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湖、杉湖原为唐宋时桂州城南护城河, 现在湖畔树木婆娑, 湖中澄湖碧水, 象碧玉镶嵌在市区中心, 游人到此不仅能饱览湖光山色, 而且可以寻胜访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岛上, 原建于40年代, 1979年两次重建, 现为一组设计新颖的仿古临水亭廊, 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 小亭4角, 单檐尖顶, 坐落岸上, 以直角形(L)曲廊与大亭相连, 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 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 与亭廊构成整体, 显出平稳中求变化, 临水而有飞动感。
古南门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 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 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 距今正1300多年。
黄庭坚系舟处 在榕湖北岸, 古南门前, 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 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 遍览名山, 泊舟此岸。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 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嶂千峰何”, 融进个人的不幸遭遇, 也表达了对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 在系舟处建榕溪阁, 以志怀念。阁久废, 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 其后又立碑其侧, 题为“黄庭坚系舟处”。
湖西庄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庆道光间, 少司空李宗瀚建为别墅。张维屏《洼游日记》称, 大门临湖, 内有小桥流水, 过桥有屋, 屋后有轩, 轩前有园, 整座建筑用竹篱围合。李宗瀚住湖东“拓园”, 今人民礼堂东北侧, 湖西庄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书精刻, 后破落, 别墅荒芜。19年以来, 这里建起拥有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庭院建筑, 成为桂林市第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级的外事宾馆榕湖饭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 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55年建亭, 因名芙蓉, 亦称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 高7米, 长宽各5.45米, 面积29.7平方米。亭中有石桌凳, 柱间有石栏杆, 亭周树茂荫浓, 秀色可餐。
阳挢 在秀峰、象山两区相衔, 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 木质结构, 元代毁于火。明改建石桥, 解缙书“永镇三江”其上。洪武间(1368~1398)桂林城南扩, 榕湖杉湖变成内湖, 名阳塘, 桥因湖改称阳桥。历代多修葺、扩建。1974年扩建成现状: 石拱结构, 3跨, 各5米, 全长22.2米; 桥面由20米加宽成32米, 沥青铺筑, 饰以汉白玉雕花栏杆。自古以来, 青带桥一带就是商业中心区。据元伯笃鲁丁《阳桥记》载, 桥的两侧, 商贾所藏宝物、番货, 以有易无 , 日千百计。现在榕杉湖区, 市行政机关、商业网点、宾馆环立, 这一地带, 更成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东侧, 湖滨饭店前, 簇拥于小叶樟, 夹竹桃与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高7米, 长宽各4.45米, 面积19.8平方米, 为6柱、6角、单檐、攒尖顶小亭,3面有石栏桌凳,北面有曲桥通达,是喧闹市区中难得的安宁憩息地。每当日出,霞光满亭,激人奋进,妩媚可亲。
蘑菇亭 在杉湖湖心岛上, 由一组圆形水榭与3个单柱圆形亭子组成, 总面积近400平方米, 建于1978年。登上杉湖北岸的12层高楼漓江馆顶层俯瞰, 湖心岛的平面呈美丽的梅花图案。
补杉亭 一名杉湖亭, 在杉湖湖心岛上, 1955年建, 为木结构, 以杉树皮盖顶。杉湖畔清代有“补杉楼”, 是著名桂林诗人朱琦、龙启瑞等登临吟咏之地。补杉亭之名由此而来。亭已废, 1978年在原址四周新建蘑菇亭。
大榕树 在榕湖北路西段古南门前,为小叶榕,高18.6米,冠幅直径32米。南宋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榕溪阁》:“榕声竹影一溪风,迁客曾来系短篷;我与竹君俱晚出,两榕犹及识涪翁。”涪翁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号,他游桂林时曾系舟树下,证实这棵大树是宋代榕溪阁前两棵榕树中的幸存者,树龄在820xx年以上。今仍枝叶婆娑,浓荫蔽日,成为朝夕与游人共处的桂林八景中的“榕城古荫”。另一株古榕,附古南门而生,早已不存,但城门、城楼,至今仍称榕树门、榕树楼。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当我踏入靖西这个边陲小镇时,却发现:这里的景色毫不逊色于桂林的山水,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山。有凉爽宜人的气候伴随着,让人感觉不到现在是在炎热的七月。难怪靖西会有:"山水小桂林,气候小昆明"之美誉!远离城市的喧闹,来到这山水的画卷里,你会觉得是种美妙的享受!
早上07:00从南宁出发,经过隆安、大新,车子在山与山之间的缝隙里沿着通往云南的省道九转十八玩的行驶着!一路上的山山水水让人一点也不觉得困倦,如果是摄影家或者画家来到这里绝对不会错过这大自然赏赐的礼物。
经过了四个多钟头的车程来到了靖西的通灵大峡谷。不知是被这美丽的风景陶醉了,还是被导游称为绿色食品的菜肴渲染了,吃起饭来感觉特香。野菜、南瓜、河鱼、简简单单的几味菜,也让人觉得很可口。饭后稍做休息,便跟随导游下峡谷。穿着民族服饰、拿着话筒、一脸色的笑容,这是通灵的壮家姑娘给我的印象。对客人提出的问题她总能带着笑脸回答,而且百问不厌,偶尔还能给你唱上几段,难不成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通灵——通向灵气,所以人长期住在这里的人也显得很有灵气?这是我来到靖西头次接触的壮家人,感觉很淳朴很友善!
