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xxxx乡黄溪村规划 类 型:建设规划 整治规划 编制阶段:正式规划成果 设计单位: xxx 主 任: xxx 项目负责人: xxx
编制组人员: xxx 城乡规划工程师
xxx 规划师 xxx 规划师 xxx 规划师
参编人员:
编制时间:2006年11月
村镇规划设计室
1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首先是规划编制组进点着手基础资料收集和规划用地的现场踏勘,于2006年11月中旬提出规划初步方案交甲方讨论。之后根据甲方反馈意见修改补充,于2006年12月下旬提出第二稿方案,提交xx乡组织的征求意见会讨论,而后出正式评审稿,2007年1月11日在xx县寨里镇进行规划评审会,之后根据规划评审会意见进行修改后出正式规划成果。村庄建设规划的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上,进一步确定村庄的建设规模、范围和界线,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统筹安排村民建房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村庄整治规划则是依据村庄建设规划,对照《村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指导目录》,确定具体整治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重点解决饮水、行路、用电、垃圾、污水等问题,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古村落、古民宅等历史文化遗迹,带动村庄整体环境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规划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通过逐步过渡、置换的方法,保障村庄建设按规划顺利实施。 注:本规划所采用数据为2005年统计数据。
前 言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村庄建设及村容整治,建设社会新农村,xxxxxx
第一部分 村庄建设规划
一、 现状概况
目 录
二、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及原则
乡黄溪村特委托xxxx编制xxxxxx乡黄溪村规划。规划编制始于2006年11月初,
(一)规划目标
村镇规划设计室
2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三、突发性灾害防治规划
三、规划期限
十四、村庄改造的建议与措施 四、规划范围和发展方式 十五、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五、规划主要依据 十六、近期建设与投资估算 六、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十七、规划图纸
七、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 1、现状分析图
八、村庄性质与规模
2、总平面图 (一)村庄性质 3、道路与竖向
(二)村庄规模
4、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一) 九、用地发展方向及发展用地的选择 5、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二) 十、总体规划布局
6、近期建设图
(一)规划理念
第二部分 村庄整治规划
(二)规划布局形态结构 一、 整治规划总纲 (三)用地布局 二、规划依据 (四)道路交通规划 三、规划的期限 (五)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四、总体整治思路
十一、专项工程规划
1、道路的整治 一、给水排水工程 2、住宅建筑整治 二、电力电信规划
3、公共设施建筑整治 十二、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4、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一)环境保护规划 5、教育服务设施用地 (二)环卫设施规划
6、环境卫生整治 十三、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7、河道整治 一、消防规划 8、山体整治 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9、重点地段整治
村镇规划设计室
3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五、近期整治行动计划表 六、整治规划措施 第三部分 图 则
1、现状分析图 2、总平面图
3、道路与竖向
4、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一) 5、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二) 6、近期建设图 7、整治规划总平图
8、住宅单体选型(双户联建)
9、住宅单体选型(单门独户)
村镇规划设计室
4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第一部分 村庄建设规划
xxxxxx乡黄溪村建设规划
一、 现状概况
黄溪村为xx乡一行政村,位于xx县的西部,距县城(杭川与xx)12公里,东与双门村为邻,南与止马镇水口村为界,西与止马镇为界,北与华桥乡的吴屯、官屯接壤。黄溪村土地总面积26.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00亩,园地42.6 亩,林地32997.5亩,建设用地558.2亩。黄溪村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6 0C,无霜期达217.7天,
村镇规划设计室
5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年降雨量为1887.7毫米,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林木生产和粮食生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67.9小时,日照度为38%。黄溪村下辖黄溪、长山、牛岭、上小源、陈坪组、大坪组、上朱溪、下朱溪、坳背、何家山、新村等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567人,395户,户均4人。2005年人均收入3200元,村财收入3.2万元。村部所在村黄溪共有人口260人,76户,本次规划范围内村民38人,9户,通勤人口(教师与学生)124人。全村总劳动力数为904人,其中:男劳力518人,女劳力386人。黄溪村是xx乡西南大门,省道横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改善社会结构。
