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而单一的正面理论教育又难以奏效的形势下,校园文 受到环境美的无形约束,而收敛与美好环境不适应的不良 化,作为高校教育的另一种有效方式,理应扛起这面大旗, 担负起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重任。 行为习惯。这是校园物质环境所促成的对环境美的维持和 创造,是校园文化规范功能在物质层面上促进学生道德素 质发展的主要体现。 三、校园文化的誓育功能 我们让校园文化担负起德育工作的重任,不是对高校 正面教育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的推脱,而是因为 有效解决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问题。实践证明,校园文化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渠道之一。 校园文化首先具有规范和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的规范 与凝聚功能,主要指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对校园人的心理 和行为所具有的潜在的激发与约束作用,进而增强学校的 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包括 学风、校风,这些都内化在学校的肌体内,对于生活在校园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还能通过发挥其凝聚功能,在学 生交往活动中,直接对其道德素质产生影响。各种校园文 好,也增强了广大校园人的群体归属感,进而形成文化认 同感和比较稳定的观念形态、心理定势,形成共同的价值 取向、道德标准和整体信念。这种家园式意识是学校发展 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所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会形成一 种联结的纽带,并且对个体产生一种内在的感召力,引导 目标的实现中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逐步树立“校兴我 校园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规范与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能够 化活动扩大了校园人的人际交往,培养了他们的共同爱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效。每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 每一个个体把自我追求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在学校发展 荣,校衰我耻”的信念。而且,校园文化活动还能减少内部 中的校园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能够为集体荣誉而自 道德的追求和奋进的力量。 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置身其 里的校园人来说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校园人在校园文 摩擦与内耗,化建设过程中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 共同认可的标准评判是与非、对与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 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嗣中,在处理具体的事情时,校园人往 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使他们自觉地用约定俗成或者大家 豪。这种温暖、荣誉和自豪感又可以转化为校园人对高尚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 往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效果上要比硬性规 通过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 定和领导的指派好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任何的个体总是 在自己已有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其心灵深处的文化积淀、 的生活观,选择合适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的导向 功能是通过外化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的导向 血液流动的情感、大脑的思维方式、行为的规范等,总是以 作用而得以体现的。而从根本上说,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周围群体的影响和历史的遗传方式为范本形成的。如果离 生活观念都属于思想道德的范畴。也就是说,在校园文化 开历史上已有的群体属性,任何个体都无法产生和形成他 自身特有的个性。这也是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成长的 沃土,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最适宜环境。在群体中, 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有趋于一致的倾向。群体成员对 环境下,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够在引导中完善,道德素质也 能不断提高。首先,价值观念的导向功能。大学生的社会化 过程是学生与社会问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 方面,社会不断地向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对大学生产生 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也通过自身的行为、自己的努力不 事情的是非标准往往有他们自己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看法 在群体成员的行为上,就形成了群体行为的常规。而且,有 时这种群体常规与组织所规定的标准或者准则并不一定 与想法。这些看法与想法经过发展就逐渐固定下来,表现 断地影响社会文化。这种互动的结构是促使更先进的文化 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其中介就是校园文化。如果校 园文化活动较多地倾注在大学生对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 的追求上,就不但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也会对大学生 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导向 相同或者一致,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却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大学校园里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奋发向上的、 校风、学风都非常好的学校、集体中,得过且过的学生、甚 作用。其次,道德观念的导向作用。道德观念是文化的深层 至思想道德素质差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敛,甚至可以得到 次的内容,受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比 改正;而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集体往往会对身处其中的 优秀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只要培育起健康积极的 较大。这种影响不是被动地发挥作用的,也不是传真式的 中介,而是积极参与的;道德观念不同,必然会使大学生表 导向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要靠长期的影响来实现的,但 校园文化环境,就能在这种群体规范的影响下,使学生道 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虽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 德素质普遍提高。 征符号对生活在其中的校园人潜在地或者公开地灌输着 在大学校园,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其特有的象 是其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 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潜移默化 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因 地使置身于其中的人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虽然 此,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不能时时刻刻地让人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却是无时 创新教育观念,改革和优化学校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不在、无处不在,使人一进入这一环境,就受到一种无形的 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李艳华) 精神感染、吸引和改造。一个舒适、优美、幽雅、整洁的学 习、工作、生活环境,会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自然而然地 职业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