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描写知识点总结

描写知识点总结

来源:世旅网


描写知识点总结

总括:

1、人物描写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如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3、场景描写(略)

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白描(略)

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具体:

1.外貌描写:对人的身材、容貌、衣服、打扮以及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进行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露人物的身份、境遇、命运、所处的社会环境,显示人物性格的变化等。

常见问题: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说明其作用。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手法)?分析作用。

答题格式:划线句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体现出人物______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

等),反映出人物______的品质(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

例题: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那些卑微的母亲》

答:本句话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既表现出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处境),也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品质)。

2.神态描写: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特写刻画。

作用:直接、真实地反应了人物心理变化,写出了某人怎么样的特点(状况、情况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品质、表现描写者对描写对象的情感,与后文有没有什么关系(如铺垫)等。

常见问题:同上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_______的心理状态(心情、情感),(反映了人物_____的性格特征或______的精神品质)

例题: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绷的脸,出其不意的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皮箱与柿子》

答:划线句是神态描写,写出日本夫妻情绪缓和、表示友善的过程,表现了他们因我送柿子而感到吃惊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进而表示友好的微笑复杂心理。

3.动作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进行描写。

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技术能力,表达变化的感情或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

常见问题:同上

答题格式:划线句采用了动作描写,xx动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人物_____的心理状态,体现出人物_______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突出了_______情感。

例题:大嫂暴跳如雷,突然放下手里的毛线,指着大哥的鼻子破口大骂。《手心手背》

答: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暴跳如雷”、“放”、“指”、“破口大骂”等,形象传神的写出了大嫂的自私吝啬。

如果是一系列动词,则描写出做某事的过程

答题格式:采用了动作描写,xx、xx等一些列动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_______的过程,体现了人物的_______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技术水平等),突出了____的情感。

例题: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的颜色。《香椿的味道》

答:动作描写,用了择、码等一些列动词,生动传神的表现了母亲的技术娴熟、做事利索、勤劳能干。

4.语言描写: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

作用: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文化层次,或暗示家庭的经济情况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反映说话的人在当时特定情境下的某些情感(如自豪、得意、自卑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或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性格,显示人物情趣。预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事情发展来龙去脉,介绍环境或时代背景,反映作品主题和时代特点等等。

常见问题:同上

答题格式:采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人物_____的心理状态,体现出人物______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突出了_______情感。

例题: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的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娘从乡下来》

答: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娘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语言,表现了娘奔跑的辛苦,以及娘因自己误事而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5.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心理活动、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进行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深化作品主题。

常见问题:同上

答题格式:运用了心理描写,反应了人物______的思想,表达了人物______的情感。

例题: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最后一课》

答: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小弗朗士愤慨、难过、懊悔的心情。

6.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界的景物的描写,如四季变化、雪雨风霜、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氛围。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

常见问题: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上文某段的作用是什么?文中某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效果如何?

答题格式: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的xx时间、地点、背景+营造了一种xx氛围+渲染了xx情调,为下文xx情节的展开做铺垫或表达了xx情感。

例题:我走出可可西里,翻阅昆仑山,进入柴达木盆地。这里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走了几天,也没见到一个人影。《徒步中国-走出柴达木盆地》

答: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柴达木盆地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现状,为下文口渴、拦路取水的艰难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

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常见问题:同上

答题格式: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具体描写了xx内容,起到xx作用+为下文塑造了人物___性格做铺垫,推动了xx情节的发展。

例题: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赶年集》

答:本段主要用了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年集沿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

景及集市的概况,烘托了作者赶年集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做铺垫。

正面、侧面描写内容易懂,自行阅读了解即可。注意记忆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包括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其他人物、事物或景物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的方法。又叫间接描写、衬托法。

包括:以景衬人、以人衬人、以物衬物。

侧面描写作用:激发想象力,对正面描写有益补充,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心理。

如《羚羊木雕》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作用:通过侧面描写冷冷的月光,烘托了人物哀伤的心情。

如《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作用:划线句通过侧面描写,描写了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花的香、艳、多。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的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感觉描写: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来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