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由于其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它既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和生活,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完成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科学实践,发现新知识的课程。
学校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服务文化,其首要的服务对象无疑是学生。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学校文化力的落脚点和生长点。
基于我校面向全体、和谐发展、发展个性、发挥特长的育人宗旨,追求正气、灵气、儒气的师生风貌,确立“学生既是一个不完善的但又是在逐步发展的人”的生本观为核心。利用我校多元的舞台,在科技界、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学生校长竞选机制、学生会堂等活动中有机结合,融汇提升,提出“既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幸福,更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幸福”。 为此,我校确立生本为基,追求多元,彰显活力的多途径、多方位综合实践活动措施。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确立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我校文化多元的优势,在参与各类活动中,了解多元的知识。科技节中学会纸飞机、风筝的制作方法;英语周里感受外国的各种文化;读书节中享受书的飘香之余,策划一些小交流方案;在艺术节中,携手走进大自然了解家乡的本
土风情,绘成一幅画;在体育节中学会一门小技能;在学生会堂中,学习各类课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方案设计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在各活动载体中,发展学生的多方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综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保障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科技节、读书节、英语周、艺术节等各活动策划的负责人,落实相关的责任任务。
2、课时设置
根据学校特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采用固定课时每周2课时(班队课和校本课程)。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学校特色社团活动打通使用,亦可组织或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以保证每个学生每学年能深度参与二个活动主题的完整实践过程。
3、师资力量
充分利用我校各专职教师的特长,利用学校本来搭建的展示舞台,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在原有的各社团活动,展示活动,竞赛活动中,得以体现、提高。
(二)课程实施措施 1、准备阶段
(1)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习专项理论。
(2)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
(3)以年级为单位,选择子课题内容,撰写年级、班级活动计划。 (4)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5) 分析学情,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2、实施阶段
(1)制定学校实施计划。
(2)分班或年级组按计划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3)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
(4)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
3、成果展示阶段
(1)积累资料,创造性地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完善机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课程评价
1、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坚持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2、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技能比赛式、协商研讨式。 3、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