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 填土 粉质粘土 全风化砾岩 土压力系数 地层 1填土 2粉质粘土 3全风化砾岩 Ka Kp 天然重度 粘聚力 12 30 45 内摩擦角 12 18 22 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标准值 30 60 100 一、)基坑示意图: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计算如下: 填土:
填土顶部主动土压力强度:
=q
- 2
=填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2=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顶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2=
-2
=
=粉质粘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 临界深度: =2/
– q/=2x12/
2)第一层锚杆计算:
基坑开挖到,设置第一排锚杆的水平分力为T1。
此时基坑开挖深度为, 基坑外侧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q)
-2=基坑内侧的被动土压力强度:
= 2
==.
=(-) <
,
+2= 知:
<
知铰点位于坑底与填土层间:设铰点为o, 距离坑底y m. == y
+2
=
[q+(h+y)]
-2= [20++y)]解得: y=
2)设置第一排锚杆的水平分力为T1,铰点以上土层及锚杆力对铰点起矩平衡。
土压力作用位置确定: 三角形分布:
=
梯形分布:
=即: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梯形分布)
==
y
+2
=
2
==.
=[+/3x+]=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三角形分布)
=(h+ y-)
已知, h=, y=,
=
即:= (+)=
第一排锚杆作用点离起矩点位置:L=h+ y- d=+为锚杆离地面距离)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 =
x
+
)/2= +/2=
即,=y x (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 =
x (h+y-
x
=+即:
(h + y – d) +
代入数据:
=
+三)第二排锚杆计算:
此时,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强度:
= 2=(-= [(
-==. )
+2
= x +2
(-)
+2
= +=.
=。
)+
=[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2= +20) 2x =.
=(*+q)
,
<
-2 ,
=即: <
故,假想铰点为两层土的交界处,设为M点,距基坑底为.
)设置第一排锚杆的水平分力为,铰点以上土层及锚杆力对铰点起矩平衡。
土压力作用位置确定: 三角形分布:
=
梯形分布:
=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梯形分布)
=
+/3x+]=
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位置:(三角形分布)
=(-) =()=
第一排锚杆作用点位置:基坑外侧主动土压力:
=-d=第二排锚杆作用点位置:
=土压力合力:
=
=(
x
+q)
-2
==
-=
基坑内侧被动土压力:
=
= 2=(-即:
x
==. )
+2= x
+2=
+
有:
+
+得:
==
四)桩嵌固深度计算: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时,据上结果知铰点假想为土层交接点M点,则该处的剪力计算如下:
根据水平方向上的平衡:即: ++
=
++=111kpa
设桩底端为N点,桩底距M点距离为
。桩MN段对桩底N起矩平衡:
)土压力合力计算: 桩内侧被动土压力合力: =根据有:
=(-= +=.
)
+2
x
= [(
=[
-)++2
桩外侧主动土压力计算:
=
=(*+q)
x
-2
= x
)土压力作用点计算:
x
桩内侧被动土压力作用点计算:
=得, =
桩外侧主动土压力作用点计算:
=得, =
剪力
的作用点位置为=
桩MN段对桩底N点起矩平衡: .
即,
+.+ [
+
=. .].
]
]
.=
解得,
=
则嵌固深度, 入土深度增大系数= 即,桩的嵌固深度,
=五)桩身最大弯矩计算:
m.
)第一步开挖
第一次开挖到第一排锚杆下即处。
=
(
+q)
-2
=
x =+2=
x
离为.
=
=[=[
+q)
=设u点剪力为0,点u到此步开挖基坑底的距
x
=+
-2
因o点处剪力为0,即有,
=
解得,=
有, =[
+q)
=-2
=+12=37kpa.
+=.
==
=== +
六)第二步开挖至,可知开挖面上下各有一
个剪力零点,设其为Q,R,分别到开挖面的距离为x, y。
=[=[+20]
+q]
-2 x
/2
使得,即,解得
又, =
=
Q点弯矩可计算
=[ .
= y
+)y/2=+y
=[+y)+20]
使得,
+
即解得,y=
== =
=+
点处弯矩,
=七)第三次开挖至设计深度,知在开挖基坑面上下各有一个剪力为0的点。 因,
=(=
+q)
-2
()/3=
=
即,在该基坑底面与第二排锚杆之间存在剪力为0 的点,设为U,该点到基坑底面的距离为x。
=[=[+20]
===()/3=
U点处的弯矩,
= 2=(-= x =(=
+2= +q)
-2
即在坑底与第二层土间存在一个剪力为O的点,设为
+q] x
-2
解得,x=
==. )
+2
W,该点到第一层底面的距离为Y。
[=[
=
+q]-2 (
+q)
-2
=+2=. =++y/2
+
+[++y/2]=+++[++y/2]
解得,y=
W点处的弯矩,
+
=+3+=
=
=
=
==
= =
= =
+
=八)锚杆计算:
)锚杆配筋:
x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 :锚杆间距
:预应力筋拉强度设计值 第一排锚杆:
=
第二排锚杆:
=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选用HRB400。 ,选用HRB400。
)锚杆自由端长度: =
=
锚杆锚头中点到基坑底面的距离 基坑内外侧土压力等值的点 第一排锚杆的自由端长度:
+1/
=8m
+
第二排锚杆的自由端长度:
+1/
=6m
+
锚杆固定端长度:
:锚杆抗拔安全系数()
:极限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
d:锚固体直径(150mm)
:锚固体与第i层土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锚杆的锚固段在第i层中的长度。
)第一排锚杆:
=
=8
=
=
=4m,
=
因,锚杆锚固段在填土中的长度为
= =++100) 得 =
所以,第一排锚杆的锚固长度为++= )第二排锚杆:
=
6
=3m,
=
第二排锚杆锚固段在填土中的长度: =
=
第二排锚杆锚固段在第二层土中的锚固长度:
= =++100) 得 =
所以,第一排锚杆的锚固长度为++= 第一排锚杆总长度=+8=,设计长度23m
第二排锚杆总长度=6+=,锚杆长度取,设计长度24m.
九)桩身设计:
已知单位宽度最大的弯矩M’=,,支护桩直径D=,桩间距,选用C30混凝土,基坑为一级支护基坑。
桩身弯矩设计值M=值:
785000
.
, 混凝土面层厚度50
主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钢筋强度设计
支护桩的截面积:A=筋所在的半径
=M/(fc × A × r)=0/= 查表可得,
= (ξ× fc ×A)/
为
初步设计13根直径22mm的HRB400钢筋。主筋面积
十)桩锚设计验算: 抗倾覆安全系数:
第一排锚杆锚固力:
= 第二排锚杆锚固力: =第一排锚杆材料抗力:
360x
=.
第二排锚杆材料抗拉力:
360x
=.
锚杆轴力取锚杆杆体与土层间的锚固力与锚杆材料抗拉力最小值。 取, 轴力
填土:
填土顶部主动土压力强度: =q
- 2
=填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 -2
-2+q)
-2
=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顶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粉质粘土底部的主动土压力强度:= 中风化:
中风化顶部主动土压力强度:=中风化底部主动土压力强度:
=(* +*+q) =(* +*+
-2+q)
-2
=(* +*+q)
=
45 22 100 全风化砾岩 3全风化砾岩 = +2=
+/3x+]=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