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探究

来源:世旅网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管理探究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班风、系风、校风的建设,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成为摆在高校班主任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标签:班级管理;自主管理;激励;目标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发展阶段,高校在校生数量急剧膨胀且学生素质越发的参差不齐,大学班级的管理难度日渐增大。同时,“90后”开始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其思想观念、学习方式、交友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班级在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载体作用,真正做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兼顾个人成才与集体成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成为摆在每一位高校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治”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1]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处于个体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要管好一个班级,许多工作还得靠学生来干,因此,班级管理应遵循是“干部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学生能干的事,干部不干”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级自主管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主体素质为目的的班级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2]“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整个班级的群体管理、班集体建设,亦即班级的一切事情,全体学生说了算。”[3]使所有班干部的选任都由同学自己来申请与竞争,班主任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经过一阶段的培养和锻炼,班干部不仅在同学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而且自身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个体积极性,创建“1+1>2”集体功能

美国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人是不受激励而做任何事的。”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效运用目标、竞争、情感、榜样、荣誉、奖惩等激励手段,满足学生内在的各种心理需求,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机。同时将个体机能进行充分融合,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设一个团结、和谐、进取的班集体。正如周文松等指出的那样:“企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各个要素按一定方式构成有机整体,要素与整体、环境以及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作用的相干性,使系统呈现出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质,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特点。如果用ET表示管理系统的整体所具有的功能,Pi 表示第i部分所具有的与整体功能ET相同的功能,A表示整体具有而各部分没有的功能,则有:ET=∑Pi +A”[4]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1>2”效应。

三、引入目标管理理念,帮助制定班级和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以目标指挥行动”的管理思想,这样有利于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班级目标管理就是以班级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首先,要以民主方式制定班级总目标。目标管理中,目标的设立是关键。可

通过班级民主商议来确定班级总目标。首先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向班级提交小组讨论方案。班主任要召开专题班会,对提交的方案进行讨论,最终确定班级总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设置的班级目标更符合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这样就使得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更具有激励作用,执行起来也会更容易。

其次,要根据总目标,制定学生个人目标。将班级总目标,向下层层分解,指导大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目标,即个体目标,个体目标反映的是每个学生自身的需要和个性特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指导学生制定个体目标时需要注意几点:①目标要具体、明确,可以量化考核。②目标要有适度的挑战性,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否则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企业管理领域已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强。

四、充分利用网络和通讯手段,加强班级信息化管理 新形势下,应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手段,在网上进行师生交流和学生班级管理是加强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

首先,建立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提高消息传递效率。各班级可以建立QQ群,飞信群,辅导员传达消息,可以发给各班班长及团支书,班长团支书可以通过网络工具,进行通知,同时在班级群公告里,可以写出公告,如奖学金评比结果公示,或者寒暑假放假时间通知等。同时可建立一个班级BLOG,学生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可以写在里面,辅导员看到后,可以进行回复。这样老师与同学可以更多的进行互动与交流,增进了师生的友谊。有些学生有心事,却不好意思与老师当面诉说,因此可以通过网络聊天或者邮件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导他们,给他们鼓励。

其次,建立信息员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给班主任。信息员的选择很重要,他们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与同学能很好的交流,并乐意为同学们服务,发现问题能及时汇报给老师,有大局观念,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高的觉悟,能从班级的利益出发。班长团支书自动成为信息联络员、每个宿舍的宿舍长也自动成为信息联络员,可以选一些平时关心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责任感强的同学担任信息员,这样有利于更全面的了解班级同学的情况。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载体和平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虽无定法,但是要求甚高。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加强班级建设与管理,才能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培青.教育名言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金国勇.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C].班主任之友[J].1997.第149页。

[3]陈震.班主任新思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第139页。

[4]周文松、王杰等.自组织理论与军工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5第10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