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3秋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来源:世旅网


2013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计划

一、 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36名学生,他们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数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数学。

二、 教材分析

本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总复习等内容。

这册教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对以后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因此这册的内容非常重要。

另外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教材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三、 教学目标

1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具、学具

计数器、方木块、小棒、数位表、事物图画卡片、乘法口诀表、圆形乘法练习板、钉子板等。

六、 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3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10、充分利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时间安排

本学期我安排60课时,具体如下:

1、长度单位 4课时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3课时

3、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4、表内乘法(一) 13课时

4

5、观察物体(一) 4课时

6、表内乘法(二) 13课时

7、认识时间 3课时

8、数学广角---搭配 9、总复习 2课时

4课时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