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在我们党迎来自己九十五华诞的今天,我能代表我校党员教师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动,当然还有一份忐忑。因为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着一位教师的职责,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在座的许多党员都爱岗敬业,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与你们相比,我所做得一切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与学生联系在一起的。在我2019年的教学生涯中,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没有退缩,从不轻言放弃。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力去做好,我用一件件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在人生的词典里,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样的具体而生动。我们都知道“爱即教育”——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爱。在这里我想从我们班的一个女孩说起:
大家都知道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叫张碧琳。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将她置身于一个56人的班级中,你一眼就能认出它。她很乖,很听话,从不惹事,上课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本子上涂写画画,就是将一张纸折来捏去,任你一次一次地提醒她这是在上课,她依然对你置之不理,这就是我教她得第一个礼拜对她的认识,这样一个让人看了心痛的孩子,从此走进了我的心里。
从原来教过她得老师那里我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当时心里五味杂陈,非常难受。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她几乎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时,我对自己说,只要我用心,她一定会有变化。班里安排清扫任务的时候,班干部对我说:“老师我们不用给她安排”听到这里,我心里还暗自感动,这样的班干部多好呀,她真会体贴、关心同学。可她接下来的话却让我愤怒了,只听她接着说:“你给她安排了她也不会做,做也做不好。”记得当时我狠狠地批评了那个班干部。我必须让这个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不是孤立存在的,对集体应当有一份责任。当然不能给她过重的任务,思来想去,还是倒垃圾吧。只要她把其他孩子集中在一起的垃圾倒进学校的垃圾车就好了。工作安排好的第二天打扫卫生时,我观察着这个孩子,卫生打扫完了,她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我走过去摸着她的头说:“张碧琳,老师昨天让你倒垃圾,你怎么忘了?”她看了我一眼不吭声,接着折她的纸。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柔一点,再对她说了一遍。这时她站了起来走到教室门口看了看,我让班长陪着她倒了第一次垃圾。接下来的一个礼拜,班长都提醒她,陪着她去做。倒了第二个礼拜,她已经意识自己到了这份责任,一个人完成了任务。这个任务虽然简单,但她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去观察,去判断。她得观察教室卫生的清扫状况,判断是否所有的垃圾都集中在一起了,然后才能做出决定“我该倒垃圾了”。一次上班的路上,看见张碧琳和她的妈妈走在前面,她妈妈一直侧着头跟她叮嘱着什么。我加快了脚步,好奇心促使我伸长了耳朵。张碧琳的妈妈跟她说:“你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上课好好听讲,和其他同学好好玩,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一个孩子再怎么特殊,在父母的眼里她都是最棒的,家长都希望她能和其他孩子一样有着同样快乐的童年。偷听到的叮嘱让我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这个孩子,让这个孩子能有所进展。班里的体操比赛,队列展演我都让她参加,让她去感受这个集体对于她的存在,让她跟其他孩子一样走进阳光,绽放自己的笑容。虽然那样会影响到我们班的整体水平,但与孩子脸上洋溢的幸福的光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教数学的老师都知道,教授孩子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时,虽然方法简单,但学生操作时,你给她一条水平的直线,她会画的很好。而这条已知的直线稍微倾斜一些,换个角度,咱们的同学拿着尺子就不知该怎么摆放平移了。在上这两节课时我惊奇的发现张碧琳竟然听得很认真,而且画的非常好。我让她上黑板上给大家画,画的很工整,漂亮。全班顿时为他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时我的眼睛里满含泪花。学数对时,她能准确地用数对表示她和其他同学所坐的位置。它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发展得很好。我将张碧琳的这一优点无限放大,让不会的孩子看张碧琳怎么画,学着她画。我的这些行为,让孩子感收到了老师对她的爱,集体对他的爱,让其他同学从对张碧琳的认可到最后的尊重。我对张碧琳的爱,深深地影响、感染了我们班其他孩子,他们不但再也不去欺负别人了,还学会了关爱别人,帮助别人。
当然,我的真心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心灵回报,孩子们都很喜欢我,都很愿意跟我交流他们的想法,我成了她们的良师益友。
还记得去年我生病住院时,学校领导对我关心备至,同事们也是殷切探望。除了这些,我每天都能接到家长和孩子的关心电话,病房里每天都会涌现探望的学生和家长。她们都对我说着同样的话语:“文老师,你好好休息,等把身体养好了再来上课。”面对领导、同事、家长、孩子的如此关爱,我不忍就这么躺在那里休息。我是休息了,可孩子呢?两个班的孩子呀,她们的功课耽误不起。休息了一周后,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管那时脖子还是僵硬的。当然学校也给了我特殊的照顾,允许我早上上课,下午去做理疗。借此机会,向曾经关爱我,帮助过我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们说一声:“谢谢你们!”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从未想过有什么回报,只是出于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出于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就为了学生这份纯真的爱戴之情,也为了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更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之心,我们必须倾尽全力努力工作。
我想,一个人的一生要递交两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不错;一份交给自己,让你回首往事时感到人生无悔。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的一生要递交三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我们是他们的榜样;一份交给自己,让自己回首往事时,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一份交给党,让党旗因为有了我们而增光添彩。
人无完人,我不能做到完美。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进取,虚心学习,在那三尺讲台上,追求我一生的价值。相信我可以!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走上演讲台,用我的一段切身经历和体验,抒发我心中对中国共产党炽热的感情。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党性在南极科考中升华》。
我有幸2次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此段不平凡的经历,使我对南极科考的特殊地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党领导下的日益强大的新中国有了更深的感情。考察南极、研究南极,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必然,更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民族尊严的象征。