7、延续特色,生态优先。充分利用丘陵、平地、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保护整体景观,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延续文脉。
8、立足现状,配套设施。合理安排村庄各类用地,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9、结合实际情况,一次规划分期建设,逐步实施。规划留有一定弹性,以便今后发展调整余地。
二、规划目标、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目标
为了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现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农业土地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效应等新农村建设原则,同时尊重“天人合一,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将黄溪村建设成为xx乡人居和环境尽善尽美的社会主义新村。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本次规划根据村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广大村民的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规划的立足点放在现状基础上的适当改造和整治,切实解决农村的“脏、乱、差”的问题和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
3、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及省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指标,严格执行村民宅基地控制指标。
4、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控制好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证合理的建筑间距,控制好建筑的层高,改善和提高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5、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灵活布置,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丰富整个村庄建设的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6、规划时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尊重地方民俗风情和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密切邻里关系,
三、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四、规划范围和发展方式
根据村庄周边的用地特点和现状建设情况,结合村庄发展的需要,本次规划对原规划区范围进行适当调整。由于原供销社变为圣农液化气站,西面规划范围调到圣农液化气站边界,并保留70米的保护绿化带(对于液化气贮罐区),南面至河边,东面在原规划基础上向东扩展,发展至东面山边,北面以山为界,总规划面积为2.47公顷,详细规划界线范围见《xxxxxx乡黄溪村建设规划—总平面图》。发展方式:沿省道向北侧发展,禁止向国道两侧同时建设,避免建设包围省道,并避开省道南侧沿河危险地段。
五、规划主要依据
1、《福建省村镇规划标准》
2、《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3、《xx县城总体规划》 4、《住宅设计规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1993年编制的《xx乡黄溪村建设规划》
村镇规划设计室
6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7、《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黄溪村剩余劳动力将为县城区、中心城镇经济区及止马经济区的发展第二、三产业提供丰富的劳动资源。据2005年12月的统计,黄溪全村人口1567人,总劳动力数为904人,占57.7%,其中:男劳力518人,女劳力386人。
六、村庄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和交通条件
黄溪村位于xx县的西部,距县城(杭川与xx)仅12公里,距止马镇区12公里,属于xx县城区20分钟经济圈。从全xx乡来看,黄溪村是xx乡西南大门,省道横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在2004年7月编制的《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中,黄溪村位于xx县中心城镇经济区,及县域经济区发展次轴上,而中心城镇经济区职能为承担县域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功能,带动县域的全面发展,黄溪村通过通往江西的省道接受县城中心经济区与南部止马经济区的辐射,经济发展区位及条件非常优越。
2、资源优势
·农业资源优势 xx乡黄溪村位于闽北山区,用地以盆地为主,大部分村民小组和耕地分布在溪流域,地势平担,土地较肥沃。该村实有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水田2400亩,xx乡黄溪村有着很好的农业资源优势,是主要的产粮区之一。
·林业资源优势 黄溪村位于闽北山区,土地总面积26.6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2997.5亩,占82.5%。且黄溪村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7.6 0C,无霜期达217.7天,年降雨量为1887.7毫米,雨量充足,土地肥沃,适宜林木生产。
