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表格式教案46
课题
散 步
教者
汪娟
本节分1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分析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内容;
2、紧扣关键段落,探讨环境,波澜和细节的作用,说出课文主题;
3、品读莫怀戚散文语言的(对称语句,叠词等)形美及内涵美。
重点难点:
1、理解“以小见大”的内涵美;
2、对散文语言美的品味。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阅读《三代》
教学过程
目标达成反馈(串)
板块(教材)
教师活动(串)
学生活动(串)
一、作家作品
提问:
1、PPT展示名言
2、说说“莫怀戚”这位作家名字的寓意。
1、思考
2、回答交流
1、学生A、学生B答。
预设:怀念岁月
2、师引导读《论语》
3、师小结:
莫怀戚就是一位生活在讲究传统美德的家庭中的胸怀坦荡的谦谦君子。
二、我们这样读课文
(内容概括)
1、回忆课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阅读的感受。
2、自读课文1、2、3、5段落,思考这些段落写了什么?
3、自读课文4、6、7、8段,思考这些段落写了什么?
1、学生听读
2、学生朗读
3、学生思考
4、回答交流
1、学生A、B、C答,师追问。
预设:可能评价朗读者读得怎样
2、教师归纳,导入下一环节。
3、学生A、B、C答
预设:学生可能概括不完整。
(1)描写南方初春田野之景
(2)散步时发生分歧,能圆满解决
(3)“我”背着母亲,自己背着儿子走在阳光下的田野上。
(小结:一次平常的散步中,看到南方初春的景物,散步时产生分歧并圆满解决,子背母,母背子一家人和睦地走在田野上。)
达成目标1
三、我们这样探究课文
(形式欣赏
品味结构布局)
提问:
1、假如散步不是发生在这初春时节,我们将感受不到……
2、假如散步时没有发生这样的分歧,我们将感受不到……
3、假如不曾将老人和孩子背起,我们将感受不到……
1、朗读
2、独立思考
3、回答交流
1、学生A、B、C、D回答;师追问。
2、预设:学生可能读不出景物中作者看到的生命,读不出分歧中“我”的责任感,读不出“背”的细节中生命的绵延。
(小结:环境、波澜、细节传递、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并解读“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达成目标2
四、我们这样品课文
(品读表达效果)
提问:
读一读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有何表达效果?
1、朗读
2、独立分析
3、回答交流
1、老师巡视,个别交流
2、预设:学生能找出句子外形特点,说出节奏之美,但读不出句子的和谐美融洽美于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如: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读出为难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读出融洽
2、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结:无论是句子的形式,还是语句的含义,都展示出一种最高境界——和谐,使我们感受到家庭的其乐融融、其暖融融。)
达成目标3
五、我们这样拓展延伸
(比较研读)
提问:
短文《三代》和课文《散步》相比较,它们的主题相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1、浏览文章
2、学生思考
3、回答交流
1、学生A、B、C、D回答,预设:能归纳出相同部分,即尊老爱幼、承担责任,难以区分不同处。
2、小结:《散步》强调的是家庭生活态度,《三代》还强调了在遇到冲突时,如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那么一切矛盾都迎刃而解,整个社会也会其乐融融、其暖融融。
六、课堂小结
优秀的散文,描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人一事,都会反映出作者鲜明的观点,闪光的思想。平常而不平淡的一次散步,让我们读到了和谐的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命的珍爱,更以一个小小的分歧的解决,来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去“孝敬”。
1、学生倾听
1、教师总结学习内容,
学生回顾所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