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 黑 龙 江 一、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作用 f因为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要有坚实的文 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的修养。它主要包括 化基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用整体的物质环境、文 道德修养的好坏、道德品质的优劣、道德行为选择的能 化氛围、文化设施、群体文化活动等影响、熏陶、教育广大 力、道德评价的水平等内容,它决定个人对自身和他人的 青年学生,使他们既学会做事的技能本领,又具有为人处 根本态度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 世的道德。优化的校园文化中各个要素,是教育者按照教 。段 亚 玲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并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 育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具有特定教育意义的形象,将 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在全国各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 对大学生的教育寓于形象之中,从而不仅可以使学生从 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理智上受到启发,而且更容易从感情上引起共鸣,更有利 这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大 于调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要求。 促进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是培育“四有”新人的 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 有利于从知、.隋、意等各方面综合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 质。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 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和根本 是从另一个侧面对以往传统教育只有理论灌输,忽视实 任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道德不仅集中 践环节的纠偏。在以往对大学生的教育上,我们曾一度缺 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反映着社会 乏对其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及其他素质的正确认识,没有 对高校人才质量与规格的要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 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与其他素质相 其所有素质中居于主导地位;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一 统一,存在着将大学生的各种素质相互隔离的现象。此 切活动的主宰。只有不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才能使 外,在教育中还存在重视理论灌输,轻视实践环节的做 他们具有崇高的精神支柱,实现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法。近年来,社会对高校提供的人才颇有微词,认为现在 促进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发展,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主 的大学生道德水平低、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能力弱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 等等。从根本上讲,这种不满意是由教育者仍然遵循传统 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 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重理论灌输轻社会实践、理论与 社会对诚信、公平、自觉性、责任心等道德规范的要求更 加强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在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建设中对经济基础的巨大反作用,要学会运用道 实践相脱节所造成的。虽然在思想教育中理论灌输在一 定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作用的,是必要的,因为“单 纯反对灌输也可能导致道德虚无主义和放任主义”。社会 德规范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调节。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加 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灌输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 强道德教育,就是在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对社会所需要 立场、观点、方法武装群众的头脑,引导群众确立科学世 的优秀人才的塑造。另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消极 界观、方法论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实 的思想观念也渗入到了学生的头脑之中,而高等教育在 践中自觉接受教育,将所学的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消化、 努力推动学生们道德素质发展时,必然会净化处理掉这 些污秽,随之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的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理想信仰、道德规范,从而保证经济建设的顺 利进行。 转化为内在的素质。没有体验的人生是苍白的,离开必要 的实践活动,理论灌输也必将是苍白无力的,不仅难以收 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甚至使他们产 生逆反心理。由于校园文化能够通过活泼有趣、生动形 二、校园文化应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 象、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党的教育方 教育促进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整个教育环节中,校同文 针,都要求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仅仅满足于对 化可以消除某些方面教育({果堂学习、理论灌输)所引起的 其进行智力因素的培养与训练,而应在此基础上,对其进 逆反心理,收到正面教育达不到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 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强化,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即在 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犹如“无声润物_一春雨,有 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 心护花二月风”,校园人只要一踏进校门,就会被一种文 陶、思想的引导、性格的培养、意志的锻炼等,促进他们道 化氛围所笼罩、所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接受校园 德素质的发展。而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起 文化的濡染和熏陶,进而形成符合校园文化要求的行为 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加强教学和科研的同时 习惯和道德风尚。因此,在有必要尽快提高学生的道德素 圈墨圈匝圈皿职业技术 1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质,而单一的正面理论教育又难以奏效的形势下,校园文 受到环境美的无形约束,而收敛与美好环境不适应的不良 化,作为高校教育的另一种有效方式,理应扛起这面大旗, 担负起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重任。 