·建设用地优势 黄溪村地处溪流域盆地,在现状村区东西向都是平坦用地,北侧小山坡地,坡度在35%以下,且用地自然条件很好。村庄距县城12公里路程,有通往江西的省道经过村庄,村庄用地的经济性也很好。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充裕的建设用地为黄溪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优势 整个xx县属于后发展地区,生态优势显著,非常适宜生态农业的成片开发,为生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基础。xx县地处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其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省上下的的重视、支持和关注,这将有利于xx县建设高标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黄溪村溪流就属于富屯溪源头支流之一。
·劳动力资源优势 随着xx县县城中心经济区、中心城镇经济区及南部止马经济区的发展,
七、存在问题及发展战略
1、存在问题
村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占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农林产业欠发展。村部所在地村规模偏小,目前只有村民9户,人口38人,通勤人口(教师与学生)124人。村住宅结构不尽合理,建筑形式多样,可评为一级建筑的只有一座。学校东侧成片临时搭建建筑密度高且质量差及近危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村部西侧的圣农液化气站限制了黄溪村向西发展,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黄溪村将来发展规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相对滞后,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黄溪村目前还没有很好利用xx县中心城镇经济区、南部止马经济区的辐射作用。
2、发展战略
研究了黄溪村现状发展条件,及根据xx县城镇体系发展布局中的经济区的划分,黄溪村今后发展以农林业为主,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农林业,提高农林业总产值。同时根据南部止马经济区辐射影响,兼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与南部止马经济区相接轨。
八、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庄性质
根据黄溪村现状发展条件,及黄溪村在xx县城镇体系发展布局中的经济区中的区位、职能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确定黄溪村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农林业为主,兼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村庄规模 1、人口规模
村镇规划设计室
7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黄溪村规划范围内人口比较特殊,规划区范围内村民仅有9户人,38人,通勤人口(教师与学生)124人。按xx县教育局十一五期间规划,黄溪小学学生数将达150人,7个班级,教师数10人,则通勤人口(教师与学生)将达160人。规划对黄溪村附近及偏远村民小组进行移户33户,按现状4人/户计,规划期内共迁入132人,近期移户15户,迁入人口60人,远期生产和仓储用地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村庄总建设用地 规划年限 0 340.30 24651.10 0 1.40 100 0 1.02 73.59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近期:260人,远期:335人 18户,迁入人口72人。黄溪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1‰,按人口发展预测公式Q=Q0(1+K)+P,则 近期人口:
人口规模=38x(1+8.31‰)5+(160+15x4)=259.6人
取近期人口规模为260人,其中通勤人口(教师与学生)160人,居民100人,共24户。 远期人口=38×(1+8.31‰)15+(160+33x4)=335.0人
取远期人口规模为335人。其中通勤人口(教师与学生)160人,居民175人,共44户,规划远期黄溪村发展为中型村庄。
2、用地规模
黄溪村现有总用地1.15公顷,现状人均建设用地90.55M2,属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一级别。规划2020年规划总建设用地为2.4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73.59M2,对于规划范围内用地增加及占用的农田,用移户33户的旧宅基地退垦还田办法进行全村平衡,以保证黄溪村全村农田指标数,具体详见村庄用地汇总表。
村庄用地汇总表
用地名称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公共绿地 面积(M2) 9889.16 4560.90 4926.76 4934.28 比例(%) 40.10 18.50 20.00 20.00 人均(M2/人) 29.52 “一轴”——指以省道为轴线。 13.61 14.71 14.73 “两心”——指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滨河公园为第一中心,以村部为依托,设置一处以硬化为主的运动健身、聚会的广场为第二中心。 “两片”——改造村庄西部旧区,与之相呼应的东面新建成区形成两片。 村镇规划设计室 8
n规划人口 九、用地发展方向及发展用地的选择
黄溪村地处溪流域盆地,在现状村区东西向都是平坦用地,东北侧小山坡地,坡度在35%以下,且用地自然条件很好。从黄溪村的现状、基础设施情况和规划指导及我国目前保护耕地政策等因素的角度考虑,村镇建设用地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少占耕地,所以黄溪远期用地发展方向为:东北向的小山坡地,但要注意小山坡地工程竖向处理。
十、总体规划布局
