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0期 第3O卷 (总37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0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No.10,2014 V0I.3O TotalNo.370 浅析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覃华艳 (内江师范学院宣传部,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本文从“敬业”的内涵入手,在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践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大学生焕发青春的朝气 和活力,养成敬业习惯,进而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106—02 一、“敬业”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敬业”精神养成和践行的难点及原 因分析 “敬业”就是临事执业的精神态度,强调要一心 一意、勤勉努力做事,严肃认真、谨慎敬畏对事。宋 大学生之“业”在于学业。大学生敬业与否,直 接影响着自身的精神状态,影响着毕业后的人生 走向。 儒陈淳在《北溪字义》中阐释“敬”这一理学范畴时 曾指出:“程子谓‘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主 一一者只是心主这个事,更不别把个事来参插。若做 件事,又插第二件事,又参第三件事,便不是主一, (一)大学生“敬业”精神培育与践行的难点 大学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 重要阶段,其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践行有三个突出的 难点,即目标的模糊性、约束的疲软性和意志的薄弱 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生涯规划不得要 领,学习动力不足,培育敬业习惯的意识不强,且存 在摇摆不定的情况。 便是不敬。”他强调敬业就是全心全意地去做某种 职业或事业,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论语・学 而》中的“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 人,使民以时”’中的“敬事”和《论语・子路》中的 “樊迟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 夷狄,不可弃也。”’中的“执事敬”,均指出对待事情 (二)大学生敬业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中真正养成“敬业”习惯并从中获 益的仅为少数,大部分学生缺乏敬业精神,甚至存在 荒废学业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三点。 1.有力指导的缺位 要严肃谨慎。而《诗经・大雅・板》中“敬天之怒, 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敬业驱。”则将敬事提 到了畏惧、敬畏的高度。 陈淳在《北溪字义・敬》中说:“格物致知也须 敬,诚意正心修身也须敬,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须敬。 敬者,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根本。”敬业的重要性可 见一斑。公民个人“敬始而思终”,必能勤勉工作、 不敢懈怠,必然能不断与时俱进,让创新和智慧源源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在缺乏教师跟 踪指导的情况下,其进学后不能很快准确定位, 自我调适期相对较长。 2.忧患意识的欠缺 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不 不断。当然,公民专注各自热爱的事业,必然“可以 群”而不孤立,“安其居,乐其业”,对于社会的安定 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也有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 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不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去迎接挑战,被动学习者不在少数。 3.诱惑因素的增多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学习 收稿日期:2O14— 5—22 作者简介:覃华艳(1977一),女,四川射洪人,内江师范学院宣传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106 和生活习惯有了极大改变,随时随地“wiif”的“低头 族”现象普遍,学生的学习专注力遭遇前所未有的 挑战。笔者近期带领学生对内江师范学院学生使用 智能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00 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00份。调查结果显示,在 调查对象中,51.6%的同学上课会偶尔掏出智能机 玩;44.4%的同学坦诚自己有“手机情结”。 三、培育和践行敬业精神的对策 尽管“敬业”只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一个很小的方面,但是培养敬业精神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深入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工作,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症下药, 加大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力度,让大学生从敬业 习惯的养成中获益,最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先锋力量。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要认识到不仅老师需敬业,学生也需敬业 要像宣传敬业奉献的先进教师一样,深入挖掘, 宣传报道学生中的“考研之星”“建模之星”“实践能 手”等,努力在学生中营造专注学业的良好氛围。 2.认识到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践行重在良好学风 的培养和形成 良好学风的培养和形成应在“学”上下工夫。 这就要求高校要力戒形式主义,举办学生活动少点 “花架子”,多点务实的措施。 3.要认识到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并不仅 仅是学校教务处和各院(系)的责任 学生就业不仅是招生就业处的工作,要牢固树 立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观念,通过教师和管理干部 敬业精神的传递和感染,通过系统的就业能力的提 升,实现学生敬业精神的培育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细致规划,系统指导 1.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 着力构建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采 取送培的方式,鼓励教师取得职业咨询师资格,实现 职业指导从理念到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以更好地 胜任职业咨询和创业指导工作。 2.前置职业生涯设计 让每个学生入学即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通 过各种形式让新生认识到在竞争环境下职业生涯规 划的重要性,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大 三阶段,在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的基础上, 指导其有的放矢地规划职业生涯,并明确每一阶段 的时限、任务与目标。 3.跟踪指导学生发展 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应因材施教,因时而异,跟踪 服务。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面对干扰时的错误做 法,指导其以敬业的心做专业的事;同时针对学生发 展中出现的飞跃和提升,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发展进 度和职业目标,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1.创新导师制,实现指导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实行分阶段分形式导师制,如大一实行全体学 生都有导师的完全导师制模式;大二大三以学科竞 赛等为载体,参赛的指导教师就是“临时导师”;大 四依托毕业论文,论文指导老师就是导师。特别是 其中的“完全导师”要遴选阅历丰富的复合型领导 干部参与其中,强化对学生的指导,改变过去班主任 身兼数职,导师职责不明,知识结构、人生阅历有限, 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弊端。 2.创新激励机制,实现手段激励与考核激励的 有机结合 如针对课堂“低头族”现象,引进国际一流高校 的CMS(内容管理)系统,完善E—learning System (数字化学习平台),在实现教学从课堂到互联网延 伸的同时,创造性地设置“闯关”环节,切实激发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3.创新导学模式,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一是根据职业生涯设计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 设置相应的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二是整合讲座、报告、论坛资源,通过定期邀请知名 成功人士做客讲坛、分享成功心得的方式,克服各院 (系)“各自为政”、讲座资源分散、档次不高、学生 参与热情不高的缺陷,切实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精神, 让追求卓越成为习惯,并将其作为毕生目标去践行。 [参考文献] [1]长沙宣传部.敬业[M].湖南:长沙市文明 办,2004. [2]杨莉.赢在敬业[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3]张殊岐,沈庆.大学生“手机控”现象探析[J].考试周刊, 2013,(4). [4]黄丽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张俊杰.导师制对大学本科生思想道德行为引导现状及对 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