1983年9月27日,是我国南极科考史上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的第12届国际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进行大会表决之前,主持会议的外国代表宣布:“请中国代表到休息室喝杯咖啡!”多么友好和礼貌!又是多么率直和委婉!大家想想,他的话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其它国家的代表在举行表决,而恰恰一个泱泱大国的代表被请到休息室去喝咖啡呢?——因为我们在南极还没有建站,所以我们还没有南极事务决策权。与会的中国代表没有一个人有心思去品味那醇香的咖啡,只是涩涩的泪水盈满了每个人的眼眶,因为,日益强盛的祖国的尊严在这一刻受到了严重的污辱。回国后,经过多方努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1984年6月25日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于同一年派出自己的第一支考察队奔赴南极,建立中国的南极考察站。在我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出发前夕,小平同志欣然泼墨挥毫“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吹响了我国向南极进军的号角。
1985年2月20日,又是我国南极科考史上令人难忘的日子,不过这是一个令人扬眉吐气的日子。这一天,五星红旗在南极大陆上空冉冉升起,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诞生了。消息传来,神州大地,长城内外,多少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多少炎黄子孙为之欢欣鼓舞。“到休息室喝咖啡”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我骄傲,我所从事的南极科考事业是我们党的一项伟大事业,从最初的英明决策,小平同志的题词关怀,到近期亲自为长城站题写站名,无不体现了我党对我国南极事业的亲切关怀和指导。我自豪,我为学校,为我的老师,为我们武大人,在中国南极科考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共产党员、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站者之一,我的导师**教授,当年建站的时候,他签下生死书,伴着裹尸袋,也在我国的南极创业大军之中。在他的带领下,2019年来,我们学校先后有38人次到过南极,形成了全国高校中绝无仅有的“南极兵团”。
我引以为荣,因为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我也曾为党的南极事业贡献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南极内陆考察中,由于高原反应、极度困乏,我差点永远地睡过去了,是队友们及时叫醒了我。有人问我,你在南极吃了苦,还差点丢了命,后悔过吗?我回答,我从不后悔!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把生命交给了党。党旗为我指明了前进的航向,为她增光添彩是我神圣的责任和义务。今天,在这鲜红的党旗下,我要喊出我发自肺腑的心声: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他所信仰的不应该是束缚自己手脚的桎梏,更不应该是绞杀自己的绳索,而应当是一股风,一股催你挺进、催你跋涉、催你奋斗的风。而我们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也就选择了中国最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5年的光辉岁月,迎来了她95岁的生日。在党的95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九十四年征程岁月峥嵘,九十四年征程金光灿烂。
看——五星红旗在南极上空迎风飘扬;歼-10战斗机横空出世、箭指苍穹;神州7号载人宇宙飞船带着刚强的气势冲向太空;北京奥运会金牌榜上中国跃居榜首……
听——亚丁湾海域上中国海军护航舰队不断响起轰鸣的汽笛声;大洋彼岸联合国总部大楼里一次次传来一个响亮的名字“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异国他乡频频响起《义勇军进行曲》那熟悉而又动人的旋律……
95年的风风雨雨,95年的励精图治。回顾昨天,却是斑斑的血痕。英国侵略者用鸦片、大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八国联军飞扬跋扈,列强们疯狂抢掠我奇珍异宝;圆明园在兽蹄下灰飞烟灭,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肆意践踏我锦绣山河,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中国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欣看今天,我们拥有的是丰硕的成果。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又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
95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95年英雄辈出、情深意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8月7日,九江大堤防洪墙发生60米的决口。要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封堵决口,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但这个奇迹硬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被创造了。经过46个小时顽强拼搏,第一道围堰8月9日成功合龙;8月9日至12日,又抢筑了第二道组合坝和闭气堤,为确保万无一失,又组织官兵连续奋战,于8月20日完成了第三道堤防和填塘固基工程,最终取得了封堵决口的全面胜利。突击堵口时,沉船甲板上温度高达五六十度,加上供水紧缺,不少官兵中暑,晕倒了醒过来再干,输完液冲上堤再战。作业平台是几条狭窄的沉船,稍有不慎就有掉入江中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广大官兵置生死于度外,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堵住决口。期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凭着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毅然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曾经面对党旗许下的铮铮诺言。
人们更不会忘记,20xx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广东爆发后,迅速蔓延到北京及全国各地并波及全球,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恐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谱写了一曲抗击非典的壮丽凯歌。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邓练贤、叶欣、梁世奎、陈洪光、李晓红执着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将生命无悔的献给了自己热衷的医疗事业。庆祝建党九十四周年演讲稿庆祝建党九十四周年演讲稿。他们的名字将永远为我们铭记,他们的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
95年风云变幻,95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永驻,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它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90年成功的真谛。
党是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党是旗帜,指引着我们胜利的方向。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我们心中对党的敬意。
数十年的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我们胸中的一首神圣长诗,党旗就是这长诗里的“诗眼”;九十载的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党旗就是这长卷中的“文魂”!
一个世纪以来,面对着党旗,有多少满怀着理想信念的仁人志士们庄严地宣誓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朴素的语言阐明了崇高而坚定的信仰,也蕴藏了一个民族最炽热的情感。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岁月中消失,但一个人的拳拳之心却能永世长存。
回首这95年来,我们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中国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95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历届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更加坚定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团结在周围,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