规划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本,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居的社会主义新村。
(一)规划理念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将人、自然、村庄三者艺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宜人生活居住,建设满足人精神审美的社会义新村。
(二)规划布局形态结构 结合黄溪村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当地实际特点,形成“一轴两心两片”的结构形态。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整个村庄的建设依托省道为轴线,以结合水面建设的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滨河公园为纽带,场地融入自然环境中,水陆交相呼应,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
(三)用地布局 1、居住建筑用地
现状的居住用地位于入村道西侧,建筑布局多是较零乱,规模偏小,目前只有5座住宅。村住宅结构不尽合理,建筑形式多样,可评为一级建筑的只有一座。学校东侧成片临时搭建建筑密度高且质量差及近危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绿化差,卫生条件差。随着村中经济的发展,村民会有建房的要求。为更好地对农民建房起导向性作用,此次对住宅用地改造方式是整治与更新相结合,新建住宅用地主要位于村庄东部,旧村住宅用地规划以控制建设和逐步拆除改造相结合的方式。规划新建住宅与道路相并行,充分体现村庄的纹理和脉络。
2、公共设施用地
现状村公共设施有村部、小学、两卫生所等,公共设施比较缺乏。规划根据村经济发展和村规划区规模的扩大,将给予完善配套。
①行政办公、文体娱乐设施用地
根据黄溪村委意见,规划在原村部基础上给予改造,如条件许可,远期迁入新建的公共设施中心。在省道入村主入口处规划建设一公共设施中心,总用地726.27M2,综合设置:文化中心、医疗室(计生站)、老人活动室、科技站等。以村部为依托,设置一处以硬化为主的运动健身、聚会的活动场地,总用地679.14 M2。在省道南侧以结合水面为基础规划建设一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滨河公园,总用地1671.15 M2,在公园对村主入口处设一村标。在入村主干道北侧设一长5米的文化宣传栏。
②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村内不专门设置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结合规划住宅进行设置,形成底层商住形式,可设置农家店、农资农家店。
③教育服务设施用地
村内现有一所小学,位于省道旁,现状用地3150M2,班级数7个,学生数116人,教师数8
人,总建筑面积935 M2。按xx县教育局十一五期间规划,黄溪小学学生数将达150人,7个班级,教师数10人。规划拆除小学东面临时搭接建筑,扩大学校用地,使幼托与小学合设,可以实行教育资源设施共享,减少重复性建设,以减轻村经济负担。同时根据xx县教育局十一五期间规划,对学校北侧用地进行远期规划控制,只能进行建筑外观改造,不得进行翻建、扩建。
(四)道路交通规划
在道路规划中采用两套系统道路规划结构,即外向活动系统和内向活动系统,前者解决过境交通和运农副产品进城镇车辆通行,后者主要是为村常住人口的活动服务,省道北侧后退留8M,其红线控制36M。本规划期限内省道红线控制为14M。
村规划区内道路等级分别为14M、6M。宅前小路3.5M,以满足消防的需要。在省道南侧,滨河公园西端设一候车亭。
(五)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绿化原则
①充分利用村规划区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将其纳入规划范围和保护范围,建成一个自然生态的社会主义新村。
②加强村规划区道路绿化和街头绿地及居住区中小游园建设,尤其要结合旧村建筑改造,增加绿地,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绿地率。
③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形成较完善的园林绿地系统,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预留公园及绿地,使未来村规划区具有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规划布局
黄溪村位于闽北山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绿化系统以省道南侧的滨河公园为重点,辅以省道绿化带,组建公共绿地体系,让人们容入自然。在宅前宅后绿地上以人们日常行为为准则布置小品和硬质地。结合滨河公园,在村主入口处,布一村标,形成显明的入口景观。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花坛和座椅,行人可玩可憩,点缀入口景观。小区内绿地做到面无露土,提高绿化,绿地率达44.2%,努力实现生态型绿色家园的环境效果。在整体绿化系统上,充分利用山区天然的山体绿化,通过有效组织,渗透到村内绿化系统内,使之成为村内的“面”的绿化组
村镇规划设计室
9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成部份。
小区绿化系统规划采用“点、线、面”结合布局手法: “点”即在房前屋后进行以种植花草、绿篱为主的绿化; “线”即省道绿化景观带,以及新区3.5米道路的道路绿化; “面”即公共绿地及通过组织渗透入小区绿化系统内的天然山体绿化。
并提倡村民家家户户利用宅前屋后的空地种植花草树木,以提高小区的绿化覆盖率,创造优美、整洁的居住环境。
东北侧山顶的高位水池,经初步净化后供村饮用。
⑶管网系统
村内给水管网为树枝状分布,到户前管径为DN25。管径分别为:DN150、DN100、DN50、DN25。村规划区内设三个室外消防栓,分别设在东、中、西部的DN100主干管,保护半径为120m,消防管径不小DN100。并在滨河公园南侧沿河处设一消防取水点,具体给水规划详见给排水图。
2、排水工程
本工程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a)污水 ⑴污水量预测
本规划区污水量按供水量的80%计,并按《xx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排水规划中规定,污水日变化系数为1.2,则:
规划污水量=55.48×0.8×1.2=53.26m3/天 ⑵管网系统
