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文翻译

课文翻译

来源:世旅网
Unit 1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

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格兰的牛津,在伦敦西北约80公里处。

牛津大学有16,300多名学生(1999-2000),其中留学生占将近四分之一。他们来自130多个国家。牛津大学有35个学院,还有5个由不同宗教团体建立的私人学院。5个私人学院中,有3个只招男生。学院中,圣希尔达和萨默维尔学院只收女生,其他均为男女兼收。

牛津的每个学院都是独立于大学的实体,由该学院的院长和管委会成员负责管理。部分管委会成员都称为导师的学院教师,其余的是大学教授和讲师。每个学院管理自己的房产和资产,遴选自己的管委会,选择和招收自己的本科生。大学提供某些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设施,但教学和学生生活主要由各学院负责。

牛津大学给每个学生指定一个导师,他主要通过辅导课监督学生的学习。导师每周和1到2名学生见面一次,学生如需专业指导,还可以去约见其他的导师,也可选听大学老师讲授的课程。学生选听什么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建议而定的。 学位由大学授予,而不是各个学院。最低文科或理科学位是优等文学学士。牛津还在其他众多学科领域授予最高的学位,颁发文凭和证书。

罗兹德奖学金面向美国、加拿大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至少两年的牛津学习费用。英国政府为在牛津和其他英国境内的大学里求学的美国公民提供\"马歇尔奖学金\"。

然而,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竞争极其激烈,而且通常要求很严。学生们在申请某一项奖学金之前应仔细核查是否有资格,因为多数奖学金对学生国籍和(或)课程都有限制。 牛津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主动招生的活动,2001年这种活动有55项以上,包括走访3,700所中学,以鼓励优秀学生报考牛津大学,而不管其背景如何。

在2001年度的\"创新\"竞赛中,牛津大学被授予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学称号。该竞赛旨在发现哪一所英国大学在最广的领域内取得了创新和进取的最大成就。在2000年全英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在所评估的10个科

目中有6科得分高居榜首。

牛津、斯坦福和耶鲁三所大学最近合作开发了 \"远程学习\"项目\"终生学习联盟\",该项目将提供文科和理科的在线课程。 牛津的使命是在教学和研究的各个领域达到并保持领先地位,保持和加强其世界名校的历史地位,通过其研究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促进地区、全国和全球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将针对知识环境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提供进行创新研究所需的设施和支持;提倡既富革新精神又严格认真的教学,使教学与研究环境卓有成效地互动从而推动教学;通过导师指导和小组学习加速思想的交流,通过开发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科学收藏方面的资源,使毕业生能在国内和国际上一展身手打下基础。

Unit 2.

路易斯·卡尔德拉:停车场的清洁工 我很小的时候,我父母就给我灌输了有关家庭、信念和爱国主义的观念。虽说生计艰难,他们对我和四个兄弟姐妹总是强调,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无穷无尽的机会。

我开始做第一份正式工作时,才十岁。我父亲本杰明在一家纸箱工厂工作时,背部受伤,此后重新接受培训,成了一名理发师。那个购物中心的老板免去了父亲的部分租金,作为交换,父亲要清扫停车场,每星期三个晚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得凌晨三点起床。父亲用一台类似割草机的机器来收集垃圾,母亲和我就清空垃圾箱,用手捡垃圾。清扫完停车场要花两三个小时。回家途中,我就在车里睡着了。

这件事我只做了两年,但从中学到的东西却令我终生受益。我懂得了自我约束,培养了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从小就懂得协调生活中相互矛盾的各种兴趣的重要性——对我而言,就是协调好上学、家庭作业和工作的关系。我上高中的最后一年,这个经历对我的帮助真的很大。那时我在一家快餐店做汉堡包,每周工作40小时,同时学习全部大学预科课程。

天道酬勤。我上了美国军事学院,接着又获得了哈佛的法学和商业两个硕士学位。后来,我加入了芝加哥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并入选加州议会。不论是从事这些工作还是做别的任何事情,我从未忘记在停车场度过

