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3篇)

2023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3篇)

来源:世旅网

2023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

  授命到大岭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已经整整3个月了。今天一大早,我就接到村里老支书杨锡荣的电话,说村里今年烤烟长势喜人,是不是到几个农户家去鼓励一下,我正有此意,便欣然答应。

  记得3月21日,我到县委宣传部报到,部里分配给我的一个任务就是扶贫。在参加完全县扶贫工作大会后,第三天我便驱车来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壶瓶山镇大岭村。大岭村距离壶瓶山集镇25公里。踏入村部,迎接我的是村支部书记李启斌和老书记杨锡荣。

  次日,我和工作队的覃凤逸以及李书记开始了全村的走访调查。老书记也亲自陪我们一起走村串户,了解村情。大岭村坐落在著名的自然风景名胜壶瓶山大峡谷谷口,三面环山,一道峡谷与外界相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村域面积27329亩,森林覆盖率96%,耕地1090亩,总共451人。走访中发现,5岁-45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较少,60岁左右的老人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学龄儿童都在集镇读书,由于路途遥远,大多需要一名家长陪读,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在外打工,只有农忙或者过年过节才会回来。

  村里的简易公路只能通行本地人的出行神器麻摩。那天,我们走访距离主线公路最远的张文业家,从村部出发,在麻摩车上颠簸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改为步行,在很陡的山坡路上走走停停,3个小时后才到达。此时,我早已是精疲力竭,平房主人老张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但眼前的一幕却让我忘了疲惫:破旧低矮的平房,苍老的青砖石瓦,一张正对门口的八仙桌,桌面上整齐地铺了一层报纸,一个头发花白、满脸皱褶、皮肤黝黑的男人坐在门边上发呆。走进屋里,眼前一片荒凉,我们不禁沉默了。

  老张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烤烟种植为例,每亩成品烟叶的总收入在4000元以上,所需的烟叶专用肥料、劳动力、运费就要花掉一大笔钱,正常情况下,烤烟种植每亩净利润只有260元,再加上肥料和成品烟运输成本的增加,相对于交通发达的村,每亩收益减少300元,农民除了自身劳动力收益,实际上发展种植收益微薄。

  当时,老杨书记还讲了一个让人心碎的冷笑话:前两年,惜粮坪的杨老养了几头猪,陡峭的山路连猪都赶不下来,只有杀了请人将猪肉背下山,一头猪200多斤肉,卖了2400多元,结果请人上山杀猪花了200元,请4个人背下去花了600元,再加上买猪仔的600元,除去自己背猪仔上山和喂猪的粮食、人工,毛利1000元,细算连喂猪花的饲料钱都不够。

  那天,我们从栽烟谈到修路,从人畜饮水谈到茶叶发展,不知不觉,已日落西山,下山已是不可能了,经不住老张热情的挽留,我们留了下来,老张用山里人待客的饭菜招待了我们。3月大山的夜晚还是挺冷的,我们一群人围坐在火堆边,一直聊到深夜。

  今天,我们在老张家又待了大半天,继续聊脱贫,聊发展。我们都认为,其实山里人不缺智慧,也肯吃苦,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出来的烤烟、茶叶、腊肉、蜂蜜、土鸡等都是城里人趋之若鹜的好东西,交通不便才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最大的拦路虎。只有打通了交通这个脱贫攻坚的神经末梢,山里百姓才能真正看到希望。

  值得欣慰的是,石门县近两年响应常德市委交通大会战号召,西北山区的交通大环境正在快速得到改善,而大岭村的公路建设也已经被纳入扶贫规划,山里百姓有福了。

2023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

  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7月1日上午9:00在贵阳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将宣读有关表彰决定,并共同为获表彰个人和集体颁奖。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在高中***四中学术报告厅收看电视直播,认真观看的同时积极进行谈论学习,并深入思考。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中央“四个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20__年稳步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检测指标,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为了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四“严”保障机制,通过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联动、聚力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开展党员干部帮扶结对行动,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帮扶人。要以切实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户数量为主要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

  贫困群众是社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委政府单打独斗不行,各行各业各自为战也不行。必须要加强统筹、转变思路、形成合力。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做到长短结合、点面结合、主次结合,使扶贫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更好体现扶贫的社会性、底线性、公平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社会合力。要创新精准扶贫帮扶模式,号召全社会合力共建,积极动员私营企业主、社会团体、在外地的本籍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捐资,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为贫困群众各尽所能、伸出援手,结对子、想点子、捐善款、当义教,献一片爱心,点一盏希望,举全社会之力,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向小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当前我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不能再继续“灌水式”的传统扶贫模式,必须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因此需要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通过收看省、市表彰大会,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孙志刚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和顽强的作风,奋力推动全区大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

  “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但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教育扶贫”的理解失之偏颇,将“教育扶贫”形式化、表面化。为了追求短期政绩,给自我脸上贴金,往往采取“过节送礼、寒冬送衣、捐书捐物”的方式,让受赠者感恩,表面上能解燃眉之急,“立竿见影”,实则忽略了扶贫的根本在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在动力。

  某校为贯彻落实对中职生的“教育扶贫”,大搞春季招收职业高中学生工作,也对招收的农村中职学生按国家政策实行了免费,享受了国家助学金,但却忽视职业技能培训,放松学生思想教育,不中职校学生难以学到一技之长;更有甚者,把学生作为劳动力输出,赚取中介费。到统计“教育扶贫”数据时,将减免中职生学费、给中职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作为管理者的政绩,重视了“扶助”而忽略了引导,让老百姓对职业教育丧失信心。

  “教育扶贫面子工程”的另一表现是对农村村建远程教育设备的投入和村建图书室的捐赠。诚然,远程教育设备的有效使用、农家书屋的适时开放能让边远农村享受到精神食粮,能扩大贫困户的知识面,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可是,如果对投入的设备和捐赠的图书不能有效利用,而只在上级检查时拿出来做做样貌,这样的投入不只造成物质上的浪费,还给村民留下十分不好的印象。

  还有一些地方,对贫困地区学校投入很多实验器材、图书资料,但由于学校教学人员的不足或学校硬件设施的缺乏,只能造成器材和资料的闲置。有的村小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便由中心校指派教师“走教”;一些学校对不能正常入学的“三残儿童”实行“送教上门”,但对“走教”和“送教”的教师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教学人员只图完成任务,“走教”“送教”流于形式,校长在上级检查的时候“面子”有了,还可能被上级表扬“有创新”,但这样的“扶贫”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育的贫困,这样的“扶”不能很好的将“辅”贯穿于扶贫过程,所起作用是很小的。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要让专业人员对他们悉心辅导,让贫困者树立脱贫致富的意识,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它更不是面子工程,而要求我们真抓实干,仅有思想上“扶志”,本事上“扶智”,才能使贫“脱贫攻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