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pecting technology
赤峰中部巴林右旗羊场地区成矿带
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
张嗣嗣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04勘探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区地处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成矿带内。本文对羊场地区地质特征、成矿带划分、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摘 要:
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本区及周边地区寻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羊场地区;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关键词:
P612 A 1002-5065(2019)13-0076-2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Study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metallogenic belt
in Yangchang area Bahrain right Banner central Chifeng
ZHANGSi-s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104 Exploration Team, Chifeng 024000,China)
Abstract: Th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Tuquan-Linxi Hualixi and Yanshanian metallogenic be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belt divisi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Yangchang area, which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ore-seeking in this area and surrounding areas.Keywords: sheep farm area;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ing direction
羊场地区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南3公里下场乡至海拉苏镇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于赤峰市巴林右旗和翁牛特旗所辖。大致范围118°30′00″~119°30′00″,43°20′00″~43°30′00″。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Ⅲ级构造单元,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接过渡地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成矿条件有利,发现各类矿点
[1]
及矿(化)点十余处。金属矿种有:铜、铅、锌、银等。非金属矿种有:硅石、石灰岩等。对本区的分析与研究,对正确认识赤峰中部的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特征
(1)区域地层。羊场地区地层发育齐全,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上石炭统本巴图组下段、上石炭统本巴图组上段、中~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二段、上二叠统林西组下段、中侏罗统新民组下段、中侏罗统新民组上段、上侏罗统满克图鄂博组、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上侏罗统白音高老
[2]
组及第四系。其中侏罗统分布最广。
(2)区域岩浆岩。本区侵入岩较为发育,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必鲁台东及小南山北,呈条带状北东向展布于工作区的西南部及中部,主要类型以细粒二长花岗岩及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面积较大,约占工作区基岩露头的30%。本区火山岩分布较广,上石炭统本巴图组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及中~下二叠统大石寨组中基性海相火山岩小面积出露[3]。中侏罗统新民组也有酸性火山碎屑岩出露。但三者分布面积有限。以晚侏罗世火山岩为主,出露范围广、规模大,火山活动强烈。岩石类型有流纹质~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中性火山熔岩,其中以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最为发育,包括正常火山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
2019-06收稿日期:
张嗣嗣,女,生于1985年,汉族,辽宁庄河人,本科,工程师,作者简介:研究方向:地质工程。
火山碎屑沉积岩和沉积火山碎屑岩等。
(3)区域构造。工作区地处内蒙大兴安岭中段东南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华北北部陆缘增生带,宝音图-锡林浩特火山型被动陆缘Ⅲ级构造单元。古生代位于二连~贺根山深断裂以南,索伦山-西拉木伦河结合带以北的天山-兴蒙造山带中,属于锡林浩特~托托尚微陆块南缘的晚古生代陆壳增生带;进入中生代,则处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大兴安岭构造带。①褶皱构造。本区基岩露头条件较差,且出露零散,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因此褶皱构造不易于观察。仅在尔根乌苏西山新民组地层中见小褶皱构造。褶皱轴向45°~60°,为宽缓的短轴背斜,两翼岩层倾角相对较缓,倾角27°~40°左右。核部出露岩石为凝灰质砾岩。②断裂构造。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尤其以北东向断裂最为醒目,伴生的为北西向、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各组方向的断裂规模不等,一些断裂具明显的多期活动性质,对成岩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前中生代北东向主干断裂的长期活动及中生代以来极其发育的断裂构造,将地质体切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条块。(4)区域变质岩。本区变质岩类型可划分为区域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及动力变质岩其中区域变质岩为变质岩主体,主要赋存于宝音图岩群、本巴图组、大石寨组和林西组之中。从变质程度上又分为深变质岩和浅变质岩两种,其中宝音图岩群为深变质岩,其它为浅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出露在深成侵入体与地层以及与岩体间的接触带上。动力变质岩只出露在断裂带之中。其中主要深变质岩为古元古界宝音图岩群,其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片岩、斜长片岩、片麻岩、角闪片麻岩、二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大理岩等。
