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3篇)

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3篇)

来源:世旅网

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

  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使这里远近闻名。华严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未成面毁于兵燹。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占地面积4000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房屋120余间。整个庙宇依山势修建,为“阶梯式”院落,布局严谨,宏伟而典雅。正北为大殿,系斗拱单檐雕甍歇山式建筑。内尊释迦牟尼塑像;东西两廊为禅堂。由大殿侧门再拾级而上,又一院落,是为后殿,内尊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师。东北角有西式小楼五间;小院内植桂花、牡丹,十分幽雅。

  寺僧属“临济宗”。第一代住持慈沾是临济宗传人。华严寺位于共经二十代,20世纪20xx年代是鼎盛时期,寺僧达80多余人。藏经阁建在4米多高洞形的山门之上,呈方形;阁高8.2米,阔13.8米,深8米。阁中央大应立四棱形石柱,木构架为抬梁式屋顶,是重檐歇山式。四周游廊贯通,环以雕栏,外檐木柱20撑顶,檐角饰“嘲风”,两端饰“螭吻”。前为幕式墙,门窗结合在一起,穿堂门,无后窗,顶披黄绿琉璃瓦,雕甍高约40公分,镂空云龙。建筑古朴典雅,集中体现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阁内藏清顺治九年(1652年)刊《大藏经》一部;元人手抄本《册府元龟》一部,142册,计1000卷,另外还有憨山手书条幅、于七画像等。

  华严寺前西侧有一塔院,四周环筑围墙,是寺中历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级砖塔埋葬着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师,有两珠苍松紧绕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代松树枯死。与砖塔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处。相传是农民起义领袖于七兵败出家,法名善和,圆寂后藏此墓之中。

  华严寺门前有一条直通海滨的公路,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僧仁栋鸠工破石条筑成。沿路苍松夹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烟岚高旷”、“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

  经政府有关部分批准,华严寺现已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崂山区在在积极制定规划,即将在华严寺周围建立国内唯一的以华严宗经典教义为依据的大型佛教文化风景旅游区“华藏世界”。届时,华严寺下方的“山海奇观”,上方的“那罗延窟”,将与华严寺连为一体。在“华藏世界”中,将出现数千尊随石形而雕造的佛像,蔚为壮观。同时还将修建一座宝塔,纪念法显从古印度求法归国在崂山登陆的历史往事。

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

  华严寺位於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寺居高临下,襟山带河,殿宇庭院精致幽邃。它俯视樊川,西望神禾原,南望终南山的雾岩、玉案诸峰。

  寺建於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九年(820xx年),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古“樊川八大寺院”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少陵原一部分崩塌,志内殿宇全被摧毁,现在仅有两座砖塔。

  东边的一座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上层石刻有“严主”二字,第三层石刻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西边的一座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内安奉清京相师舍利子21粒。

  该塔六面五层,高七米,塔上石刻有“唐清原国师妙觉之塔”十字。二塔下层各有砖筑龛堂,内有石刻影像及像赞,石刻下半部刻重修记,为近代宋伯鲁、宋联奎同时书写。另有唐宣宗大中六年刻的《杜顺和尚行记碑》,已移存於陕西省博物馆。

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来大同旅游!

  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位于山西北端,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西两边隔长城与内蒙相邻,东边跨太行与河北、京畿相望,南边倚桑干河与雁塞雄关相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市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西部有雷公山、武周山作障,西南部有七峰山为屏,东北部有采凉山锁镇,御河纵贯南北,是天然的设防建城之地。

  古城大同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曾属冀州。战国时期属赵国雁门郡。公元前3世纪大同已建城池,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筑烽火台及部分长城。秦统一后沿袭旧制。西汉取代秦朝后在大同置平城县,仍隶属雁门郡。东汉后期,祖居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自东北向西南迁徒,并在内蒙中部建都立朝。但道武帝拓跋跬很快就在公元398年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境内)迁都平城,从此大同作为北魏王朝的帝都历时近百年(即“一朝帝都”),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才又迁都洛阳。在此期间,北魏统治者在大同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宗庙上百座,驰名中外的云岗石窟就是此时开凿。这段历史是大同古代最辉煌的时代。

  北魏之后的北齐改平城为恒安镇。北周又置云中县。隋代再改为云内县属冀州郡。唐代为云中郡辖地。东北另一少数民族契丹倔起后建立辽朝,将大同作为其“西京”。女真族灭辽建金朝后大同仍为其陪都西京。这就是大同历史上的所谓两代京华。大同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著名的华严寺、善化寺就是此时留下的宝贵遗产。元代置大同县。明清两代为大同府治,是北方重镇。民国初年再置大同县。1949年解放后,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为省辖市。1993年,驻大同的雁北行署撤销后,大同市现辖城区、矿区、新荣、南郊4区和左云、大同、天镇、阳高、浑源、灵丘、广灵7县,总人口270多万,其中城区、矿区人口约80万。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大同已成为山西第二大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建材、煤炭、电力等工业发达,有山西柴油机厂、大同机车厂、大同水泥厂、大同热电厂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更有全国产量最大的大同矿务局,所属十几个煤矿年产优质动力煤在3700万吨以上,产量居全国之首,因此这座塞外名城又被誉为“煤都”。

  大同交通发达,是晋、冀、蒙三地的交通枢纽,是京包铁路和同蒲铁路的交汇点,是大秦铁路的起点,也是北京经乌兰巴托至莫斯科及东、中、西欧国际联运线的重要一站。大同有7条公路与北京、呼市、太原、五台山、保定等地相通,构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随着京大高速公路及大运高速公路的兴建,大同的公路交通将更加方便。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文物古迹众多,而且价值颇高。不仅有城墙、鼓楼、九龙壁、风临阁、曹夫楼、琵琶老店、平城遗址、北魏皇陵、火山群等名胜,更有云岗石窟、上下华严寺、善化寺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所辖挥源县境还有北岳恒山及巧夺天工的胜景悬空寺。这些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景点正期待着我们的光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