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体育课的根本目标为:培养具有健康第一的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的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学校或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的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健身手段。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能有意识地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的意识,具备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让学生通过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体育还包括身体形态和动作的健美等有关美育的因素。强调锻炼身体的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培养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积极主动、活泼愉快。
(三)参考学时:288 (四)课程学分:18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项目 号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教学内容: 1.体育的目的任务; 2.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4篮球规则。 1 体育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中职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篮球运动概述、规则、裁判法;基本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内容: 1.跑、跳的专门性练习; 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测验。 教学要求: 掌握小步跑、高抬腿跑、跨步跳、交叉步跑、侧身跑、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推掷实心球、前后抛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项目测验 教学内容: 1.短跑; 2.中长跑; 3.推铅球; 4.跳远。 教学要求: 掌握蹲踞式起跑、途中跑、冲刺跑、短跑、中长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蹲踞式或挺身式跳远其中一个和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武术基本功、长拳套路、二十四式太极拳、竞赛规则及裁判法 教学要求: 学生能掌握无数的理论知识,掌握武术基本功的联系方法,独立完成长拳套路,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 教学内容: 1. 篮球的理论知识; 2. 篮球技术动作及裁判法。 教学要求: 掌握篮球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动作及裁判法 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播放知识片 50 2 身体素质练习 相关项目的体育游戏、体育竞赛。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学生分组练习 52 3 田径 相关项目的体育游戏、体育竞赛。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学生分组练习 60 4 武术 理论知识,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为内堂课,其他为实践课 68 5 篮球 理论知识,比赛规则及裁判法为内堂课,其他为实践课 68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应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的需要,按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技能形成的规律,对不同运动项目和技能教学采取淡化(如田径类,体操类项目)、简化(如球类项目)、美化(如健美操)等措施加以区别对待;提倡按男女分别授课。
2.评价方法
对阶段性学习目标进行流程性检测至少一次,动作技术复习内容熟炼掌握率至少达到90%。80%的学生能够实现预期的水平目标。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出勤20%+课堂提问20%+作业60%。。
3.教学条件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所需要的环境教学条件有,与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场地,器械。学校应建有足够的体育运动场地,配备能满足体育教学的器材与设备,配备标准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组织教学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和分析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课前要认真检查并合理布置场地器材,课上要随时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杜绝各类事故隐患。要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采取适当方式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各类危险事故的发生。学校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
4.教材编选
教材选编以本指导纲要为依据。内容的选择符合指导纲要的规定,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并与教学课时安排相匹配。教材的选编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多样、简明、灵活和综合等特点,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有机整合。根据时代性和职业性要求,重点突出提高体能素质、职业技能、生活质量、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