行为习惯。这是校园物质环境所促成的对环境美的维持和 创造,是校园文化规范功能在物质层面上促进学生道德素 质发展的主要体现。 三、校园文化的誓育功能 我们让校园文化担负起德育工作的重任,不是对高校 正面教育在思想道德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的推脱,而是因为 有效解决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问题。实践证明,校园文化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有效的渠道之一。 校园文化首先具有规范和凝聚功能。校园文化的规范 与凝聚功能,主要指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对校园人的心理 和行为所具有的潜在的激发与约束作用,进而增强学校的 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也包括 学风、校风,这些都内化在学校的肌体内,对于生活在校园 此外,高校校园文化还能通过发挥其凝聚功能,在学 生交往活动中,直接对其道德素质产生影响。各种校园文 好,也增强了广大校园人的群体归属感,进而形成文化认 同感和比较稳定的观念形态、心理定势,形成共同的价值 取向、道德标准和整体信念。这种家园式意识是学校发展 的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所在。优秀的校园文化会形成一 种联结的纽带,并且对个体产生一种内在的感召力,引导 目标的实现中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并逐步树立“校兴我 校园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规范与凝聚功能、导向功能,能够 化活动扩大了校园人的人际交往,培养了他们的共同爱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效。每一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逐渐 每一个个体把自我追求与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在学校发展 荣,校衰我耻”的信念。而且,校园文化活动还能减少内部 中的校园人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能够为集体荣誉而自 道德的追求和奋进的力量。 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使置身其 里的校园人来说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校园人在校园文 摩擦与内耗,化建设过程中对学校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行为准则等 共同认可的标准评判是与非、对与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 的行为。在这样的氛嗣中,在处理具体的事情时,校园人往 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使他们自觉地用约定俗成或者大家 豪。这种温暖、荣誉和自豪感又可以转化为校园人对高尚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 往会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效果上要比硬性规 通过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 定和领导的指派好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任何的个体总是 在自己已有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其心灵深处的文化积淀、 的生活观,选择合适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的导向 功能是通过外化为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的导向 血液流动的情感、大脑的思维方式、行为的规范等,总是以 作用而得以体现的。而从根本上说,价值观念、道德观念、 周围群体的影响和历史的遗传方式为范本形成的。如果离 生活观念都属于思想道德的范畴。也就是说,在校园文化 开历史上已有的群体属性,任何个体都无法产生和形成他 自身特有的个性。这也是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成长的 沃土,是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最适宜环境。在群体中, 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有趋于一致的倾向。群体成员对 环境下,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够在引导中完善,道德素质也 能不断提高。首先,价值观念的导向功能。大学生的社会化 过程是学生与社会问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 方面,社会不断地向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对大学生产生 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也通过自身的行为、自己的努力不 事情的是非标准往往有他们自己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看法 在群体成员的行为上,就形成了群体行为的常规。而且,有 时这种群体常规与组织所规定的标准或者准则并不一定 与想法。这些看法与想法经过发展就逐渐固定下来,表现 断地影响社会文化。这种互动的结构是促使更先进的文化 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而其中介就是校园文化。如果校 园文化活动较多地倾注在大学生对生活目标和人生价值 的追求上,就不但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也会对大学生 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导向 相同或者一致,但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却有极大的影响力。 在大学校园里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一个奋发向上的、 校风、学风都非常好的学校、集体中,得过且过的学生、甚 作用。其次,道德观念的导向作用。道德观念是文化的深层 至思想道德素质差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敛,甚至可以得到 次的内容,受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比 改正;而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集体往往会对身处其中的 优秀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只要培育起健康积极的 较大。这种影响不是被动地发挥作用的,也不是传真式的 中介,而是积极参与的;道德观念不同,必然会使大学生表 导向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要靠长期的影响来实现的,但 校园文化环境,就能在这种群体规范的影响下,使学生道 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虽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 德素质普遍提高。 征符号对生活在其中的校园人潜在地或者公开地灌输着 在大学校园,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总是以其特有的象 是其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 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教育的力量是潜移默化 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因 地使置身于其中的人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这种教育虽然 此,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不能时时刻刻地让人直接感受到它的存在,但它却是无时 创新教育观念,改革和优化学校德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不在、无处不在,使人一进入这一环境,就受到一种无形的 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李艳华) 精神感染、吸引和改造。一个舒适、优美、幽雅、整洁的学 习、工作、生活环境,会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自然而然地 职业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