的那些夜晚。这种经历让我明白:所有的工作都有尊严,只要人们能自食其力,养家活口,就该受到尊重。

注:路易斯·卡尔德拉是美国第十七任陆军部长。

苏丝·奥曼:女餐厅服务员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当地一家叫小黄花面包房的餐厅工作,那年我22岁。我在那儿工作了七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工友海伦身上我学到的东西尤其多,她非常自爱,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为他人服务。她会让大家都微笑并心情舒畅,顾客和工友人人如此。 服务员这个工作改变了我的一生。我认识一个老主顾,电子产品销售员弗莱德·哈斯布鲁克。他总是点一份火腿加干酪煎蛋,我一看见他朝餐厅走来,就尽量在他刚坐下时就把一份煎蛋放在他的桌子上。 受了海伦的激励,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梦想开一家自己的饭店。我打电话问父母借钱,但他们说,“我们没有那么一笔钱。” 第二天,弗莱德见到我,问道,“怎么啦,阳光女孩?你今天没有笑啊。”我给他讲了我的梦想,对他说,“弗莱德,我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多,只要有人相信我。” 他朝店里其他的一些常客走去。第二天,他递给我几张支票,总共有50,000美元,还有一张便条。上面写道,“这笔借款的唯一抵押是我相信你为人诚实。有梦想的好人应该有机会把梦想变为现实。” 那便条我一直保留至今

我把支票拿到Merrill Lynch证券公司,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证券公司,让他们替我投资。同时,我继续在小黄花餐厅工作,计划着自己要开的饭店。然而,我的投资泡了汤,血本无归。

不知怎么的,我开始想象当一个股票经纪人会是什么样子。慎重考虑之后,我决定向Merrill Lynch证券公司求职。虽然我没有任何经验,他们还是雇用了我,我最终成了一名相当不错的经纪人。最后我偿还了弗莱德和其他顾客的那50,000美元,外加14%的年利。五年后我有能力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

弗莱德写了封感谢信给我,这封信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他当时病倒了,说我的支票帮他付清了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他在信中写道,“那笔贷款,也许将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一次投资。还有谁会投资在一个人格

值百万的女店员身上,然后看着那笔投资成长为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呢?又有几个投资者有这种机会呢?”

注:苏丝·奥尔曼是财经畅销书作者,作品包括《掌握经济自由九步骤》和《勇敢做个有钱人》等。

Unit 3.

你可以说我是购物狂,朋友大都这样说我,不过我自认为是个时尚爱好者。坐在房间里,看着衣橱里所有的东西,我总是在想还有什么要买的。Abercrombie, Guess, J Crew, Ralph Lauren,还有其他名牌产品,充斥着我的房间,但我还想要更多。我从不考虑我买的东西是否物有所值,虽然我买东西一直都很“精明”,买的都是打折的商品。然而,我对将来要从事的营销领域了解越深入,就越明白自己原来是深受广告的左右。我想要的,我所买的,都受到杂志、电视或别的广告商的影响,它们在告诉我该买些什么。 人人都穿衣服,衣着可以展现个性,显示品味,定义性格,也可以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求。对我而言,衣着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小时候,妈妈给什么我就穿什么,要不就穿姐姐的旧衣服。我从不考虑衣着打扮,不过我喜欢穿得漂漂亮亮的。 初中时,像大多数女生一样,我开始在意自己的打扮。但从高中开始,广告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男生开始留意女生,每个女生都想打扮得漂漂亮亮。高中时衣着界定你的身份,并将你归入某一群体。穿Abercrombie牌的牛仔裤说明你是典型的美国女生,干净利落;穿Guess的衬衫说明你是富家千金,自命不凡,任何其他差一些的衣服都是不可接受的。

上大学后,广告又用另外的方式影响着我。大学里,最初通常没有人认识你,所以你想怎样穿戴都行。学生很多,而且什么人都有,以穿戴看人的情况越来越少,以个性判断人的情况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成长、改变,开始为真正的自己定位。我和朋友们依然关注广告,不过现在不只是为了紧跟时尚,更多的是想找到自己的风格。在寻找个性的过程中,我所选择的衣服样式反映我,显示我的个性,表明我是哪种类型的人。 虽然我决心让衣服反映,而不是代表我本人,但广告还是在左右着我。虽然我看广告的目的是想了解最新潮流,可我还是会受到广告的潜在信息的影响。广告反映社会,

