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音乐《小背篓》教学设计

三年级音乐《小背篓》教学设计

来源:世旅网


《小背篓》教学设计

(欣赏课)

一、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风趣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特征,是一首很好的农村生活题材的儿童歌曲。作品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叙述了“我”童年时期的幸福快乐的生活,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妈妈的思念。

歌曲为#f小调,两段体,曲风清新自然,第一乐段节奏张弛相间,旋律优美流畅。第一、二乐句旋律忽高忽低,十分贴切地描写了“我”坐在“小背篓”里“晃悠悠”的情景。三、四、五、六乐句节奏规整,旋律跳跃,运用排比句的手法叙述了童年时期快乐的生活,装饰音及变化音的运用表现了调皮的“我”的形象。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七乐句旋律舒展,音区较高,是全曲的高潮所在,也是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第八乐句节奏紧凑,旋律下行,是对幸福童年生活的回忆。尾声是第七、八乐句的扩展,长音的运用好似作者沉浸在幸福的童年生活中,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二、教学目标

1. 感受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2. 能够跟着录音哼唱《小背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1. 能够感受歌曲的旋律、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2. 理解父辈童年生活的乡土气息,学唱歌曲过程中,尝试歌曲装饰音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聆听宋祖英版《小背篓》。

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位歌唱家唱的吗?

2. 介绍宋祖英,看视频。

(二)欣赏

1. 看着图片再次聆听歌曲《小背篓》,感受曲子中“连、跳”的情绪对比。

当你感觉到这段旋律比较欢快时,请用拍手的方式告诉大家,当你觉得这段旋律比较连贯抒情时,就请换个动作表示。

2. 朗读歌词,启发感情,感受歌词意境。(出示歌曲谱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歌词,教师出示吊脚楼、小背篓、赛龙舟图片并向学生介绍。思考一下,童年的记忆中都有哪些片段令你印象深刻?

2

3. 可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的情感体验上来。)

4. 完整欣赏《小背篓》,感受歌曲的意境。

5. 跟视频试着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观察歌曲中所有出现休止符的地方。

教师提出歌曲中的“升记号”,让学生感受临时变音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加上临时变音记号歌曲就变得有味道了。体会装饰音的作用。

6. 再次跟着视频演唱《小背篓》,唱出对妈妈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背篓》这首充满浓浓的爱的歌曲,你们是否感受到了父辈们童年生活的美好呢?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好好思考,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爸爸妈妈的爱多么的无私、伟大!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