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

来源:世旅网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目录

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 25 古人谈读书 ......................................................................... 4 26 忆读书 .............................................................................. 16 27 我的“长生果” ..................................................................... 27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 36 习作 推荐一本书 .................................................................... 40 语文园地八 ............................................................................. 44

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主题来编排。主要由《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这三篇文章都明确了作者在读书中悟出的道理。如《古人谈读书》的三篇文章都介绍了名人自己悟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忆读书》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的过程,悟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通过介绍自己读书和写作的经历,悟出写作的道理。

(2)学习在阅读时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内容 25古人谈读书 教学要点 1.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所启发。 26忆读 1.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书 的主要内容。 2.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感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培养读书的兴趣。 27 *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我的“长出的道理。 生果” 2.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 法。 口语交口语交际是以“我最喜欢的际 人物形象”为内容。重点是能大 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并能认真倾听,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课时 教学建议 2课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时 课文。 把握重点句子,体会古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2课 弄清文章的顺序,品时 味重点句子,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1课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时 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1课 用清晰的语言,大声时 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把人物的特点及喜欢的理由介绍给大家。 形象”交流会 习作 1.会写题为“推荐一本书”的文 章。重点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2.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语文园1.学会找课外读物的方法。 地 2.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 子中。 3.学习书写,规范自己的字体。 4.增加积累。

1课 提示学生推荐哪些内时 容能让别人接受。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1课 学会把比喻这种修辞时 方法运用到句子中,使句子生动形象。 扩大积累。 25 古人谈读书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教学 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目标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重点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 难点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教学 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事引入本课,引起学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生的兴趣。】 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 【设计意图: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音,并理解重点字的3.大声朗读课文。 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新课 4.指名读。 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教学 (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朗读的过程中了解分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课文内容,达到对内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容的理解和把握。】 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设计意图:采用自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方法,使学生尽快掌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四、拓展。(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设计意图: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 xià wèn( ),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rén bú juàn( )。 不用心sòng dú( )对我们来说qǐ bú shì( )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诵读 岂不是 二、1.智慧 2.说 3.随意 三、1.② 2.② 3.① 第二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 目标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复习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为这节课的学习打( )分钟 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下基础。】 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设计意图: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 新课 教学 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 )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与度。】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 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 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 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课堂小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设计意图:设计结及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这个环节,能让学( )分钟 享一下。 生扩大眼界,扩大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积累。】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板书 内容 古人谈读书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加以论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事要有héng xīn( ),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quē diǎn( ),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读书……( ) ..2.第三要有恒。( )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恒心 2.缺点 二、1.读书人 2.恒心 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

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 )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 ),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诵读 恒心 缺一不可 二、1.勤勉 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 谦虚 勤奋 求实 三到 三有 四、1. 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 王梓坤

26 忆读书

课题 忆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 这一中心。 目标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教学 2. 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重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教学 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难点 的兴趣。 第一课时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教学 2. 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用谜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生畅所欲言 师: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忆读书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导入 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 )分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钟 影响,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出示课件5) 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新课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教学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 ) 分钟 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 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第三部分(12、13):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 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 。 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四、教师小结(出示课件6)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概括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的布置,能夯实本节课分钟 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所学的知识,又为下节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 ) shà( ) guàn( ) yú( ) 浒 煞 寇 栩 hǔ( ) shā( ) kòu( ) xǔ( ) 二、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 )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n suǒ( )。 2.一拿到这份kān wù( ),他就jīn jīn yǒu wèi( )地读起来。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ǔ shà kòu xǔ 二、1.这篇 烦琐 2.刊物 津津有味 三、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2.他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第二课时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 目标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8)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夯实基础,同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8)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出示课件9)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孩子很导入 ( )分钟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新课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从读书中,作者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教学 感受到了什么? ( )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分钟 生读课文,总结 学作品的兴趣。】 归纳: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 《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 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板书: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 (出示课件12)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 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 “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等词语。 三、细读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四、1.齐读课文第1段: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 么样的表达作用?(出示课件13) 明确: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设计意图:设计这个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环节,是让学生们在细么深切的体会。(出示课件14)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 “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 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 板书: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读书好” 是全文的重点。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6) 1.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 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围绕这几个【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算是好书?(出示课件17) 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明确: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回忆了读《红楼梦》读的兴趣。】 的感受;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 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 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 解和体会。(出示课件18)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出示课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件20) 伸 (学生交流) ( )六、布置作业: 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读书获得快乐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板书 内容 明白大道理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过程。 2.在读书中,作者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三、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给孩子们怎样的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时间 2.获得快乐和懂得大道理 二、A 三、告诉孩子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围绕着主题,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并对大家提出建议。文章通俗易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孩子们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不够,希望在下次教学中注意。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介绍】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荡寇志》是中国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俞万春(1794—1849),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

22年。本书中,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此书的初刻本却又署书名为《结水浒传》。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斩首 凯旋 水浒 B传记 煞气 敌冠 C派遣 报利 呻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妈妈每天忙碌于这些fán suǒ( )。

2.他们家非常háo huá( ),漂亮极了。 3.他的身体日渐shuāi ruò( )。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 我听得津津有味。( ) ....

