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父女情》观后感

《父女情》观后感

来源:世旅网


《父女情》观后感

当幸福再敲门是电影《父女情》在台湾的译名,我也认为与影片内容更契合。

《父女情》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亲情故事片,与其说是谈父女情,不如说是女儿这一角色填补心灵空缺的寻爱之旅。导演想要做的,是通过两条叙事线索在往事和当下情境的来回穿插,带领观众去观察和审视一个女孩的情感发展历程。可惜的是,全片除了结局尚可让人感到一丝安慰外,剧情对于主人公人格成长、个性发展的疏于交代和探讨无力,成为了无法抹去的硬伤。

虽然电影名曰《父女情》,其实片中话语讨论中心不是父女之情,而是女儿的情感成长历程。她长大成人后,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系的大学生,还兼顾着社工的公益工作。在看似满分的外表下,女孩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她无法全身心地爱一个人,安全感极度缺失,只能通过不断地与陌生人发生性关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是全片绕不开的一个症结。整部电影都在努力做一件事,通过梳理女孩成长的每个片段和当下的生活故事,让女孩关上的心门重新打开,让她重新学会爱别人和表达爱。解开这个感情症结,就是《父女情》的终极目标。

看片时一直很压抑,我因为完全找不到片中被父爱关怀的共鸣而羡慕着小凯蒂,那些睡前读故事书,父亲抱着小凯蒂跳舞,教她骑自行车,送小凯蒂上下学,可以说导演抓的表现父爱的点,俗套又感人。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我生孩子住院的十多天里(因为剖腹产,加之刀口有点感染,所以住院时间有点长。),每日来送饭,看到医院走廊的母婴宣传专栏,初为人母,怕我不懂怎么哺乳,可能自己又不好意思和我说此类问题,特意叮嘱我有什么不懂的好好看看。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这是父亲对我的好,也许没那么感天动地,但足以让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

看完电影,我明白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却同样心生困惑。她的内心为什么会有爱的缺失呢?当父亲在世时,他给了女孩满满的、无私的爱。当他离去时,他的位置成了一个空洞,无人可以填补。或许是父母早逝,让她的心不再有安全感。通过以社工的身份帮助别人,女孩重温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在回忆过去和活在当下这两种处境的对比观照下,终于打开了心中的症结,勇敢地说出爱,豁达地接受爱。

爱,是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分种族与地域的永恒话题。对于这个话题,再多的探讨和追问都不过分。就像这部电影留给观众的疑惑一样,人的生活与情感从来就没有划界分明,也没有标准答案。有时候,活得太明白不见得能够成为人生的加分项,面对一切已知和未知的形形色色,最好的姿态也许就是爱。爱他人、接受爱、说出爱,这才是我们需要终其一生学习的课题。

尽管影片剪辑得有些凌乱,把温情感人的情绪也剪得七零八落的,没有持续性,与父亲相依为命,后来因为失去父亲的缘故而导致自己不会爱的因果关系,也没有过度,况且自己本身是心理学博士,凡此种种加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牵强,缺少真实感,但还是足足地赚了一把我和女儿的眼泪。

不过,配乐还是很有亮点&&

总之,算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