包括深水区、浅水区、水边、岸线、陆地区,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也存在差异。

(1)深水区植物配置。对水深0.9~2.5 m的水域,主要考虑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和自净能力,在植物上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沉水植物和部分浮水植物,如苦草、狐尾藻、浮萍等,都有良好的水净化能力[10]。

(2)浅水区植物配置。对水深为0.3~0.9 m的水域,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水生植物应用以量取胜,营造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该区域以多种水生植物交错配置,可形成层次丰富、宁静和谐的水生植物景观。为了营造丰富良好的景观效果,一般选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模式,如香蒲群落、荷花群落、千屈菜群落构成复合的多结构群落组团,方能形成良好的视觉体验。

(3)水边植物配置。此区域为水域和陆地或沼泽地的过渡地带,水深0.3 m以下,可配置以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湿生高草丛和部分挺水植物[11]。利用叢植、片植和散植的配置方式,点缀于水边,形成倒影入水、疏落有致的景象,野趣十足。 (4)岸线植物配置模式。岸边植物的种植不仅能丰富水面色彩,也能使生硬的驳岸更柔和。核心区的水岸多为土岸和石岸。土岸的地形变化丰富,自然流畅,植物种植要自然、;结合地形,考虑用多年生花卉结合湿地植物来布置花境,在植物配置上注意营造丰富的结构层次,形成精致优美的乡土花境景观。石岸的岸线比较生硬无趣,植物选择上需要用枝条细长的植物来软化边线,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如迎春花、贴梗海棠、黄荆等。

(5)陆生植物配置模式。①乔—灌—草型植物配置模式。在陆地部分结合乔灌草型的植物种植能很好地围合和分割空间,形成不同的活动场地,形成前后错落、垂直郁合的紧凑的植物群落,得到较大的生态效益,通过季相、色彩、高矮的搭配,形成极具观赏价值的景致,是陆地植物配置的主要模式。②乔—灌型植物配置模式。乔灌型植物配置适用于地面铺装的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场地,通过乔木和灌木的围合,装扮了垂直空间的景象,形成了优美的林冠线,又不会占用过多的场地面积,便于景观小品和休息、娱乐设施的摆设,是活动场地的理想植物配置。在乔木选择上选择黄葛树、楠木等能有较大荫蔽空间的树种,方便人们在林下空间进行休息、活动。③乔—草型植物配置模式。此模式具有乔木和地被/草坪双层结构,可形成开敞空间,为游客提供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主要通过开敞的视线,让人们注意到孤植、丛植的乔木的壮美,营造出空旷的植物空间景观,进而产生明朗、简单的视觉景观效果,还能形成良好的透景线,便于引导游客观赏远处的湿地景观。服务设施绿化区、休息小广场、游乐区和科普教育馆等均可使用该模式进行植物配植。 5; ; 结语

在新津湿地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四川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植物景观模式构建从2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植物景观的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基于LID理念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建立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有机结合的物种多样性模式、优势种主导+伴生种的群落建立模式和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植物组团模式,达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建立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是植物景观的视觉美感建立,主要是在景观层次、色彩及植物季相等方面的充分合理的设计,选择以观赏性为主的湿地水生植物,在能营造场地自然状态的同时,能增加湿地景观的观赏性,需要注意选取姿态优美,色彩丰富,花期果期时间长,且秋季变色明显的品种,搭配层次高低错落[16]。由于核心区水域面积大,构建丰富的水面植物景观也十分重要,使得水面景观和陆地相互映衬,打破目前国内湿地公园普遍存在的水面景观是陆地景观的陪衬的现象。 6; ; 参考文献

[1] 李文英.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10,8(3):50-52. [2] 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26-29. [3] 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10(1):126-129. [4] 潮洛蒙,俞孔坚.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策[J].规划师,2003(7):75-77. [5] 孙宏,张学星,陈强,等.滇池南岸白鱼河湿地植物景观改造模式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2011,40(1):34-37.

[6] 吕忠海,吴建平.人工湿地植物配置需考虑的几个方面[J].养殖技术顾问,2012(4):256.

[7] 吴伟林.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J].种子科技,2019,37(4):8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 徐新洲.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12] 刘智.河口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与景观建设维护研究:以沈阳市辉山明渠河口湿地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3,39(5):31-35.

[14] 王巧灵.长沙市洋湖琓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15] 欧克芳,林鸿,陈桂桥,等.挺水植物及其园林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20):8556-8558.

[16] 李婷,杨桓,郭丽,等.五种湿地植物组合对城市污水净化效果的模拟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107-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