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中考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摘要:化学选择题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在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关键词:初中化学 选择题 解题技巧
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具有 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因而在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解题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掌握的深、广度及熟练基础上,对所解过的题要深入反思归类总结,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从而在考试中能快速、准确、有效地解出题目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
每次考试完毕,总有一些同学因选择题耗时过多,从而导致后面能做的题没有时间去做,惋惜不已。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解这类题的方法欠妥,习惯于常规方法去处理,结果造成“小题大做”。如果能够抓住客观性试题“不表述推理过程,方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实施“灵巧多变”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特别是计算型的选择题,如果不运用简单可行的解题方法,按部就班去求解,往往影响解题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要提高此类选择题解题速度,就要简化数字运算或不用数字运算,集中讨论、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于一体,加强思维和解题技巧训练,强化“综合智力”,运用巧解方法,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化学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特殊的结构即决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其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 1.直选型选择题:
紧扣题目的已知条件(或信息)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从而做出选择。真正做到平时总结,用时直接。
例1:(13苏州)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
白藜芦醇 (C14 H12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 2:3 C.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审题与思路:
由题给信息可知,白藜芦醇 (C14 H12O3)是一种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化合物里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原子个数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即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B是错误的说法。 解答:选B
2.筛选型选择题
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选项逐个进行甄别,可以做到去伪存真,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2:(10苏州)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Ba、SO4、K B.NH4、Na、OH C.Na、C1、NO3 D.Cu、C1、OH 审题思路:
此题根据筛选方法求解,思路较清楚,在水中共存的话要求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者水根据生成沉淀这一条件可筛掉A、D,因为Ba、SO4
2+
-
2+
2-
+
-
-
2+
-
-
2+
2-
+
+
+
-
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生成气
体和水这一条件可筛掉B,因为Cu、OH结合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即只有C符合题意。 解答:选C
3.推断型选择题
抓住题目中提供的前提设置和提出的问题,扣准题眼,运用规律,寻找突破口,对选项逐个分析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3:(10苏州)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 B.碳酸钠 C.氧化铜 D.氢氧化钡 解答:C
4.分析比较型选择题
根据题意,联系和运用已学过的、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对题目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将题中列出的几种答案相互对比,从而快速选择和确定正确答案。
例4:(08苏州)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 ℃含l00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审题思路:本题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得出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它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从而判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给它的饱和溶液升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就会出现浑浊,随着晶体的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越来越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解答:B
5. 巧妙变形法
例5:在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三种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Fe3O4、Fe2O3、FeO B.FeO、Fe3O4、Fe2O3
C.FeO、Fe2O3、Fe3O4 D.Fe2O3、Fe3O4、FeO
审题思路:设铁的氧化物通式为FeOx,则Fe的质量分数= 56/(56+16x)×100%,显然x值越小,铁的质量分数越大。将FeO、Fe2O3、Fe3O4分别变形为FeO、FeO3/2、FeO4/3,因为1<4/3<3/2,故可推知答案选B。
解答:选B
6.平均值型计算选择题:
抓住题目中所提供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抓住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实质,然后解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6: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克,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避可能是( )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 审题与思路:
由题意可知,题中提供的金属有四种,它们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Mg+H2SO4=MgSO4+H2↑ 24 2 Fe+H2SO4=FeSO4+H2↑ 56 2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18 3 Zn+H2SO4=ZnSO4+H2↑ 65 2
无论是哪一个化学方程式,我们都可以使氢气前的化学计量数为1,使氢气下面对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
这样我们不妨设金属混合的的化学式为R(在其化合的中显+2价),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有:R+2HCl=RCl2+H2↑ x 2 30 1 x:2=30:1,解得x=60。
即得金属混合的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0。
由题目所提供的答案我们可以分析出答案为B,因为对于A来说,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Al的相对原子质量虽为27,但当氢气下的相应相对分子质量为2时,我们可以把Al的相对原子质量看成是18。而24 18相混合,所得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只能是大于18而小于24。如此类推,B中Zn、Fe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则它们混合后所得的混合的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小于65而大于56的数。题中x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正好在这一数当中,故选B。C中,Mg、Fe相混合后,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应为一个小于56而大于24的数;D中Al、Fe相混合,其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一个小于56而大于18的数。
注意:①要理解Al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27,为什么这里说可以看作为18。②AL与酸(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出错。 解答:选B
以上仅就平时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从我个人的理解的角度来分析,希望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不断钻研,争取 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窦会明.化学解题方法浅析. 数理化学习.2013(11)
2.吴庆洲.浅谈初中化学计算的解题技巧.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2(10) 3.陈国君.浅谈初中化学解题技巧.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