村内根据地势从西向东排放,每户均要设置三格式化粪池,卫生间等污水进入化粪池无害化后排入室外污水管,再由污水管输送到村东端的净化池净化后由出水口排入溪流,未经化粪池无害化的污水严禁排入排污系统。具体污水管网详见《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一)》。
b)雨水:
雨水量采用公式Q=Fφq计算。暴雨强度公式采用《xx县城镇体系规划》中提供的暴雨强度公式:
q=2311.217(1+0.552LgTe)/( t+6.044)0.742(L/hms) 重现期Te取1年
式中地面汇水时间t=7-15min 综合径流系数φ=0.65。
雨水采用台地自然坡向排水,就近收集排入排水明沟,而后排入村溪流,具体排水规划详见《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一)》。
村镇规划设计室
10
十一、专项工程规划
一、给水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 ⑴需水量
住户居民需水量:按《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第2.2.4.6条规定,生活用水标准60~120升/人日,则采取如下指标:
居民生活用水:120升/人日; ①335×0.12=40.2m3/天
②公建用水按以上用水总和的20%计: 40.2×0.2=8.04m3/天
③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计算: (①+②)×15%=(40.2+8.04)×15%=7.24 m3/天
总需水量:
①+②+③=40.2+8.04+7.24=55.48 m3/天 则规划区内总用水量为55.48 m3/天。 消防考虑一处失火,灭火流量为10L/S。 ⑵水源:
规划水源取用地下水,在村靠山边建抽水泵房一座,通过DN150输水干管将源水加压至村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二、电力电信规划 1、电力工程 ⑴负荷预测
参照《xx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县域电力规划,电力预测采用人均负荷指标法预测黄溪村的用电负荷,指标取700W/人·年,远期黄溪村人口为335人,则用电负荷为:
335人×700W/人=235KW
年平均负荷增长率为9.7%,规划由380/220V电缆线由村庄东面县电力网接入,原变压器其位置不变。详见《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二)》。
⑵供电线路
电力电缆规划均采用直埋电缆,沿人行道或绿化带暗敷至用户,布置在道路的北侧或南侧,在车行道下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过道路时应穿钢管保护。 ⑶路灯
规划沿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敷设路灯电缆,控制方式采用手控、光控或时控。 2、电信工程 ⑴电话容量预测
根据《xx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定的乡村及自然村市普及率,黄溪村电话普及率为30%,远期黄溪村规划居民人口为175人,则需电话数为:
175×30%=56部 ⑵电信设施及管线
村内设一户外式交接箱,接入县城电信网,电话线路均采用硬塑管敷设,拐角处设一定数量手孔。电信线在村北端设预留端口,为村今后向东北面发展预留。
3、有线电视网
小区内设户外式电视前端箱一个,有线电视信号源由县城区的广播电视网引入,所有电视线路均穿硬塑管埋地敷设。
(一)环境保护规划
1、现状:黄溪村周围都是农田、山地、河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质量较好。
2、规划目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建设,将黄溪村建设成为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园林型村落。
空气环境质量普遍达到Ⅰ级标准; 水环境质量达到地面水Ⅱ类标准; (二)环卫设施规划
黄溪村应建立相应的环境卫生系统,使各种废弃物的收集、运输、中转和处理快速、方便,基本实现废弃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卫设施装置现代化。黄溪村属县垃圾场以外重点整治村,人均垃圾产量为0.7kg/p.d。垃圾处理方式为集中简易填埋或焚烧。
1、环境卫生设施
公共厕所:在村内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一处,占地30M2,位置于旧公厕进行改建。 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在村内规划设置三个砖砌垃圾池(远期逐步采用密闭垃圾桶),并在村内配备2个保洁员。到201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垃圾必须日产日清,清运率达95%以上。
2、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和规划对策
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是事关本地生态经济发展的大事,黄溪村应建立一支相应的环卫保洁队,负责路面清扫、绿化维护、村容村貌整洁等工作。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村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力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形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共识和行动。
十三、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一、消防规划 1、消防对策
①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根据“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的要求,发动群众,把预防火灾的发生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地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发生。
村镇规划设计室
11