2.(他们)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 ..

3.看来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站》,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一个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

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 ) 思考-----( ) 2.下列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不一样。 B说明“我”不喜欢《红楼梦》这本书。

C“我”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他们的性格不好。 3.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经常读书吗?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繁琐 2.豪华 3.衰弱 三、1.索然无味 2.呆板 3.死气沉沉 四、时间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五、1.观赏 2.思索 2.A

3.总结读书的好处。

六、示例:我经常读书,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在读书的时候,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读书还让我静下来,由一个假小子变成一个真正的淑女。

27 我的“长生果”

课题 我的“长生果”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1.认识生字及多音字,掌握重点词语。 教学 重点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教学 难点 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出示课件2) 导入 ( )分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钟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板书:我的“长生果”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自主解决问题,能提高学生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题找到答案了吗? 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 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课件4)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新课 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 (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分钟 【设计意图:细读课文,根据问题的引导,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 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出示课件6) 板书: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设计意图:回到题目,首尾呼应,既能揭①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示“长生果”的特殊含义,又能为学生解决疑“长生果”了吗?(出示课件7) 惑,一举两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 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出示课件8) 板书: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如醉如痴 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师总结: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出示课件9)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词语。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设计意图:由课内延收获。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伸到课外,既能梳理学生的思路,检验学生的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所得,又能指导学生进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行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板书 内容 博览群书,入情入境 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 做读书笔记 我的“长生果” 会借鉴运用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如醉如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选字组词。 比(欲 喻) 上(引 瘾) (卓 桌)越 书(级 籍)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1.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 2. 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 3.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4. 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用加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喻 瘾 卓 籍 二、1.如醉如痴 2.浮想联翩 3.囫囵吞枣 4.牵肠挂肚 三、1.满天繁星像闪光的宝石,像眨着的眼睛。 2.书籍难道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吗?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道理浅显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解决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把握重点句子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延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感受,进行习作练习,这样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又能指导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象力,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作者介绍】

叶文玲,女,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

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diàn() guì( ) jiào ( ) lì( ) 甸 馈 酵 沥 jù( ) kuì( ) xiào ( ) lí( ) 二、补充词语。

如( )似( ) 千( )一( ) ( )光( )彩 ( )欢( )合 心( )理( ) ( )肠( )肚 别出( )( ) 不( )而( ) ( )( )有味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 ..2.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 ) ..3.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介绍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给写作带来的启发,作者对写作的感悟有两点,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段落品析。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 )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

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 )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1.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成语。 2.用横线画出“我”对写作的感悟。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的手法,描写了作者眼中的秋天。 A拟人化 B比喻 C象征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在写作上有什么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diàn kuì jiào lì

二、如饥似渴 千篇一律 流光溢彩 悲欢离合 心安理得 牵肠挂肚 别出心裁 不谋而合 津津有味 三、1.愉快 2.报酬 3.赠送

四、构思要别出心裁 要写真情实感

五、1.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2.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A

六、示例:在写作上,除了构思要别出心裁,要写真情实感之外,我觉得还要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题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课型 口语交际 授课 时间 1课时 1.在情境交际中能大胆、准确、清楚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态度大方,声音洪亮。 2.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交际过程,在交际过程中,通过多方面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教学 的听说习惯和相互交际的能力。 目标 3.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 4.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1.准确、清楚、大声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 教学 2.积极和别人交流,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 重点 教学 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迅速抓住说话的重点。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由问 师:同学们,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你最喜欢书中的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谁?他有什么特点? 趣,提高他们的探究欲 (指名说) 望。】 导入 ( )分 师:大家有那么多喜欢的书,有那么多喜欢的人, 钟 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 个话题。 板书: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二、明确目的。(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明确说话的目的,让学生们有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放矢,降低说话的难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应该做到哪些呢? 生讨论,并总结: 板书:说话条理要清楚 声音要洪亮 要介绍出处和喜欢的理由 三、合作探究(出示课件4) 1.小组的每位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 2.每位成员要认真听,并能尽快抓住每个同学所说的重点。 3.每个小组成员要对讲述者进行评价,让讲述者进行新课 修改。 教学 4.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 ( )分钟 生进行活动,并汇报 师及时进行指导 四、小组汇报。 师: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进行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课件5) 1.要认真倾听,快速地把握说话者的重点。 2.听完之后,要对讲述者从内容、仪态、语气等方面做出评价。 3.同学讲完后,听众能复述内容。 度。】 【设计意图:给每个小组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让老师快速把握每个小组的交际情况,并及时做出指导。】 板书:认真倾听 快速把握重点 师请同学们讲述, 师引导: 师小结:真不错,同学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听得很清 楚,不但知道了他们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谁,还明白了他 们喜欢的理由。祝贺大家,为自己鼓掌加油吧!(出示课 件6) 五、拓展延伸,彰显个性,游戏中交际 师过渡:来,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出示课件7) 做一做。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人物图片拿出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来办一个人物展吧! 师:同学们,赶快来办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展吧!(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拿出图片,并邀请大家一起观赏。) 师:同学们,课后,你们可以和家人、朋友聊一聊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围绕“我喜欢的人物形象”办一次画展,开展讲故事比赛,还可以演一演人物的故事呢! 说话条理要清楚 说话要求 声音要洪亮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要介绍出处和喜欢的理由 板书 内容 认真倾听 板书: 听话要求 快速把握重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再现内容,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用问题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阐明理由,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高涨。 2.这节课中,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勇于发言,对别人说的话及时做出评价,使说话者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听话者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同学说话的声音较低,自信心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关注这些同学,让他们提升自信。