也丰富了社会的含义。广告给我们看到的是我们身边的人,但他们只选择特定的类型。通过展现这一类人,广告将这极少数人定义为俊男美女。广告利用人们不甘人后的心理,怂恿我们去学这些俊男美女。我们想受人欢迎、想得到拥戴,这些心理正好被用来对付我们自己。人们向往变成别的模样,社会又推波助澜,广告就利用这些来影响我们去相信某些信息:要是穿戴与模特有差距,就不能算漂亮;要是不苗条,曲线不美,就没有吸引力;要是其貌不扬,就算性格再好,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喜欢我们。

广告利用我们的弱点告诉我们什么最新潮,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最酷,什么最热门。我们都想受人欢迎,魅力四射,这是人性使然,所以我们会对广告言听计从。这应该怪人们相信广告吗?还是该怪社会纵容广告误导人?我进入营销业之后,经常考虑的就是这些问题。利用人的不甘人后的心理来促进消费固然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这样做对吗?要想找出答案,我们就得退一步,不再读杂志,不再看电视。不然的话,我还是摆脱不了广告的左右。别的人也是如此。

Unit 4.

在纽约,美国花样滑冰队的18名成员踌躇满志地登上飞机。他们将飞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那儿转机,到(前)捷克斯洛伐克去参加在布拉格举办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站在比利时沙比那航空公司的707喷气机的舷梯上,全体成员合影留念。这批全美顶尖的滑冰运动员在照相机前笑脸盈盈,开心地笑着,眼睛里舞动着激动与兴奋。这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珍贵的一刻。

机上有三对双人组合,其中两对是兄妹组合:希科克斯兄妹和哈德利兄妹,另一对是夫妻搭档,迪宁夫妇。但众星之中最耀眼的是一名单人滑选手。她叫劳伦斯·欧文,人称“劳利”。年仅16岁的她,两天前刚夺得北美花样滑冰女子冠军。劳利技巧娴熟,优雅无比,笑靥如花。

劳利出生于滑冰世家。母亲玛丽贝尔曾九次将美国花样滑冰冠军收入囊中。劳利还有一个姐姐,与母亲同名。玛丽贝尔·欧文20岁,实力不如劳利,但也刚刚获得美国双人滑大龄组的冠军。欧文家的三员女将都在飞往布鲁塞尔的航班上。

1961年2月14日下午7点30分,沙比那548号航班起飞了。飞越大西洋的航程是

很惬意的。第二天一早,飞机飞临布鲁塞尔的机场,没有任何异常。驾驶飞机的路易斯·兰布莱奇机长,没有发出任何遇难信号。该地区没有暴风雨,也没有大风。事实上,天气很好,暖和而晴朗。

但驾驶员座舱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在预定着陆的最后几分钟内,兰布莱奇机长没有与布鲁塞尔机场联系。快到上午十点时,他放下了起落架,开始着陆。但在最后一刻,他又把飞机机头拉起往上攀升。也许他看见另一架飞机正在起飞,害怕撞机。也许他已经知道他的飞机出了故障。不管怎么样,他绕着机场飞了一圈,再次尝试着陆。 兰布莱奇第二次出现了,飞过布鲁塞尔东北部的一个叫博格的村庄附近的农场,飞行了大约500英尺。突然他猛地提速,飞机急遽攀升。这时候,布鲁塞尔控制塔的官员们知道大事不妙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惨剧发生,”有个官员说。“他们的反应够快的了,可是无能为力,”他说。

有个坐火车的人看见飞机出问题了。“飞机好像准备正常着陆,突然又攀升到天空,”他说。“然后掉了下来,像块大石头一样,接着我们就听见了爆炸声。”

10点05分,飞机撞到地面爆炸了,燃成了一团火球。还险些就撞上一排房子。机上72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49名美国人和11名机组人员。人们无能为力。失事现场一片狼藉。碎片散落到200码开外。烧焦的残骸以及肢体满地都是。机上的几对夫妇最后一次紧紧抱在一起。

这场空难震惊了全球滑冰界以及热爱花样滑冰的人们。滑冰界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惨剧。为了纪念遇难者,布拉格的冠军赛取消了。

这次坠机对某些家庭尤其令人悲痛欲绝。欧文家三名女性全部丧生。除此之外,还有九个家庭至少痛失两名亲人。 明星们的希望和梦想在一瞬间破灭了。救援人员仔细搜寻了遇难现场,只找到三双已经烧焦的冰鞋,在残留的机翼上摇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