十二、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重视全村的消防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增强社会消防法制观念,提高群众防火的警惕性和同火灾作斗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③建立义务消防队。
④有效解决消防水源,合理布局消防设施。 2、消防通道与防火间距
村庄环路兼起消防通道作用,宅前道路不得小于3.5米。村庄住宅及公共建筑与圣农液化气储配站消防安全距离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的相关规定执行,圣农液化气储配站现状总容量为50M3,远期规划容量增至200 M3,则贮罐外边沿与村庄住宅及公共建筑(最外侧建筑或构筑外外墙)的防火间距为70M,新增容罐不得超过原有罐区边线。
3、消防设施
村规划区内设三个室外消防栓,分别设在东、中、西部的DN100主干管,保护半径为120m,消防管径不小DN100。并在滨河公园东端与西端沿河处各设一消防取水点,西端的沿河取水点为圣农液化气站专用,所有建筑每户配备一部手提灭火器。
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主要针对黄溪村旧区后山边坡及新区开挖后的山边坡,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监督管理,保护地质环境。
2、防治措施
①对规划区内地质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加强监测,制定应急预案。
②对于山坡地进行工程建设,应提出并制定防范灾害的明确要求,并对边坡时行设计处理。 ③加强、防护措施外,做好山坡地的绿化及截洪沟。 三、突发性灾害防治规划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
十四、村庄改造的建议与措施
为了使黄溪村的村庄改造与建设相协调,使之风格上能达到统一,故对村庄改造措施建议如下:
(一)保护与更新模式
充分考虑到现状和经济条件及可操作的原则,对黄溪村的建筑及外部空间提出保护与更新模式规划意见。
■ 保留:对于评为一级的建筑物,砖混结构,质量较好,同时与村庄环境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 整治:对于评为二级的建筑,质量尚可,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不适应现状生活的,允许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 拆除:对道路及其它市政工程和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且建筑质量差的建筑,采取拆除的措施。
十五、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一、合理的政策引导、合乎当地当时实际情况的建设措施是黄溪村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
二、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建议根据本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续健全完善保护和开发建设管理工作,设立保护开发基金,对保护和开发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
三、建议提升黄溪村建设管理的规格,有相应的机构负责村落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强对村落周围环境的山体、水体和绿化植被等环境景观要素的管理,各项建设应与村落环境相协调。
四、进一步深化规划,做好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等后续规划设计和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提高规划设计水平,使黄溪村规划能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十六、近期建设与投资估算
2006—2010年为近期建设时间,近期人口为260人,近期建设主要是村东部新区建设,公共设施中心(含:文化中心、医疗室(计生站)、老人活动室、科技站),公厕,候车亭,运动
村镇规划设计室
12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场,旧区道路改造。
具体详见近期建设一览表。
近期建设一览表
投资估算 编号 项 目 规划地段 建设规模 (万元) 建筑面积920M 1 公共设施中心 村主入口 中心前小广场 2 新区建设 村东部小区 17户总建筑面积6136 M 22
50.00 296.12 3 公 厕 滨河公园西端 建筑面积30 M 26.00
4 候车亭 滨河公园 一处 0.5 5 运动场地 村部前 占地679.14 M 宽3.5M 23.00 6 旧区道路改造 村旧区 长155.5M 4.35
7 垃圾池 新旧区 2个 0.1 估算总投资 360.07万元
十七、规划图纸
1、现状分析图 2、总平面图 3、道路与竖向
4、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一) 5、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二) 6、近期建设图
村镇规划设计室
13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第二部分 村庄整治规划
xxxxxx乡黄溪村整治规划
一、 整治规划总纲
1、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整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创建文明村庄。
2、整治规划原则
村镇规划设计室
14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①合理利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厉行节约,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②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农民整治村容村貌,按规划有序进行建设。
③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根据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事求是,多模式整治。不盲目攀比,不搞形式主义,反对大拆大建。