入峡谷的小径,从遮天蔽日的枯藤老树下穿越下坠,宛如一条绿色的隧道通往地心,往下约300米处是古石垒,迎面一堵绝壁挡住去路,近看却有个洞口。入洞后,竟是一个高100米、宽60米的宽敞的溶洞。深深的洞底水流潺潺,洞顶呈一线天,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造型奇异的钟乳石,从Z字形的云梯下到洞底,出洞后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当导游介绍那棵奇异的咬人树时,真忍不住想用手去触碰下,尝试被“咬”的后果。
走过长长的一段“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眼前便是通灵特高瀑布,高168米,宽30米,是我国西南目前发现的最高瀑布。高悬的瀑布宛如一匹巨大的白练飞流直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飘散出漫天白雾,阳光照射,呈现出美丽的彩虹。瀑布左侧绝壁是古悬葬处。瀑布跌落处约50米宽的深潭,汇集了峡谷溪流和溶洞暗河,又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流往另一个峡谷成为新的瀑布。暗河入口处四个巨大的溶洞,溶洞深邃曲回,沿石壁云梯往上攀越约30米高时,一条洞中暗流迎面而来,循石壁而下,形成多层小瀑布,清澈透明。第一层瀑布上方洞顶,有硕大的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尤其是石灰岩造就的一层一层田园般的风光更是天工巧夺,令人惊叹不已。
从谷底往回走,看到的是另一翻景色。经过两个多钟头的时间回到了入口,此时的我们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但是看看身边的导游却还是一连的笑容,没有丝毫的倦意。当我们还在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时,她已经接了另外的团,吆喝着客人又继续新的一程,心里不由暗暗佩服:好厉害的姑娘!
下午3:00返回德天,开始新的旅程。临行时依依不舍地看着那通灵的山、通灵的水,还有通灵的人……
离开了德天瀑布后,临时起意准备去通灵大峡谷,因为之前只知道通灵大峡谷在靖西县,可是打听之后才知道,通灵大峡谷是位于德天到靖西的路上,可以从硕龙坐车到下雷,再从下雷转车到胡润,从胡润再到通灵。毕竟是自助游,时间以及交通方式可以自由选择,于是我们走到路上等待机会希望能拦到去下雷的车。不过正好遇到要去靖西的车,可以不用转这么多趟车,直接送到通灵大峡谷景区门口,经过砍价10元/人,于是便搭顺风车前往。
坐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通灵大峡谷景区门口。原来通灵大峡谷景区的入口和古龙山峡谷景区是连在一起的。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快晚上了,于是准备在此处住一晚,第二天再去通灵大峡谷参观。经过打听,在景区路口处有住宿的,这里仅此一家,也没有多余的选择。于是定了50元/标准间入住,房间还算干净整洁。听说在景区的网上官方店——桂西南旅游旗舰店可以买到比较优惠的票,最后让老板帮我们在网上买了通灵大峡谷的门票,确实便宜了一些,门票85元/张,能省一点是一点。
通灵大峡谷的景区门口离住宿的地方还有1公里远,于是老板提议搭摩托车5元/人去景区门口,到了门口之后,在景区正门凭昨晚收到的电子票编码就可以换票了,总体而言还是蛮方便的,不用排队(PS:换票的时候需要身份证)。
要进入到谷底需要走八百多级石阶(PS:还蛮考验体力的),沿途被周围各种各样侏罗纪时代的蕨类植物桫椤、观音莲子座蕨包围着,这些古老濒临灭绝的植物在通灵大峡谷你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这些植物堪称活化石啊,非常地珍稀,希望到此游览的游客好好爱护它们,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这些珍贵的植物。一路上水流缓缓落入深洞,接着走进了一个高100米、宽60米的宽敞溶洞,洞壁及洞顶布满各种造型奇异的钟乳石,栩栩如生,不得不感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走出溶洞,眼前突然一亮,一池清水荡漾眼前,走在这池清水之上,深在谷底,仰望天空,崖壁陡峭,丛林茂盛,空气清新,倍感此刻如神仙。
沿着河边的小道一直向前,潺潺细流在身边流淌,很想静静坐在河边欣赏着这般美景。走到峡谷尽头,眺望远处就是在旺水季节时宽30米,高达168米的通灵瀑布,也是亚洲最高的单极瀑布。可惜现在是枯水季,所以水量非常小,只能想象一下雨季时的壮观了。但还可以走到瀑布的后面感受地下岩洞九叠飞瀑的震撼,也不枉到此一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