2 区域成矿带划分
本区地处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铁、铜、铅、锌、银、铌成矿带(Ⅲ)内,莲花山~大井子铜、铅、锌、银成矿带(Ⅳ63)之敖尔盖-大井子铜-银成矿带(Ⅴ63-4)的南侧,是我国北方有色金属及伴生贵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带之一。
76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 7月上
P找矿技术
3 区域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分析
(1)空间展布。工作区内矿(化)点主要分由于西北部,总体呈北东向分布,矿种多为多金属,呈单一矿种或多个矿种伴生产出。矿(化)体多呈脉状,受张~张扭性断裂构造控制。(2)成矿时间演化规律。工作区内金属矿点、矿化点及矿化蚀变带主要产在上石炭统沉积岩、中~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地层、晚侏罗世火山岩之中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类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上,成矿期应在这一时期或之后。许多矿点、矿化点产在晚侏罗世地层及花岗岩中,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因此主成矿期应晚于晚侏罗世。用控矿断裂分析出控矿构造应力场,再与调查区内发生过的显示一定构造应力场的构造事件相对比,认为本区成矿时代应以燕山期为主,特别是燕山早期中生代火山喷发及岩浆侵入频繁而强烈,内生金属矿产的成矿物质来源丰富。(3)控矿因素分析。①岩浆活动因素分析。岩体与成矿在空间、时间上的联系:一定类型的矿化与一定成份的岩浆岩活动有关。其中燕山早期侵入岩在本区活动最为强烈,这些岩体及脉岩提供矿液的来源及热源,为成矿创造物理和化学条件,使矿物质发生交代并聚集成矿。岩体微量元素与成矿的联系:岩体含有成矿微量元素的高低是该岩体潜在含矿性标志之一,因此,对某岩体成矿微量元素丰度高低的分析,对推断该岩体的含矿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构造因素分析。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往往是(上接75页)3.4 矿体围岩
矿体产于层间破碎蚀变带中,围岩为花岗质片麻岩,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二者界线基本清楚,个别不清楚地段,需靠样品分析结果圈定。近矿围岩矿化蚀变发育,主要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与金的富集程度关系密切,蚀变越强,金的品位越高,蚀变带宽度一般在矿体上、下盘0m~12m范围之内。
rospecting technology
岩浆和成矿流体活动的通道,即控岩又控矿,影响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的产生,对成矿的控制不只是成矿流体活动的通道和停积场所,而且是矿质活化迁移的主导因素之一。而裂隙构造对成矿的控制对各种脉状矿床的控制尤为重要,有时构成裂隙带控制了矿化的空间分布。(4)找矿标志分析。工作区内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均较明显。
①直接找矿标志。包括原生矿物标志和氧化矿物标志,其中方铅矿、黄铁矿、黑钨矿未经氧化或氧化轻微,矿石比较坚硬,多呈突起的正地形,是一种很好的野外直接找矿标志。而褐铁矿、方铅矿、铜蓝和孔雀石等金属硫化物矿体,在地表及近地表处易于形成各种氧化矿物的铁帽,是本区野外找矿直接标志。②间接找矿标志。包括围岩与围岩蚀变标志、构造标志和侵入岩标志。其中侏罗系的火山碎屑岩是本区成矿最有利的围岩。然后构造标志包括控矿构造带及断裂构造。最后侵入岩标志为: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晚期侵入岩形成深度各有不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深成侵入,中度剥蚀;燕山期从早期到晚期由中深成~中成~浅成构成,为浅剥蚀~深剥蚀~浅剥蚀。
[1]辽宁省第二区测队三连和四连,《K-50-Ⅴ(林西县幅)、K-50-Ⅵ(巴
林左旗幅)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1968.[2]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林西县幅进行了1:20万地质图修测》,
2000.[3]滕宝胜,白明,吴金国,等.《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必鲁台等四幅1:5
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04勘探队,2013.
4 矿床成因
研究认为,老牛沟金矿床的金矿(化)体受断裂构造控
制,均赋存于剪切带中;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少数为破碎蚀变岩型;矿区内热液作用广泛发育,矿体及两侧尤为发育,矿石矿物和矿化元素以中低温为主;矿区内新太古界夹皮沟群老牛沟组地层Au、Ag、Pb、Zn、Cu、Hg、Sb等成矿元素平均含量均相对较高。根据上述特征,认为老牛沟金矿床属岩浆热液型成因。热液来源主要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物质一部分来源于岩浆,一部分来源于地层。岩浆期后热液经过广泛活动,使岩体及地层中的金、银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在剪切带等空间富集成矿。
矿化及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④夹皮沟地区大多数地表
露头石英脉不含或略含金,在其走向延长和倾斜延深处常会有含金石英脉出现。所以,石英脉露头是寻找金矿(化)体的直接标志。⑤夹皮沟地区的旧采矿遗迹是前人采矿遗留的最直接的找矿标志。⑥夹皮沟主剪切带(又称北西带)全长约五十公里,在这条剪切带的上下盘存在夹皮沟金矿床、三道岔金矿床、八家子金矿床、二道沟金矿床、大线沟金矿床、三道沟金矿床、板庙子金矿床等大中小型金矿床多处,这些金矿床在走向上存在一定的等距性(约5公里~10公里),倾向上存在一定的对应性是寻找隐伏金矿的规律性标志。
6 结论
作者以该区地质资料为基础,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开展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得到以下新的认识:
通过对老牛沟金矿床的地质研究,确定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热液来源主要为岩浆期后热液,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石英脉型,次要为黄铁矿蚀变岩型。该区矿体埋藏深度33m~554m,赋存标高598m~-73m,为隐伏矿体,矿体均产自夹皮沟主剪切带北西带上盘,主构造与次级构造交汇部位。夹皮沟主剪切带以及其上下盘的次级剪切带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找矿标志,同时物探、化探异常在该地区对寻找金矿床有很好的指导意义。5 找矿标志
地质标志:①夹皮沟主剪切带(又称北西带)或其上下盘有一定规模的北西向剪切带及其它方向的次级剪切带,尤其是剪切带产状变化处及其上下盘次级构造交汇处,是形成富矿体的主要部位。②脉岩、尤其是中酸性岩脉发育的地段,是金矿成矿有利地段。③近矿围岩的黄铁
[1]李碧乐.吉林省夹皮沟金矿区控矿构造研究.吉林大学.
[2]冯罡.吉林省板庙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第
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2019年 7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