诂训的词语有:不忘母训,耳提面训,诗庭之训。
诂训的词语有:遗训馀风,不足为训,贻燕之训。2:繁体是、詁訓。3:结构是、诂(左右结构)训(左右结构)。4:拼音是、gǔ xùn。5:注音是、ㄍㄨˇㄒㄨㄣˋ。
诂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解释古语。古语的意义。诂训[gǔxùn]⒈解释古语。⒉古语的意义。
二、引证解释
⒈解释古语。引《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徧习《五经》,皆詁训大义,不为章句。”李贤注引《说文》:“詁,训古言也。”唐杨炯《<王勃集>序》:“於是编次《论语》,各以羣分,穷源造极,为之詁训。”郭沫若《集外·<管子集校>叙录》:“宋代言《管子》者以张嵲《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詁训精确,洞见閫奥。”⒉古语的意义。引晋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詁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宋欧阳修《尹源字子渐序》:“君之名源,而字子渊。夫源发於渊,深且止也,於詁训不类,又无所表发其名之美,甚非称。”清曾国藩《书<学案小识>后》:“惠定宇、戴东原之流,钩研詁训,本河间献王实事求是之旨,薄宋贤为空疏。”综合释义:解释古语。《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徧习《五经》,皆詁训大义,不为章句。”李贤注引《说文》:“詁,训古言也。”唐杨炯《<王勃集>序》:“於是编次《论语》,各以羣分,穷源造极,为之詁训。”郭沫若《集外·<管子集校>叙录》:“宋代言《管子》者以张嵲《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詁训精确,洞见閫奥。”古语的意义。晋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詁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宋欧阳修《尹源字子渐序》:“君之名源,而字子渊。夫源发於渊,深且止也,於詁训不类,又无所表发其名之美,甚非称。”清曾国藩《书<学案小识>后》:“惠定宇、戴东原之流,钩研詁训,本河间献王实事求是之旨,薄宋贤为空疏。”汉语大词典:(1).解释古语。《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李贤注引《说文》:“诂,训古言也。”唐杨炯《〈王勃集〉序》:“于是编次《论语》,各以群分,穷源造极,为之诂训。”郭沫若《集外·〈管子集校〉叙录》:“宋代言《管子》者以张嵲《读管子》一文最见功力,其文虽不足四百字,而诂训精确,洞见阃奥。”(2).古语的意义。晋郭璞《〈尔雅〉序》:“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宋欧阳修《尹源字子渐序》:“君之名源,而字子渊。夫源发于渊,深且止也,于诂训不类,又无所表发其名之美,甚非称。”清曾国藩《书〈学案小识〉后》:“惠定宇、戴东原之流,钩研诂训,本河间献王实事求是之旨,薄宋贤为空疏。”其他释义:1.解释古语。2.古语的意义。
关于诂训的造句
1、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诂训,是为《鲁诗》。
关于诂训的成语
训练有方 过庭之训 训格之言 望文生训 典谟训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