习作 推荐一本书

课题 推荐一本书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教学 目标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3.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1.通过习作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教学 重点 2.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请把这本书介绍【设计意图:在轻松的导入 ( )分钟 给大家吧。 生畅所欲言 师:这次习作就是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板书:推荐一本书 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的欲望。】 【设计意图:明确二、明确要求。(出示课件2) 1.读习作要求,把握习作重点。 内容上: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2.思考,我们推荐哪些内容才能让别人接受呢? 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3) 明确:可以推荐书的内容、推荐书中吸引人的情节或者推荐个性鲜明的人物等。 3.思考文章的写法: 板书: 要求是习作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不至于跑题、偏题,这样也就是降低了写作难度。】 写法上: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写后读给大家听 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4.小结: 新课 教学 清楚的。 ( )三、小组活动,交流选材。 分钟 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出示课件4) 1.要介绍清楚书的栏目、内容。 2.要说清楚你的推荐理由。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推荐自己的书,听的同学可以给他提问题或者意见。 4.评价他的介绍。注意是否说清楚了推荐的原因。 5.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不管你怎样介绍,书名、作者及推荐的原因是一定要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书,实现组内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赏。组内交流,还给予每位学生一个口语交际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完善学生的说话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铺垫。】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四、交流收获,习作评改。(出示课件5) 1.请学生读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哪一句话或是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准?是否写清了推荐的原因?你对他的书是否感兴趣? (学生互评) 使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从而提高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五、结语。 及拓展延让我们和书成为朋友,让我们在书的陪伴下快乐成长 伸( )分钟 吧。 内容上:推荐一本书 板书 内容 推荐一本书 写出书名、作者及推荐原因 写法上: 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教学反思 1.在这次习作教学中,我先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在要求的指引下读题,了解写作的目的,紧接着,我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及时做出评价,并针对评价做出修改,这样的流程使学生的作品更加完善。 2.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小组活动的方式能最大程度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交流收获,习作评改”这个环节用的时间较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统筹安排时间,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清楚明了地展现。

语文园地八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1.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 2.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介绍书。 目标 3.积累古诗词。 1.学会把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到句子中。 教学 2.增加积累。 重点 教学 学会找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难点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同学们,语文园地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导入 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 )分进入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丰富的营养吧。 意识。】 钟 板书:语文园地八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在认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1) 新课 教学 外书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找到课外书的? ( )板书:找课外书 分钟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2) 我们都喜欢读课外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到有趣的课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①找和课文有关的课外书,读了一个故事,找整本书来读。 如学了《美丽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②读了整本书,找同类书来读。如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还可以读布封的《动物素描》。 ③别人推荐的书。比如,同桌向我推荐《安徒生童话》。 师总结: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我们来说会受益 匪浅。 板书: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读别人推荐的书 5.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朗读句子,(1)读一读,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说一说。 理解句子的意思,从而 ①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方 ②思考,这几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法的作用,加深对修辞 ③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的理解。】 板书: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4) 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 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 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出示课件5)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 书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 意思连贯的话,读一读,再抄写下来。(出示课件6) ①读句子,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 ②根据意思排列这几句话的顺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连贯的话。 生读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课件7,8)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 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师:我们认真读这段话可以发现,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6.书写提示。(出示课件9) 书写指导:我们在写字的时候,用笔要刚劲有力,学习欧阳询在点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尽量把字写得平整端庄。 …… 7.日积月累 学习《观书有感》两首诗。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读这两首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10)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书:说说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初步把握诗歌的意思,并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把握内容,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出示课件11)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出示课件12) (4)学生读读背背。 (5)当堂测试背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怎样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知课堂小结道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还进行了写字指导,积累 及拓展延了古诗,可以说受益匪浅。 伸( ) 分钟 由一个故事到整本书 找课外书 由一本书到一类书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八 读别人推荐的书 比喻修辞方法的作用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背诵古诗《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并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其二: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以交流内容为基础,引导同学们概括并拓展,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梳理,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句子的内容,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教学中,在书写提示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设置“书写”的环节,没有当堂检验学生书写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提高。

备课素材

古诗相关资料

《观书有感》这两首诗都是朱熹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但如果不读书,原有的知识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会不断更新。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又是一篇针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教育的好教材。

《其二》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若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

心得后写下来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