②理顺村旧区内部主要道路,拆除妨碍道路通畅的建筑物、构筑物,旧区3.5M道路及入户路全部硬化。
(2)整治措施
本规划旧村道路以改造拓宽为主。将旧区主干道扩宽至3.5M,并进行路面硬化。并沿道路设置路灯。
2、住宅建筑整治
根据房屋建筑质量评定等级,分为拆除建筑、整治建筑和保留建筑。
(1)拆除学校东端的危房、简易房及入村主干道上一些影响村容村貌的农村附属用房。拆除学校东端的危房、简易房而出的用地归村小学。
(2)对于小学北侧被评为二级的三幢建筑予以外观整治,评为一级的建筑进行保留。 (4)、新建住宅形式主要采用两户联建形式,将本地民居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相融合。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在1:1H,住宅层数以3层为主。
3、公共设施建筑整治
在省道入村主入口处规划建设一公共设施中心,总用地726.27M2,综合设置:文化中心、医疗室(计生站)、老人活动室、科技站等,并在公共服务设施中心结合医疗室设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救治室。结合底层商住设邮政业务代理点,并以村部为依托,设置一处以硬化为主的运动健身、聚会的活动场地,总用地679.14 M2,在入村主干道北侧设一长5米的文化宣传栏。
4、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结合规划住宅进行设置,形成底层商住形式,可设置农家店、农资农家店。 5、教育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拆除小学东面临时搭接建筑,扩大学校用地,使幼托与小学合设,可以实行教育资源设施共享,减少重复性建设,以减轻村经济负担。同时根据xx县教育局十一五期间规划,对学校北侧用地进行远期规划控制,只能进行建筑外观改造,不得进行翻建、扩建。
6、环境卫生整治
村镇规划设计室
15
二、规划依据
①省标:《村镇规划标准》,1996。
②《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三、规划的期限
整治规划期限:2006-2010年
四、总体整治思路
据对黄溪村现状的调查及基础资料分析,从现代化要求出发,推动村庄在物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村内部的地形,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地块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该村自然环境优势,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的难度,调动村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
整治规划从3方面着手:
(1)分析现有存在问题,改变村庄脏乱差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调查村落社区空间,了解当地的习俗民情和社会组织状况,引导村庄合理、健康、渐进和持续发展。
(3)调查了解可移村建设户数,为规划新区打下基础。
整治的内容主要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防灾减灾、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用地布局整治,村庄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绿化布置,村庄东部的新区建设等。
1、道路的整治 (1)整治原则
①村级道路以通畅为原则,适当考虑街景要求,采取自由式的布局形式。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1)改造原旱式公厕成水冲式公厕,占地面积30M2。 (2)在村内规划设置二个砖砌垃圾池(远期逐步采用密闭垃圾桶),并在村内配备2个保洁员。到201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垃圾必须日产日清,清运率达95%以上。 4 环卫设施 3 新区建设 拆除 住宅 土建工程 小区 水冲 土建工程 式公厕 5 6 交通设施 环境整治 整治 绿化、护堤等 宽3.5M 道路施工 道改造 8 文化娱乐设施 运动场 土建工程 长155.5M 占地679.14 M 2补偿) 17户,总建筑面积:6136 M 建筑面积:30 M 一处 150米 22建房 296.12 户自筹 6万 0.5万 3万 拨款 4.35万 自筹 自筹 上级拨款 争取上级 7、河道整治 溪流从村边经过,是村的滨溪景观轴线。对河道进行整治以提高村里的品位和形象,整治河道的措施: (1)清除河道垃圾,修筑护岸,疏浚底泥,两岸绿化。 7 交通设施 候车亭 河道 土建工程 清淤、 旧村 (2)严禁侵占河道盖房。 8、山体整治 (1)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的方针,开展山体整治复绿和保护,走多9 环卫设施 3.0万 自筹 垃圾池 土建工程 2处 0.1万 上级拨款 元化整治之路;在视觉范围内的山体应加强管理,防止青山“白化“。 (2)修筑挡土墙、截洪沟、绿化等,防止山体滑坡。 9、重点地段整治 (1)入村主干道两侧; (2)村南侧河道; (3)村部所在地块; (4)村旧区3.5m道路; (5)公厕、候车亭;
近期整治行动计划表
序项目类别 号 村公共 1 2 新建公建 设施中心 旧房拆除 旧房 拆除施工 占地约404 M 2.30万(含2六、整治规划措施
1、建立规划管理机构,专人负责村庄整治。 2、健全乡规民约,订立各项保护环境制度。 3、完善监管机制,定期检查督促,并建立奖惩制度。 4、加大规划宣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
五、近期整治行动计划表
备所需资金 资金来源
项目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工程量 注 2土建工程 建筑面积920M 50万 自筹 自筹
村镇规划设计室
16
xxx乡黄溪村规划 说明书
1、现状分析图 2、总平面图
3、道路与竖向
4、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一) 5、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二) 6、近期建设图 7、整治规划总平图
8、住宅单体选型(双户联建)
9、住宅单体选型(单门独户)
第三部分 图 则
村镇规划设计室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